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为在粳稻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笔者对"3414"肥料试验的处理2、处理4、处理8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针对粳稻更好的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其校正系数之间关系用二次多项式表示最佳,它们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中土壤碱解氮校正系数y与土壤碱解氮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1.331 16-0.008 11x+0.000 02x~2;土壤速效磷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磷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8.228 58-0.443 11x+0.006 52x~2;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2.527 86-0.022 23x+0.000 06x~2。  相似文献   

2.
根据土壤速效钾确定油菜钾肥推荐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油菜田土壤速效钾缺乏临界值为 70~ 80mg/kg ,当速效钾 >10 0mg/kg时可以不施钾肥。从维持地力和保证高产稳产的角度出发 ,油菜推荐施钾量为每公顷 12 0~ 2 4 0kgK2 O ,具体用量可根据方程 ^y =4 3 2 - 4 3 2x来确定 (y为K2 O施用量 ,x为土壤速效钾测定值 )。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水稻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飞  申广荣  秦方锦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39-1141,1145
在对宁波市水稻主产区2007-2010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宁波市不同区域间水稻施肥指标体系中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网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水稻土全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295ln x+51.98,r2=0.880 4;y=23.499ln x+68.696,r2=0.867 6,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1.139 ln x-24.54,r2=0.821 2;y=29.467ln x-7.088,r2=0.909 1,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39.464ln x-94.875,r2=0.815 9;y=42.738ln x-119.52,r2=0.869 3。并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低、中、高3个等级指标,水网河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4.0 g.kg-1、47 mg.kg-1、122 mg.kg-1;滨海平原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3.1 g.kg-1、32 mg.kg-1、150 mg.kg-1。  相似文献   

4.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钾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广东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菜心和小白菜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总施钾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取适宜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土壤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钾索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指标.结果表明:叶菜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相对产量)=14.977ln(x)+24.987,相关系数为0.788;叶菜的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菜心为y=-3.5253ln(x)+24.354、相关系数为0.677,小白菜为y=1.2576ln(x)+11.465、相关系数为0.700.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和>95%的土壤速效钾丰缺范围分别为<5 mg/kg、5~28 mg/kg、28~107 mg/kg和>107 mg/kg.当土壤速效钾含量<5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9.4 kg、小白菜为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28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7.5~9.4 kg、小白菜为6.9~9.2 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8~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为6.0~7.5 kg、小白菜为5.1~6.9 kg:土壤速效钾含量>107 mg/kg时,推荐每667 m2总施钾量菜心不超过6.0 kg、小白菜不超过5.0 kg.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州黄粘泥田水稻测土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4~1997年连续进行提高化肥利用率与推荐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地力产量、目标产量均与土壤养分测定位正相关;换算系数为0.15;土境速效氮的校正系数为0.302、速效磷校正系数为1.797、速效钾校正系数为1.097;逐一分析养分平衡法施肥公式中各子项与土壤养分剩定位的数量关系,建立推荐施N、P205、K20量分别与土境速效N、P、K的一一对应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田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和田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盲目施肥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方案中缺肥区试验数据,对和田县5个乡镇的高、中、低产田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和田县土壤养分校正系数(y)随土壤养分含量(x)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二者间存在函数关系,即y=a+bLnx.土壤氮素、磷素和钾素养分有效系数与土壤碱解氮、速...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地点、不同肥力的果园,设置柰李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柰李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粤北山区柰李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柰李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37.334 ln(x)-89.905(R2=0.549 2,n=15)、y(相对产量)=11.149 ln(x)+37.141(R2=0.915 7,n=15)、y(相对产量)=32.779 ln(x)-65.621(R2=0.902,n=15)。柰李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18.763 ln(x)+98.391(R2=0.669 9,n=15)、y=-2.611 2 ln(x)+16.07(R2=0.767 1,n=15)、y=-15.601 ln(x)+83.701(R2=0.750 9,n=15)。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粤北山区柰李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2.41、42.41~82.84、82.84~114.56、>114.56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28.08、15.52~28.08、9.43~15.52、<9.43 kg/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3.17~29.84、29.84~179.40、>179.40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13.06、7.21~13.06、2.52~7.21、<2.52 kg/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4.03、34.03~72.96、72.96~134.30、>134.30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67、16.77~28.67、7.25~16.77、<7.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烤烟推荐施肥模型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烟田精准施肥,于2007—2010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进行了多点肥料试验,建立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校正系数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曲劳-斯坦福方程方法建立了推荐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其校正系数之间以幂函数曲线相关最佳,各养分的校正系数均随其含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的施用模型分别为:N=0.068×Y-2.033×S0N.328,P2O5=0.079×Y-2.932×S0P.334,K2O=0.194×Y-2.923×S0K.416。施肥模型验证显示,运用推荐施肥模型来确定施肥量比常规施肥更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烟叶的各类致香物质和总致香物质含量均较高,并且推荐施肥量较常规施肥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改善烟叶品质、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田芳  岳利霞  杜昉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6-7807,7819
[目的]为小麦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乡市2005~2012年多点磷钾肥效试验研究,初步探讨小麦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用量。[结果]以小麦相对产量50%、75%和95%为标准,获得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小麦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数学模型为y=17.513ln(x)+31.519(R=0.801 8)和y=13.896ln(x)+27.246(R=0.805 0),提出合理的施肥量。[结论]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磷肥(P2O5)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05~165、75~135、45~105、30~75和15~45 kg/h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相应的钾肥(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80、90~150、60~120、30~60和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肥力耕地设置槟榔芋田间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槟榔芋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槟榔芋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槟榔芋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27.318ln(x)-33.433(R2=0.76,n=9)、y(相对产量)=21.36ln(x)+12.254(R2=0.888 7,n=9)、y(相对产量)=13.883ln(x)+30.815(R2=0.858 9,n=9)。槟榔芋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8.544 5ln(x)+50.957(R2=0.799 7,n=9)、y=-1.858 3ln(x)+13.178(R2=0.804 9,n=9)、y=-5.468 5ln(x)+35.937(R2=0.934 9,n=9)。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槟榔芋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21、21~53、53~110、>110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为>24.86、24.86~17.05、17.05~10.78、<10.7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4~24、24~101、>101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9.91、9.91~7.73、7.73~5.98、<5.9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6~19、19~48、>48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8.36、28.36~18.53、18.53~10.66、<10.66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在柳江县进行莲藕田间“3414”肥效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莲藕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供试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高N、低P、高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纯N 390kg、P2O5 210kg、K2O 300kg的处理(N2P2K2)莲藕产量最高,达27400.5kg·ha^-1;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显示,莲藕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结合试验推荐施肥量及供试土壤的特殊性,建议柳江县莲藕产区每公顷合理施肥量为400-500kg纯N、130~200kg P2O5和200~300kg K2O。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为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措施。【方法】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种植密度(x1)、N(x2)、P2O5(x3)、K2O(x4)和刈割次数(x5)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寻优。【结果】经回归分析,得到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五因子(x)间的回归方程为:y=29861.05+205.42x1+1147.51x2+327.55x3-23.07x4-787.03x5-956.48x12-833.09x22-693.68x32-695.56x42-1076.17x52+215.13x1x2+167.78x1x3-133.28x1x4-84.35x1x5+142.74x2x3-87.91x2x4-67.82x2x5-154.31x3x4-50.49x3x5-246.39x4x5。采用种植密度317.63万~325.27万苗/ha、纯N138.09~145.17kg/ha、P2O525.88~28.12kg/ha、K2O87.21~92.79kg/ha、生育时期刈割3次(抽穗期前后刈割)的综合技术措施,可获得高于27024.40kg/ha的干草产量。【结论】在重庆三峡库区黑麦草实际生产上,需适当增施N肥、降低种植密度和控制刈割次数,其他地区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g/盆(P2O5)和7.2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 g/盆(P2O5) 和7.2 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 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16.
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沼气站周边在不同沼液影响频率下的土壤容重、酸碱度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受沼液影响的土壤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期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人工每年灌溉4次沼液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酸碱度变化不大;与海南省砖红壤农田平均水平相比,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明显增高,全磷含量偏低,说明长期排放沼液已经造成了土壤氮、钾盈余,磷缺乏,养分供给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土壤退化的修复、防沙抗沙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养分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在地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示出表层(0~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的规律;全磷、全钾含量上下层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偏低,土壤贫瘠。不同植被类型在从草本向灌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全磷除外)显示出灌丛灌丛及草本草本的规律。通过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40 cm以上土层,土壤间相关性规律较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在40~80 cm土壤层,各养分指标的相关性较差,规律不显著。[结论]该区域养分含量整体偏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两者在不同植被下均呈现灌木丛群落灌木及草本群落草本群落的规律。由于全钾、全磷含量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该区域土壤母质由河水沉积物构成,径流携带作用使其上下均匀,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