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玉兰的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2亚种(1原亚种、1新分布亚种)、9变种(6原变种、2新变种、1新改隶组合变种)、10品种群(1原品种群、9新品种群)、37品种(1原品种、26新品种、8新改隶组合品种和2新组合品种)。同时提出了玉兰新分类系统:种→亚种→变种及种→品种群→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兰属植物腋花、总状花序的首次发现和新分类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木兰属植物腋花与总状花序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这种花及花序的花均为两性花,形态结构完全相似,并能正常开花和结实。其开花顺序由顶向下,依次开放,且花期、花径及花被大小、果实依次递减。该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木兰属植物从顶生花→腋生花→总状花序的进化和遗传理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材料。同时,还发现了2新派,1新种,1新组合种,6新变种。2新派是:河南玉兰派,腋花玉兰派。新种是伏牛玉兰。1新组合种是腋花玉兰。6新变种是:白腋花玉兰、多被腋花玉兰、紫基伏牛玉兰、黄花望春玉兰、宽被望春玉兰、窄被玉兰。  相似文献   

3.
河南蜡梅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河南蜡梅属植物计8种、2亚种、6变种、3变型,其中发现1新种和2新变种,并提出蜡梅系统分类为2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和蜡梅野生亚种。蜡梅栽培亚种又分3大品种群、17个栽培品种,并选出圆被蜡梅、晚花蜡梅等新品种,发掘出早已“失传”的蜡梅珍品——蜡素金莲花蜡梅等,蜡梅野生亚种分6变种,其中2新变种。  相似文献   

4.
赵东欣  傅大立  赵天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1-11813
首次采用形态分类特征性状排序方法对玉兰属Yulania Spach35种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可作为该属植物物种鉴定和区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将35种植物一一加以区别。同时,还可作为该属新分类群和属下分类系统建立的科学依据。如35种植物形态分类特征性状排序结果分为4类,其第1类至第3类,恰与玉兰属植物形态分类的玉兰组Sect.Yulania、渐尖玉兰组Sect.Tuplipastrum和朱砂玉兰组Sect.Zhushayulania相吻合;第4类,仅朝阳玉兰Y.zhaoyangyulan1个新种。此外,还纠正了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5.
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2变种。初步确定,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在河南境内进行迁地保护的种类有21科25属31种2变种。分析了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活型,探讨了河南国家保护植物的特点和迁地保护现状。表5参17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作者对玉兰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和研究,对该属植物杂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了新改隶组合,提出该属植物新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属→组→亚组→种。其中有3组、6亚组(新改隶组合亚组、新亚组)、40种(包括15新种)。为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关系和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对河南省木通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生境、分布的调查,查明了河南木通属药用植物有2种1亚种,介绍了其生药性状的鉴定方法,探讨了木通属植物的药用特性和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对13种(包括3品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进行了观察,根据花粉形态、纹饰、孔穴等级等特征用类平均法(UPGMA)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亲缘关系及类群。结果表明:玉兰、武当木兰、‘玉灯’玉兰的花粉外形、大小较为接近,花粉表面较光滑,呈现沟状纹饰,且孔深孔径相近;紫玉兰、日本辛夷、‘黄鸟’玉兰的花粉表面纹饰存在较大的差异。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距离6.13水平上,根据花粉大小和形状将13个种(品种)聚类为两大类群,在相似距离7.76水平上,依据花粉表面纹饰和孔穴特征聚类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发现,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种子植物73科245属45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72科241属447种。研究区按科的分布型统计,可划分为6个类型,世界分布类型有22科(包括114属、212种植物)、热带分布类型共26科(包括46属、80种植物)、温带分布类型共25科(包括85属、162种植物)。从科的地理成分看,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分布型科为主体;该区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可划分为13个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有178属,占本区总属数的86.41%,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河南玉兰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种,即楔叶玉兰、青皮玉兰、奇叶玉兰、信阳玉兰、朝阳玉兰、华丽玉兰、中州玉兰、鸡公玉兰、两型玉兰、舞钢玉兰、华夏玉兰、宝华玉兰、伏牛玉兰、天目玉兰、石人玉兰、腋花玉兰、黄山玉兰、安徽玉兰、具柄玉兰、莓蕊玉兰、异花玉兰、河南玉兰、大别玉兰、多型叶玉兰、杂配玉兰25种。同时,记述其主要形态特征,并且提出保护措施和开发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河南省玉兰属新记录和新记录变种。它们是:罗田玉兰Yulaniapilocarpa(Z.Z.ZhaoetZ.W.Xie)D.L.Fuvar.alba(Treseder)D.L.FuetT.B.Zhao,var.transl.nov.  相似文献   

12.
赵东欣  孙军  赵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37-6739
报道了玉兰属植物特异特征的研究历史和新的发现,如拟花蕾顶生、腋生和簇生,有时呈总状聚伞花序;1种植物具有2~4种花型;单花具2枚佛焰苞状托叶或无;花被片皱褶、边缘浅裂、深裂或重叠等。这些特异特征的发现,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该属分类系统、形态变异、花序进化及亲缘关系、良种选育等多学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玉兰属树种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和药用及香料植物.依据相关文献,对玉兰属的主要树种和品种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分布、主要观赏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归纳评价,挖掘总结了其丰富的文史内涵,系统阐述了玉兰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new discoveries of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Yulania Spach were reported,as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such as the terminal,axillary and fascicled similar flower buds,sometimes polycymes;2-4 flower types of a plant;two spathe-like stipules of single flower;drape or overlap of tepals,deep split or shallow split on the edge of tepals.The discoveries coul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taxonomic system,anthotaxical evolution,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breeding.  相似文献   

15.
对望春玉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首次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中有关规定,以及望春玉兰品种形态特征,报道了该种有6个品种群(包括1原品种群、3新组合品种群、2新品种群)和24个品种(包括1原品种6、新品种,17新改隶组合品种)。同时,提出望春玉兰新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种→品种群→品种,为研究其形态变异理论、良种繁育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木通属(Akebia)水果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踏查、采集标本、实际测量的方法,观察木通属水果植物的形态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河南木通属水果植物共有2种1亚种,其果实均可直接食用.对木通属水果资源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与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忍冬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记载河南省忍冬属植物18种,3亚种和1变种,其中6种为河南首次记录,这些新记录是华西忍冬Lonicerawebbiana倒卵叶忍冬L.hemsleyana,下江忍冬L.modesta,凹叶忍冬L.retusa,刚毛忍冬L.hispida和冠果忍冬L.stephanocarpa。文中列出了分种的系统检索表,记载了各种,亚种和变种的产地、生境,分布及主要用途,并对部分种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