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参加国家“六.五”、“七、五”重点攻关课题“湿地松、火炬松衙 源试验研究”,以美国全分布区的湿地松、火炬松种源在我省7-8年生时的生长表现,对其生长量的是上期相关及与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要上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明,湿地松、火炬松种源生长早期相关显著,而与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专题。经过8年的系统研究,共营造种源试验林2 300亩,建立基因库4处,取得了显著成绩:(1)初步摸清了湿地松、火炬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2)针对我国南、中、北亚热带不同气候区,分别选出一批湿地松、火炬松优良种源,并提出了适生栽培区。其材积增益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在13个省(区)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下,承担了“六五”、“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林业部科技司不久前在浙江富阳主持技术鉴定。该试验完成湿地松、火炬松地理变异规律研究,积累的材料为我国南方松优良种源及树种选择(包括进口种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经济指标也达到攻关合同规定要求,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潘志刚 《林业科学》2000,36(Z1):70-79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 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原”。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在江苏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3年先后二次引进美国火炬松36个地理种源,选择能代表江苏丘陵山区气侯、土壤条件的南京市老山林场、江宁县东善桥林场东善、云台分场和东海县李埝林场等地造林试验。经多年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火炬松在江苏的地理变异规律,初选出了适合江苏不同地区生长的优良种源6个。其高、径、材积生长量比对照(湖北火炬松)大21.35—83.33%。进一步证明火炬松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承担的“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经过8年的系统研究,共营造种源试验林2300亩,建立基因库4处,并取得以下显著成果:1.初步摸清了  相似文献   

7.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跟踪观测、分析比较,评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量高的马尾松树种。其蓄积量超过海岸松、湿地松、火炬松3.5-11.2倍,超过云南松对照种源的1.5倍,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的苗期地理变异研究,采用芽苗移栽和容器育苗的方法,用江苏马尾松、广东台山湿地松及湖北火炬松作对照,观察、测定各类种源的发芽率、苗高、地径、主根长等17项因子,以研究湿地松苗期地理变异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湿地松的分布和研究现状,对湿地松进行了研究测定和数据记录,分析了湿地松苗期的变异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点湿地松种源8年的试验结果,对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及树种对比进行显著性检验,湿地松种源生长与原产地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种源×地点交互作用不显著,种源间病虫害无显著差异;在较北的河南鸡公山林场,产自南部的S-7及S-3受冻害较重,而对照种火炬松L-3未受冻害。2年生湿地松高、径生长与8年生树高、胸径生长呈显著相关,这为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根据生长快与适应性强的特性,选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带的湿地松优良种源及适宜发展的树种,达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从1981年开始,以美国南部的10个火炬松和9个湿地松种源为主试材,福建、江苏两松和当地马尾松种籽作对照,进行了种籽品质、发芽率测定、造林成活率、生长节律、适应性和抗性、种源间生长差异等项研究。结论:在予南低山丘陵区,两松除佛罗里达州种源有轻度冻害外,一般都能适应当地气候;初步认定阿拉巴马、北卡、德克萨斯是火炬松最佳种源,福建南屿是湿地松最佳种源;豫南应以选用火炬松为主,在光照充足的浅山丘陵区两松可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试验测定“北带”和“南带”2个种源的马尾松和湿地松、火炬松、晓松、刚松4种国外松的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期的5种松苗均能感染松材线虫,其中马尾松、湿地松具有较强的感病性,在舟山病区林间对自感病寄主的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除公认的日本黑松高度发病外,马尾松、湿地松也有一定面积数量株发病,其感病性与苗期人工接种试验结果相似,同时还发现北美二针松和长叶松2种国外松自然发病。由此分析了浙江省松村线虫病发生流行趋势和应采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湖南省营林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共同研究完成的“湿地松、火炬松育种资源选择及生长量、材性和产脂量综合遗传改良技术研究”项目已于1994年12月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鉴定。据试验报告:该成果利用引进的湿地松、火炬松资源,从1989年开始,从人工林、种源林、子代测定林中进行育种资源选择,有效选择面积10万余亩。根据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初选优树、优势木2286株。全面测试了松脂产贫木材比重等品质性状指标。复选出湿地松优良单株125株,火炬格优良单株80株。其中材积。生长大于平均优势木50%以上的,湿地松占对.5%,火炬松占97.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15.
地理变异是林木中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是开展林木种源试验的根据。近年来,我国组织了较大范围的湿地松地理种源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1984年初,广东省林科所也营建了湿地松基因库,现将收集到的33个湿地松种源2年生时的生长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5年生火炬松的种源/家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量远高于马尾松,较高于湿地松;火炬松的种源/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也多在10%以上,且种源的各参数较高于家系;综合评定值位于前3位的种源依次为SC、ZJ和FJ;对家系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5个极速生家系、8个较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与湿地松相比分别为44%和14%,与马尾松相比分别为197%和136%.  相似文献   

17.
从1983年开始对美国提供的17个火炬松种源在安徽省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对生长量、抗性等因子与地理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火炬松地理种源的变异呈纬向渐变型模式。试验结果选用适应性强的L_8、L_(12)、L_6、L_3和L_4五个优良种源,可供当地造林用。  相似文献   

18.
我营(原余杭长乐林场)历年来注意对外地优良树种的引种工作,到现在见成效的有水杉、美洲薄壳山核桃、湿地松、火炬松、晚松、四川小米桐。生长缓慢的有水松、冷杉、日本扁柏。引种失败的有桉树、相思树等。现将我营引种有成效的几个树种生长情况,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湿地松12个地理种源3年生苗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地理种源间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异与种源自然产地的纬度变异和生态变异有关.还首次应用了极点排序的数学分类方法对种源的同工酶谱进行了定量研究.文中报道的各种源的同工酶谱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对现有起源不清的湿地松引种林分进行鉴定.我校于1980年开始进行湿地松地理种源试验.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状况,同时为生产上大量引种的起源不清的林分提供一种鉴定的手段.我们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的12个种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正> 我所是一九七四年建立的,现有职53工人,其中行政干部7人,技术干部4人(都是女同志),工人42人.三中全会以来,我所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安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效地发挥了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她们各尽所能、大胆工作,同全所职工一起,成功地开展湿地松、火炬松丛枝病的发生和防治的研究,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楠竹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