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现状与特征、劳动力迁移的原因、劳动力迁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劳动力迁移与制度的关系及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进行了综述。指出劳动力迁移对中国经济与制度的影响会继续下去,正确的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迁移问题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越南Die PPhan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信贷约束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数据。本文针对越南诸多此领域的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见解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及阐述,借鉴了其中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信贷约束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村人口与劳动力。近几十年的人口流动,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基于中国现实状况,分析劳动力空间迁移发生机制及其不足,基于"推—拉"理论的人口与劳动力的外流与回流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利民  刘成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08-7610
在理清农地边际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诊断农地边际化程度的指标,包括农地利用的纯收益、总收益和单位面积农地的农产品产量。依托在湖北省通城县的685份农户调查资料,结合1985~2006年通城县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应用综合指标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通城县的各类型农地的边际化程度及其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通城县农地发生了2次边际化现象,旱地的边际化程度深于水田;农地边际化程度与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水田边际化程度与劳动力迁移的相关性大于旱地;农地边际化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在目前农地流转不畅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会进一步加深农地边际化程度,因此,农地边际化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依托,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进行探讨。分析了30年间我国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劳动力城乡迁移的6种途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彩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3-13,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的规模越来越大,迁移的主要形式也由早期的独自外出变为现在的举家迁移。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迁移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对是否迁移、迁移数量、后继迁移、家庭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试图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学者们的争论,也试图给予解释。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考虑对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对迁入地的信息特别是迁入地的社会政策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家庭迁移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宪房 《甘肃农业》2004,(12):13-13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总体特征是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表现为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内陆流向东南沿海。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了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 ,对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作了效率分析和相关损益团体分析 ,并指出制度障碍是我国劳动力流动与迁移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 ,给予相关受损主体适当的经济补偿是消除劳动力流动与迁移制度障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与务工收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南省农调队有关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成本及务工收入进行分析测算,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04-105
近年来中国智力型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凸出,我国成为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检验人民币汇率波动下,智力外流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1990-2015年中国相关数据对智力型劳动力外流数量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升下智力型劳动力外流人员数量的增加提升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中的国外汇兑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减贫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巴基斯坦为例,分析了劳动力迁移及农业国外汇兑在缓解农村贫困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198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介绍了巴基斯坦历年的贫困发生率,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别从长期估计和短期估计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农业发展、动力迁移及农业国外汇兑对本地区农村减贫的影响。最后,从出台农村激励计划、引进农业灌溉技术以及提供经济与技术补贴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实现减贫目标的建议,并指出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基于标准C-D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框架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深入探究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比非沿海地区更强烈.要缓解劳动力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放宽人口政策;其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第三,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实现地区间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e Census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China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by the classical approach. It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was still far away from "Lewis turning point", and "mingong huang" ( shortage of peasant workforce) appearing in coastal areas could be explained with the location separation between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rural labor force. It was a feasible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er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the east coast to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o absorb the abundant supply of rural labor force.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是广东省优质烟叶主产区之一,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烟叶产业发展。该文在介绍梅州烟区劳动力转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当地的烟叶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贺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57-2059
城乡收入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存在,在促进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在区域间的流动。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特征和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减少和降低农民流动的成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其主要举措有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筹集资金筹措力度和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6—201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困境。研究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安徽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属性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人口分布显示出“北密南稀”;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村妇女非农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脱离农业进入非农部门,农业女性化现象并不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正在加深,农村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老化问题并存;从素质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极为缓慢,整体处于小学和初中水平;从流动结构来看,农业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将持续发挥。鉴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一要树立农业劳动力安全观,积极应对农业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二要加速启动农民职业化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提高土地集中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四要加大农业社会化和农村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主体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经大幅度减少。在农业、非农业劳动力统一市场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并针对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景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85-15088
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根据产业结构偏差公式测算方法,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化劳动力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动过程的分析。接着以人口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基础,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综合全文,得出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