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麦秸生料栽培糙皮侧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年糙皮侧耳菌株比较试验,玉米粉添加量试验、培养料含水量试验及菌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麦草生料栽培糙皮侧耳的适宜菌株是SN1和CCEF89;培养料中玉米粉的最佳添加量是15%;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是70%;宜采用麦粒菌种,菌龄以发菌到瓶底后再培养3d为宜,播种量是培养料干重的10%。  相似文献   

2.
三十烷醇对白蘑菇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 1.菌种:白蘑菇“102号”。 2.培养料配制:用粪草料经五次发酵堆制而成。培养料配方:湿牛粪9000公斤,干稻草、干麦草各800公斤,翻堆时加石膏粉50~75公斤,磷肥25-50公斤,尿素15公斤,再用0.1~0.5%的石灰水调pH值等于8。培养料上堆发酵好后,上床进行大床栽培。 3.种量与播种方法:播种量为每0.278米~2一瓶(750g/瓶)菌种,采用穴播。供试面积为111.11米~2。 4.三十烷醇的施用:三十烷醇购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纯度99.9%。在自蘑菇的菌丝生长期、菌丝更新期及子实体形成期均可喷施三十烷醇。我们在复土前和复土后的第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笔者进行了黄豆秆粉栽银耳的试验。供试银耳菌种为古田02。培养料为:黄豆秆粉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对照培养料为:棉籽壳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培养料拌和均匀装袋(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蔗渣为主要培养料,添加少量废棉花生料袋栽凤尾菇,平均每百公斤蔗渣产鲜菇100-150公斤。主要操作技术如下: 一、培养料配制。充分晒干的新鲜蔗渣90公斤,废棉花10公斤(利用制菌种用的废旧棉塞充分晒干,去掉杂物),石膏粉2公斤。甘蔗渣用1%石灰水调湿,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对平菇两年多的袋栽实践,即是在棉籽壳栽培料中不加入多菌灵也不会引起绿霉对培养料的污染。这不但减少了对人体的一些药害,而且菌丝满袋率在100%,降低成本8%(按当地价格计算),从而打破了在棉籽壳培养料中必须加入多菌灵的传统做法。其方法既经济又简便,请君不妨一试。一、培养料配方:选无霉棉籽壳在晴天暴晒2天,晒时要勤翻动。拌料:棉籽壳50公斤,石灰0.75公斤,含水量65%,低温型菌种10-15%,秋冬春三季栽培。为增加产  相似文献   

6.
王德芝  张水成 《食用菌》2003,25(5):17-18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 ,菌种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除一些专业的菌种生产厂外 ,许多食用菌生产农户也进行菌种生产 ,尤其是二、三级菌种的生产。很多生产农户由于设备简陋 ,生产技术落后 ,在菌种制作中出现很多问题 ,给食用菌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菌种制作中教学和科研的经验 ,并结合对一些农户菌种生产的调查与总结 ,就食用菌菌种制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简述如下 :1 菌种培养料变酸发臭 菌种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 (一级种或二级种 ) ,几天后菌袋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菌丝生长受抑制或停止生长。其主要原因 :①…  相似文献   

7.
在配制食用菌培养料过程中,如何准确计算培养料的加水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介绍一个数学公式供栽培者参考使用: 原料加水量(公斤)=((培养料含水量%-原料含水量%)×原料重量(公斤))/((1-培养料含水量%)) 例如 100公斤蔗渣(含水量13%)配制成凤尾菇蔗渣培养料(要求含水量达70%),根据上式计算应加水量为190公斤。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6和87年,我们在栽培凤尾菇、平菇时进行了搔菌覆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供试菌株:高温凤尾菇831(引自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平菇A_1(引自皖西农科所菌种站)。(二)备料播种:培养料为棉籽壳97%,磷肥1%,石膏2%,另加甲基托布津0.01%,含水量65%,拌好后堆放过夜。高温凤尾菇于5月20~24日分批在葡萄架下阳畦和室内大床栽培;杂交平菇于7月29日~8月5日分批进行室内大床栽培。阳畦和室内大床每小区约3米~2,投干料50公斤。播种量12%,自然温度覆膜发菌。(三)搔菌覆土:菌丝吃透料后及时掀去薄膜,  相似文献   

9.
为摸索蘑菇气生与匍匐两种菌丝型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我们于一九八七年秋进行了两种菌丝型的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闽一号、8213、86-2(引自福建轻工所蘑菇推广站)、101-1、176(引自上海食用菌所)、“浙农一号”(引自浙农大)。前三个为气生型,后三个为匍匐型。所有栽培种均为麦粒菌种。 (二>培养料配方和堆制。按26m~2,粪草比1:1计,干稻草650公斤,干牛粪650公斤,花生麸粉13公斤,过磷酸钙13公斤,复合肥(N:P:K=10:10:10)19.5公斤,碳酸钙8公斤,石膏粉19.5公斤,氯化钾  相似文献   

10.
莲壳是通心白莲(子莲)生产的副产品,我县是通心白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在3万亩左右,每年约有莲壳50万公斤,为了提高白莲生产的经济效益,广辟食用菌培养料的来源,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莲壳栽培凤尾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菌种由福建建阳提供。培养料为纯莲壳,不加任何辅料。栽培前一天用0.5%的石灰水浸泡,第2天捞起,用清水冲洗使pH 在8左右,沥水至含水量约65%。采用室内床架和室外阳畦栽培,层播法播种(三层料三层种),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下两层各占25%,表面占50%)。播种后压实,覆薄膜常规管理。(二)试验结果1986年7个试验点在9月底~10月上旬播种,播种后第2天菌丝开始萌动,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栽培方法尼龙袋和木盆都可用来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catus)。一只尼龙袋(38cm×25cm)可装500克干稻草,50克全麦粒,25克绿豆粉,用250ml的菌种瓶接种。若用木盆(92cm×46cm×20cm),则可装2公斤稻草,200克麦粒,100克绿豆粉作培养料,用3只250ml菌种瓶接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栽培周期,节省灭菌费用,我们于1987~1989年,试验用半生料栽培香菇,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菌株为香菇856,引自福建古田。培养料配方为木屑68%、谷壳10%、食糖1%、米糠19.6%、石膏1%、多菌灵0.4%,pH7.5~8。其它材料有塑料薄膜、压块木框、塑料袋、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和工具。(二)试验方法所谓半生料栽培,就是指用种量大于料干重的15%的生料栽培方法。我们在栽培时用种量控制在20~35%。培养料拌匀后,先把经消毒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再将木框(31×24×6cm)置薄膜上。撒一层香菇栽培种于框内,四角多放些菌种,然后铺3cm 厚培养料,再撒一层菌种,如此反复,直至木框装满压实后,最后用菌种封面,压平脱框后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13.
竹荪发酵料大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大田高产栽培应具备一个前提:栽培地土壤疏松肥沃,不宜连作;两个条件:建堆发酵,覆盖地膜畦土湿润;三个到位: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菌种550~600袋,每袋0.5千克,培养料使用15~16立方米,氮肥尿素使用量占培养料的0.7%。  相似文献   

14.
竹荪大田高产栽培应具备一个前提:栽培地土壤疏松肥沃,不宜连作;两个条件:建堆发酵,覆盖地膜畦土湿润;三个到位: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菌种550~600袋,每袋0.5千克,培养料使用15~16立方米,氮肥尿素使用量占培养料的0.7%。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16.
实验用稻草作培养料,采用塑料盆栽。试验处理:①培养料1.5斤,菌种0.3斤。第一层料0.4斤,菌种0.07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13斤;第三层料0.5斤,菌种0.1斤。②培养料同处理①,菌种是:一层0.07斤,二层0.1斤,三层0.13斤:③培养料1.8斤,菌种0.6斤。第一层料0.6斤,菌种0.1斤;第二层料0.6斤,菌种0.2斤;第三层料0.6斤,菌种0.3斤。④培养料和菌种数量均与处理③相同,但层次不同,第一层菌种0.15斤,第二层0.25斤,第三层0.20斤。  相似文献   

17.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1985年开始试用稻草作黑木耳的培养料,已取得初步成功,为黑木耳的生产开辟了新途径。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沪耳一号”斜面菌种,经PDA培养基转管扩大后,按常规制得原种。 (二)培养料配方:稻草(采用双季晚稻草)75%,米糠23%,石膏粉1%,过磷酸钙0.5%,尿素0.3%,硫酸镁0.15%,维生素C 0.05%,含水量66%,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光因子对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笔者曾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菌种为黑木耳8203菌株。培养料配方为油菜秆60%、玉米蒲芯10%、米糠10%、麦秆16%、糖1%、石膏2%、过磷酸钙1%,pH7,料与水的比1∶1.6。总投料300公斤,按配方称量拌匀,压成600块(每块0.5公斤),分别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扎好袋口,常压灭菌后按无菌操作方法接种.(二)方法①自然光和无光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取100块接好种的菌种块,放在自然光的培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松杉木屑进行灵芝栽培试验,初步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一、菌种来源:菌种为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赤灵芝。二、原料:马尾松和杉木屑的混合锯屑(杉木屑占70%,松木屑占30%)。三、木屑处理:松杉混合锯屑自然堆沤一个多月,然后晒干放室内备用,其检查处理标准,用手在中间抓起一把用鼻闻之没有松杉之类的芳香油气味即可。四、培养基配制:松杉混合锯屑78%,米糠20%,蔗糖1%,石灰1%,pH值7。水调至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滴但不下流为宜。五、装瓶:将上述调好的培养料装入广口瓶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