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认识牛或羊放牧对草地及土壤的影响,进行了这项放牧试验,试验是在低投入,以草地早熟禾为主的天然草地上进行。草地早熟禾与白三叶为主要草种。两年C、CT、CS和S四种处理其土壤容重(g/cc)分别是1.37、1.37、1.27和1.112;0-20cm土壤的穿透阻力分别是9.8、9.3、9.5和6.7(kgcmsecsec),每100g土壤线虫数分别是5333、8705、2810和15208;每  相似文献   

2.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放牧138d)对绵羊的牧食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速率、每步采食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总食团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放牧率1.33羊/hm2比2.67羊/hm2更适宜于当地退化草场的放牧标准  相似文献   

3.
放牧绵羊行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诗平 《草业学报》1997,6(1):10-17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生态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对绵羊的牧食物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集时间,提高采食时间,提高采集速率,每小采集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才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描述放牧日期和频率对草原砂芦和砂生须芒草总有机物贮藏量的影响,从1988年起至1992年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处理包括8种月中放牧期。各处理季节放牧率相等,并均分于各个放牧期内,在连续4年期间,各放牧处理均在相同草场饲喂一龄牛,且放牧时间均为4-7d。到第5年黄化初春生长产生分蘖技的平均重量可用来估测其有机质总贮备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牧率与本研究相同时,为避免6月份放牧导致这两种草贮备物的  相似文献   

5.
在较低放牧率和限牧时间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有:(1)当放牧时间缩短时,绵羊通过缩短反刍行为的时间而保持采食时间的相对稳定,并通过调整各采参数数以保持进食速率和日采食量的相对稳定,对饮水行为影响不大;(2)9月份反刍周期数和总反刍食团数量少,反刍时间最短;6月份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最少,咀嚼时间最短;(3)7月份排尿次数量多,每次排尿时间最长;9月份居中;6月份量少。排粪行淡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6.
1991,1992和1993年每年的9月7日 ̄11月7日分别选用80头2岁春季初产母牛进行断奶和放牧试验。试验设计包括2个断奶处理和2个散牧处理(每个处理20头母牛),放牧处理分为天然沙岗草地和地下灌溉再生人工草地2个处理,断奶处理分为9月7日断奶和11月7日断奶2个处理。9月7日断奶后犊牛在人工草地放牧。食道瘘管牛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上采食的日粮粗蛋白含量以有机质(OM)为基础分别为7.6%和1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汪诗平 《草业学报》2000,9(2):10-16
实验于1990-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实验设计为不同放牧率下的划区轮牧,包括1.33、2.67、4.00、5.33和6.67羊/hm^2(1990年为1.33、2.00、2.67、3.33和4.00羊/hm^2)5个放牧率等级和3个轮牧小区,轮牧周期为45天或46天,工放牧138天。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间,相邻3种放牧率间体重差异很少达显著性水平,间隔2个放牧  相似文献   

8.
Sonora研究站做了为期4年的试验。旨在测定两个放牧系统对草地的影响。每个放 有7个牧场手1群家畜。放牧设计为短时期的(SDG)和高强度、低频率(HILF)两上处理。两个处理的放牧率均为10.4hm^2/any。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部分净初级产量(ANPP)年间相差较多,而在不同处理间没有差异。2.两个处理中草地植被成分在4年之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在SOG处理短草产量经1年占总ANPP45%,到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畜大壮”对农区放牧绵羊的增重效果,于1994年8月1日至10月20日进行80天的“畜大壮”增重试验。试验结果:在放牧条件下,试验组羊平均增重8.8kg,较对照组羊多增重5.2kg,增重率提高17.51个百分点,平均胴体重较对照组多2.41kg,每只羊增加纯收入38.6元。  相似文献   

10.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与割草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淑强  李兆方 《草地学报》1996,4(3):221-227
通过放牧试验,对决定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放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子(绵羊品种,载畜量和放牧制度)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于红地池坝工人草地的放牧绵羊品种为内蒙古中国美利奴羊,放牧方法为划区轮牧;载畜量为7.5个绵羊单位/公顷,各个牧草和长阶段的放牧强度主:=179.5+5.48X(X为牧草生长速度)放牧小工面积,割草小区面积与机动小区面积的百分比组成为66.7:20:13.3,不适放牧起止时间为:一  相似文献   

11.
模拟放牧和自然放牧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刈割方法通过控制线叶嵩草地上植物量的变化来模拟对地下植物量的影响,并和同期不同自然放牧程度下地下植物量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自然放牧条件下还是在模拟放牧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与其深度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P〈0.01),处理R10和R7可以模拟轻度放牧(LG)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垂直分布趋势,处理R1可以模拟中度放牧下(阳坡地)(MGs)条件下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垂直分布趋势。(2)处理间R10地下植物量和MGs、LG地下植物量之间构成了显著性差异(P〈O.05),R7地下植物量和MGs之间构成了显著性差异(P〈O.05),对于极端的放牧形式(HG和CK),不能用短期的刈割来模拟线叶嵩草地下植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草地的退化是当前畜牧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试验选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自然群落中等放牧强度和不放牧2个梯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当前的普遍放牧强度对群落生产力、不同功能群产量分配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中放牧使群落总体生产力下降,其中不同功能群所占比例也有所变化,禾草和莎草比例由平均76.6%下降到57.4%,杂草、豆科和毒草的比例上升;群落高度降低,平均最大高度由46.8cm 下降到22.4cm;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增加,多样性由单位样方平均26.5种增加到30.9种,多度由单位样方215.7株增加到304.6株;总盖度并没有明显差异,禾草和莎草盖度减小,杂草盖度增加,群落结构由垂直分层为主演化为水平生态位分化为主。3年中放牧的影响没有显示出草地的进一步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山羊舍饲和放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马头山羊放牧行为观察发现,全天放牧时间420min,其中游走55min,占14.61%;采食276min,占70.83%;休息86min,占14.56%。对马头山羊舍饲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昼夜24h中,采食362.6min,占25.18%;反刍240.8min,占16.72%;站立365.2min,占25.36%;卧息471.4min,占32.7%。在放牧条件下,用计数法估测得山羊的采食量为2.13kg,在舍伺条件下,日来食量为4.05kg,折算成风干物质分别为0.38和0.73kg,风干物质采食量分别占活重的1.91%和3.67%。  相似文献   

14.
采取24小时昼夜跟踪观测的方法,对6头身体健康,年龄在5 ̄8岁的成年乳牛,连续观测其在放牧条件下的采食、饮水、反刍、游走、休息、排粪、排尿等行为。结果表明,三河牛成年乳牛一昼夜(24小时)的采食时间平均为8.42小时,饮水时间0.18小时,反刍时间8.38小时,休息时间4.72小时,游走时间2.05小时,排粪、排尿14次,挤奶时间0.25小时。  相似文献   

15.
放牧绵羊的生物学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钦 《草业科学》1996,13(1):32-37
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方法,研究了放牧绵羊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牧草的营养何价值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每公斤牧草干物质中的可消化蛋白7、8、9、10月分别为108.74、71.71、53.17和33.44g牧草蛋白的生物学效率相应是16.67%,14.29%,14.45%和5.77%,依据系统功能,研究了提出了通过放牧管理-转移牧草或家畜,调节土壤,牧草和绵羊三者的关系,使其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6.
1988~1992年经过5年的研究确定放牧日和放牧频率对北美长叶沙茅[Calamovilfalongifolia(Hook.)Scribn.]和砂生须芒草(Andropogon hallii Hack.)总有机物质储藏的影响。处理由6月,7月,8月,10月,6月和7月,6月和8月,7月和8月或者6月,7月和8月的月中放牧周期组成。各处理间季节载畜量相同且均等地分成多个放牧周期。用一岁牛在同一草地上进行了连续4年的放牧试验。放牧周期为4~7d。早春黄化生长的分蘖枝平均重量常用于估计5年总有机物质储藏。每种牧草在10月份休眠期放牧和休闲,4年间无显著差异。在6月份或7月份分区进行放牧时,尽管每个试验放牧周期长短不同,长叶沙茅总有机物质储藏均降低。在6月或者8月份放牧一次能维持砂生须芒草的储藏。在6~8月份草地轮牧2次或多次至少维持或者增加每种牧草的总有机物质储藏。6月初混合放牧周期能减少大约38%的长叶沙茅有机物储藏和30%的砂生须芒草的储藏。在载畜量相同情况下,6月份放牧可推迟放牧周期60d以上,避免了两种牧草的总有机物质储藏的减少。放牧周期推迟到8月中旬或者下旬将会获得维持长叶沙茅和砂生须芒草储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对不同牧草的喜食程度,并探讨了当地牧草资源的质量状况及改良草场,合理放牧等问题,研究表明,放牧绵羊冬季食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73.3%,豆科植物次之,占11.6%菊科植物占第3位,为7.4%,其它科植物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8.
短花针茅草原上放牧强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85~1989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选用杂种羯羊在短花针茅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放牧强度与绵羊生产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轻度放牧的绵羊体重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放牧期间轻度放牧绵羊的总增重量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1),各处理间绵羊掉源量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放牧绵羊净毛量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P<0.01),而两者之间净毛量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载畜率为1.07ha/只·年的中度放牧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9.
山羊舍饲和放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马头山羊放牧行为观察发现:全天放牧时间420min,其中游走55min,占13.10%;采食276min,占65.71%;休息89min,占21.19%。对马头山羊舍饲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昼夜24h中,采食362.6min,占25.18%;反刍240.8min,占16.72%;站立365.2min,占25.36%,卧息471.4min,占32.74%。在放牧条件下,用计数法估测得山羊的采食量为2.13kg,在舍饲条件下,日采食量为4.05kg,折算成风干物质分别为0.38和0.73kg,风干物质采食量分别占活重的1.92%和3.70%。  相似文献   

20.
 在连续放牧方式下,探索羊草的光合特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1个封育对照试验区和5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内羊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日变化测定,并与放牧强度(R)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月16日和9月2日,6个试验区内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既有单峰曲线也有双峰曲线变化,而胞间CO 浓度(Ci)日变化呈U 字型。围封内羊草的Pn、Tr、Gs均高于放牧区;且羊草的Pn、Tr、Gs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Ci则升高;放牧强度越大,其降幅和增幅也越大。Pn、Tr、Gs与R 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i与R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且6个放牧强度梯度下的Pn、Tr、Gs和Ci在2d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放牧胁迫和水热条件对羊草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