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2.
宣州区是全国绿茶生产一类适宜区、是全国茶叶重要产区、是绿茶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安徽省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项目重点建设区。近些年,宣州区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结合宣州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调研分析宣州区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力图从基地建设、品牌建设、技术支撑、联合体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宣州茶产业发展对策,以实现宣州茶产业振兴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栽植成活难度较大,有的地方栽后多次补苗,仍然不能实现全苗,以致对无性系茶园建设失去信心。如何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一栽全苗、一建成园",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笔者经验,如果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只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使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一建成园"。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是茶树栽培的革新,是针对当前普洱茶产区存在问题而提出的。普洱茶生态荼园关键技术突破了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使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带动了周边地区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腾冲县生态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县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是建设生态茶园、开发绿色(有机)茶的理想之地.几年来,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大田县"猪—沼—茶"生态农业项目,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54321"农业优势产业群之建设生态茶园的重要举措,具有猪场零排放、茶园无公害、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产业可持续发展力强等  相似文献   

7.
要想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发展普洱市孟连县茶产业,促进普洱茶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地防治病虫害,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为了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提高普洱茶茶叶品质,确保普洱茶的安全卫生,促进普洱市孟连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对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综合防治加以简析,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实现茶园管理标准化,茶产品优质、高产化,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化。结合我县茶园实际情况,特拟定无公害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如下内容所述。  相似文献   

9.
按照有机茶园建设的要求,结合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有机茶园微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即茶林果经立体复合、茶禽多物种复合、加强管理和科学防治病虫害,以期促进有机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快湖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湖南茶同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生态茶园是促进湖南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对湖南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新建无性系茶园,一般从茶苗移栽到成园开采需要3~4年,如果栽植、管理不善,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近年来,随着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及无性系茶叶育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新建无性系茶园已经可以实现快速成园。只要抓好以下"三改",就能使成园速度起码缩短1年,即在无性系茶苗栽植后2~3年开采见收。一、改移栽"穴盘小苗"为"袋育大苗"原先无性系茶园建设主要使用带根带土较少的"地插苗",移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太湖县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际,提出绿色食品茶生产和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基本对策和关键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茶园建设、茶苗种植、茶园管理三个方面出发,系统性总结了枞阳白茶种植中的茶园规划与开垦、茶苗选择与定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灾害防护等种植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是无性系茶园建设的关键。该文针对无性系茶苗移栽过程中影响成活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提高无性系茶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石门县通过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建设标准茶同以及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茶园新农药,全面提升了茶品牌形象和质量安全性。目前,全县有867公顷茶园获得相关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有1733公顷茶园分别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标准茶园验收,有3000公顷茶园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产品认证,有8000公顷茶冈基地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茶产地认定。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标准茶园,抽槽换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但有人认为,无性系茶园立地条件较好,茶苗无主根,茶树根系分布较浅,不需要抽槽换土,因而在建园时免去了这一关键技术环节,将地翻耕后直接移栽茶苗.此法虽简单、省工,降低了建园成本,对茶苗早期生长影响不大,但却不利于茶树的后期生长和茶园的持续稳产、高产,给产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7.
刘源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75-175
通过介绍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地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地垦辟和茶苗种植等内容,以为贵阳市高标准茶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而近年来,茶叶逐渐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方向延伸.同样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旅游业与茶产业有共通之处.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的新模式,以茶带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原则.充分利用茶区丰富的茶叶资源,让游客深入茶乡,感受茶文化,提高旅游体验.通过建设休闲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让乡村环境美起来,由茶园向公园转变,实现宜游、宜养(养身养心)双收;可以让生态、美丽成为资源,由生产向经营转变,实现宜业(致富)、宜居、共赢.  相似文献   

19.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