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构建植物生物技术+种质创新+作物育种三位一体的现代高效商业育种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研究选育玉米新品种。创玉107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宜机收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河南省各地种植。通过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介绍,实现"良种+良法+良田+良态"配套,加快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广续 《中国种业》2017,(12):55-55
隆迪701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沈阳隆迪种业有限公司联合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玉米高产、多抗、优质的育种目标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试验研究,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单交种。201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新疆籽粒玉米市场对优良宜机收新品种的需求,以 HX-025 和 HX-116 为亲本杂交选育出玉米单交种华夏 688。2020 年华夏 688 完成新疆丝路之星玉米育种联合体北疆春播中熟组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 2021 年提交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2022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新审玉 2022 年 143 号。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耐密植和适宜机收,适合在新疆中熟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兴业4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广续 《中国种业》2018,(12):83-83
兴业402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兴业种子有限公司两家联合,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发展原则,以及国家对玉米高产、多抗、优质育种目标的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和试验研究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单交种。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80129。  相似文献   

5.
东单80号(原代号东3008)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东亚富友农业科学院,根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原则,以及国家对玉米高产、多抗、优质育种目标的要求,结合国家西南、东华北的农业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6.
同路 928 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早熟、多抗、稳产、宜机收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播区域推广种植。对同路 928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1,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09。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1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产玉米新品种洛单24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积极引进外源种质进行改良、利用,同时创新拓宽国内优良种质遗传材料,按不同类群划分,根据育种目标,利用双列杂交大量组配组合,进行异地多点鉴定试验,育出高产玉米新杂交种洛单248,其突出特点是高产、多抗、优质、适应性强.于2008年3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玉2008003),适宜在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植物新品种保护已进入实审阶段.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玉米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0~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区内选育品种品质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专用玉米品种比重逐年增加,淀粉、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有所提高,而脂肪含量较低,并提出玉米育种仍然要以高产、优质、多抗为选育目标,改善品质要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适宜全程机械化操作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新美 026为母本、新 69 为父本选育出新单 68,是河南省机收组审定的首批品种(豫审玉 2017023),次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收组审定(国审玉 20180297)。对新单 68 在各级试验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通过对新单 68 及亲本选育过程进行梳理,明确了改良本土优势材料的有效途径,探索了 X 系 × 黄热系的杂优模式,为高产、抗逆、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义 《中国种业》2020,(9):35-36
针对当地夏玉米生产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和生产需求,即缺乏高产、稳产、多抗、耐密、宜机收品种,化肥、水资源和农药使用不合理,苗期病虫害、穗粒腐病、茎腐病等危害严重,种植密度不合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不足,适应规模化经营的农机装备、品种、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落后等因素而产生的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齐河县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在单项关键技术熟化、示范和应用的基础上,探索集成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从而使玉米生产真正实现绿色、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2.
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先锋、孟山都和德国KWS公司拥有较为广泛的早熟、脱水快及耐密抗倒玉米材料,通过利用这些外引种质资源和当地核心骨干系有机融合,进行种质创新是目前国内玉米育种的有效途径。把脱水快、早熟、抗倒及耐密等性状作为宜机收种质创新和利用的重点。采用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脱水快、早熟耐密的高配合力自交系5份,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了宜机收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选育和推广适宜机收的优质、高产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是弥补四川省饲料用粮需求缺口、促进玉米加工转化效益的重要举措。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及时调整育种方向和育种目标,以自交系RB051作父本、自交系SD2208作母本组配,历时8年选育出青贮玉米杂交新品种广青6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广适、白粒、活秆成熟等特点,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10018。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及西南类似生态区春播种植青贮使用,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种。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多抗玉米及其相关育种技术专利检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实施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工作,开展了此项专利调研工作;作 者检索了自1996—2007 年公开或公告的涉及高产多抗玉米及其相关育种技术的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 并对上述专利检索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专利申请角度揭示高产多抗玉米及其相关育种技术的 发展历史和总体情况;结果显示,在玉米育种方面,高产多抗玉米育种仍然是国内主要的育种方向,并显 示出了较强的优势;另外,在育种相关技术方面,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以其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特点仍然 是国内常用的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禾玉998(原代号EHZ998)是由恩施禾壮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11008。1选育经过1.1育种目标针对恩施州及武陵山区二高山以下地区玉米生产条件及耕作制度,以及山区农民长期以来对玉米稀植大穗、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等方面的习惯要求,选育适宜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杂交种。1.2亲本的选育禾玉998是恩施禾壮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三交种,其组配方式为: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怀川916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质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强筋、矮秆、早熟、抗病、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怀川916。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4。  相似文献   

17.
新乡市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乡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提出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品种为育种目标,通过对品质性状、高产性状、稳产性状、抗病抗逆性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目标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8.
7854 是以掖 478×156(156 为 PN78599 选系)的杂交种组建基础材料,采用增加种植群体、测用结合、目标区域选育与南繁加代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利用该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经过省级以上多区域审定,适宜西南高原玉米生态区种植的杂交种 7 个,拓宽了该区域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高产多抗坚秆综合种品综一号玉米高产多抗坚秆综合种品综一号,是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根据“七五”全国玉米育种攻关要求,于1989年育成。1988年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系提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省宜君县文兴试验基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和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宜君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大豆品种要求比较严格,玉米品种选择应以优质、高产、紧凑、耐密、宜机收品种为主,大豆品种以耐阴、抗旱性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