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将蛋鸡育雏过程中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温度和湿度夏季育雏,舍外温度在20℃以上或采用高层网上育雏时,舍内温度应在33℃~35℃;冬季育雏,舍外温度在0℃以下,舍内温度应提高到37℃~37.5℃.  相似文献   

2.
牛金明 《中国家禽》2001,23(4):18-18
1育雏面积“ 1/3~ 1/2”   冬天饲养要求育雏面积占整个鸡舍有效饲养面积的 1/3。夏季饲养时温度易保持,为让鸡只充分活动,育雏区面积增大为有效饲养面积的 1/2。 2首周温度降“冬四夏三”   冬季时进雏当天温度要求保持在 35℃,第 7日龄温度保持在 31℃,即冬季第 1周温度降 4℃。而夏季时进雏温度要求保持在 33℃,第 7日龄保持在 30℃即夏季第 1周温度降 3℃。 3育雏温度“五高五低”   实践中育雏温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冬季时适当高,夏季时适当低,弱雏饲养适当高些,壮雏饲养适当低些;白天时适当低些;晚上…  相似文献   

3.
1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保温育雏育雏温度,刚出壳雏鸡34~35℃,1周龄时下降到32℃,以后每星期下降2~3℃,4~5周龄时的育雏温度接近自然温度即可(20℃左右)。根据农村的条件,推荐以下几种育雏方式。一是以村组为单位集中育雏,农户分散饲养。二是推广用  相似文献   

5.
搞好肉鸭的夏季管理,消除炎热气候对其健康的影响,是实现一年四季均衡生产,取得肉鸭生产良好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我场在夏季饲养樱桃谷肉鸭的过程中,使用下列饲养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育雏温度。1日龄时30~32℃,以后每日下降1~2℃,2周龄时脱温,但必须注意防止雏鸭张口喘气,避免中暑。2.加强鸭舍内通风,藉以调低舍温,排除余  相似文献   

6.
1 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cm,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2004,(18):25-26
肉鸭的品种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瘤头鸭、克里莫鸭、天府肉鸭等。  对肉鸭生产来说,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既重要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抓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肉用型雏鸭与蛋用型雏鸭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育雏温度比蛋用雏鸭高; 二是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也比蛋鸭高。  (一)育雏的条件  1.温度:雏鸭在前3周,因绒毛未丰,体温调节机能不全,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0~32℃。根据季节可略有变化,冬季宜提高1℃,夏季降低1~2℃,48小时以后,每周下降3~5℃,直至室外温。  2.通风:育雏室只有保持空气新鲜,才能保证雏鸭的正…  相似文献   

8.
1发生应激的因素1.1温度育雏温度是关键,一般保持在35℃即可,冬季可稍高1~2℃,夏季稍低1-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卵黄吸收不好,甚至诱发白痢和大肠杆菌病暴发。  相似文献   

9.
<正>1选择优良鹅种选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的鹅种。雏鹅保温饲养刚出壳的仔鹅,要进行温室饲养,室内温度为1~2日龄32℃;3~7日龄28℃,以后22℃~26℃。气温高时育雏气温高时育雏10天,气温低时育雏20天。温室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2只。饲喂室要  相似文献   

10.
肉鸡饲养中的数字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育雏面积“1/3—1/2” 冬天饲养要求育雏面积占整个鸡舍有效饲养面积的1/3。夏季饲养时温度易保持,为让鸡只充分活动,育雏区面积增大为有效饲养面积的1/2。2 首周温度降“冬四夏三” 冬季时进雏当天温度要求保持在35℃,第7日龄温  相似文献   

11.
春季是一年内最好的养鸭季节,雏鸭疫病少,生长快,易饲养,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饲养好春雏鸭,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一、育雏室 应选背风向阳,光线充足,干燥保暖,清洁卫生的房屋作育雏室。并且要有保温、防湿垫料,消毒、防疫和保健药品,水槽和饲槽等育雏工具。育雏室和一切用具,在育雏前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育雏温度 初出壳的雏鸭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培育雏鸭的温度应掌握在1~3日龄时30℃,4~7日龄时25℃,2~3周龄时25℃~20℃,三周龄后即可随常饲养,温度的  相似文献   

12.
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温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  相似文献   

13.
正1雏番鸭的培育雏番鸭的育雏期为6周,初生雏鸭运到育雏地,稍加休息待毛干便可育雏,一般不超过24小时。1.1注意保温雏番鸭常用育雏伞、红外线灯泡、火炕或煤炉做热源。通常采用平面育雏,力求做到控温自高到低,昼夜温度均匀,育雏伞第一周为30~28℃,第2周为28~26℃,第3周为26~23℃,后4周为22~20℃。室温前2周为22~18℃,后4周为18~16℃。育雏伞温度以伞  相似文献   

14.
1 鸡舍环境控制要点 1.1 温度 测定环境温度时,温度计的高度以鸡背水平线处为准,育雏时,温度计位置距热源适中,以下为肉仔鸡育雏期的温度要求:1~2日龄,33~35℃;3~4日龄,31~33℃;5~7日龄,29~33℃;2周龄,27~29℃;3周龄,24~26℃;4周龄,21~23℃;5周龄后,18~27℃.  相似文献   

15.
(一)育雏期的饲养 1.温度:育雏温度开始为30℃,以后每隔2天可降温1℃,20日龄后过渡到20℃的常规育雏温度。 2.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育雏早期防止湿度过低,后期应防止湿度偏高。为保持地面干燥,应在地面铺垫稻草或米糠。 3.密度:1~10日龄40只/平方米,11~20日龄30只/平方米,21~30日龄25只/平方米。20日龄后,天气晴暖时可进行室外放牧,以50~100只为一群。  相似文献   

16.
许晶 《当代畜牧》2013,(5):42-43
鹌鹑刚出壳至2周玲为鹌鹑的育雏期。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温较低,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饲养管理中应该注意关键技术如下:1温度,雏鹌鹑对温度非常敏感,在育雏期应该注意保温。1~3日龄35~38℃,4~7日龄33~35℃,8~14日龄30~33℃。室内恒温保持在28~30℃为宜。2育雏前期的准备。育雏舍内及育雏设备的消毒和防疫,为了搞好育雏工作,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直接关系到养殖的好坏。3合理的的控制好鹌鹑密度,湿度,光照等。这些措施可以使得养殖经济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提高鸡成败的重育雏成活要因素之一。率,是关系到养为此介绍一些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创造条件是基础:1.温度。育雏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平稳,控制在20~24℃内,不可忽高忽低。育雏器(保温伞等)中的温度在1~2日龄时为35℃;3~7天龄时为35~32℃;2周龄内为32~29℃;3周龄内为29~27℃;4周龄内为27~21℃。2.湿度。育雏室内空间相对湿度,一般在雏鸡10日龄内为65%,10日龄以后60%,20日龄以后55%,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季节、饲养情况和雏鸡体质而适当调整。3.通风。舍内通风不良会影响雏鸡生  相似文献   

18.
冬季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肉鸡容易受凉而引起腹泻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1严格温度指标肉育雏生长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2日龄肉鸡育雏室温度24~25℃;3~7日龄31~34℃,肉鸡育雏室温度22~24℃;第2周龄21~22℃;第3周龄19~21℃;第4周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射阳县某农场的养殖户在饲养樱桃谷肉鸭的过程中,每年秋冬季节和早春季节育雏成活率偏低,仅为92%左右,而夏季成活率在98%左右。1情况分析该户饲养肉鸭利用的是简陋的仓库,育雏室密封性较差,保温性能不好,而且育雏方式为高温育雏,即育雏第1d温度在40℃左右,以后每1d降低1~2℃。在秋冬和早春的寒冷季节由于育雏室密封性较差,一方面容易形成贼风;另一方面雏鸭抵御不了外界温度的突然降低,尤其是每天凌晨至早上5:00左右。在降温时,虽然育雏室温度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但雏鸭已感到了较大幅度的降温,形…  相似文献   

20.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