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杜旭光 《食用菌》2001,23(1):25
本站于1998年8月引进双孢白蘑菇露地栽培技术,当年在县良种农场租地种植21344m2.喜获丰收,平均产菇1.75/667m2,产值4725元/667m2,纯效益1925元/667m2。1999年在平坝稻麦(油)两熟区多点示范,面积58029m2,水稻平均产量527kg/667m2,秋春季产鲜蘑菇1700kg/667m2,高产典型户产鲜蘑菇3000kg/667m2,平均产值4420元/667m2,纯经济效益1600~1800元/667m2。比常规种植增收1400元/667m2以上,现将其主要配套…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O2与CO2对南果梨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南果梨属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气调贮藏时O2浓度(2~10%)越低或CO2浓度(0~10%)越高,果实的绿色指数越大,且在货架期内果实进入呼吸高峰时间越晚、果实硬度越高、货架期越长;空气中冷藏180天的果实在室温下进入呼吸高峰的时间(5天)最早,且峰值(57.68CO2/kg/h)最高。贮于2%O2浓度的果实其乙醇含量明显高于贮于其它水平O2的果实。当O2浓度为2%时,随CO2浓度增加,果实乙醇含量成倍增加。在无CO2时,即使2%O2也不会引起果实褐变,但2%O2与高于2%CO2组合却能引起南果梨果肉褐变。在5%CO2+5~8%O2气体组合中冷藏180天的南果梨,移入室温(18±1OC)空气中11天,获得了最佳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苹果叶片中过氧化氢水平的调节及其机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原永兵  李兆亮 《园艺学报》1997,24(3):220-224
以两年生‘王林’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对苹果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水平的调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0.25~10.0mmol·L-1SA能明显提高叶片中H2O2水平,其机制不仅在于SA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从而抑制了H2O2的降解使其积累,而且还由于SA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促进了超氧阴离子(O-2)向H2O2的歧化反应,因而增加了H2O2的生成量。SA还诱导了特异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这可能也与H2O2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4.
万旻  张革 《蔬菜》2000,(4):32-32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的光合强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由于保护地的密闭状态,常造成CO_2不足。试验证明,保护地增施CO_2后,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增强,产量可提高30%~50%,因此,增施CO_2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增产措施。 一、保护地内CO_2的来源及日变化情况 因保护地内环境封闭,夜晚植物呼吸释放的CO_2、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CO_2及加温设施燃烧有机物产生的CO_2,都被保留在保护地内,总量常可达空气总量的0.1%~ 0.5%,故日出前空气中 CO_2的含…  相似文献   

5.
1 抚州地区果树生产现状11 果树面积迅速增加据年报(下同),到1997年,抚州地区果树面积发展到485万hm2,比1990年增加345万hm2,加上冻后恢复的12万hm2,实际增加468万hm2。其中,柑桔面积302万hm2,占总面积的525%,比1990年实际增加289万hm2,全区有10个县(市)面积超过6667hm2。其中南丰县达到142万hm2。12 果树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大冻后经过6年的努力,到1997年,抚州地区水果产量已达到85万t,比冻前年份1…  相似文献   

6.
王艳霞  赵建仁 《蔬菜》2002,(4):40-41
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后铺村马铃薯、大葱复种种植面积约 13hm2,667m2产大葱5000-6000kg,售价0.36-0.4元/kg,马铃薯667m2产2000kg,售价0.7元/kg,667m2产值3490元左右,大葱667m2投入240元,马铃薯667m2投入215元,667m2纯收入3035元。 一、大葱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山东章丘大葱的大梧桐或气煞风品种。 2.播种育苗9月上中旬播种,667m2用种量 0.5kg。播前先将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覆盖0.8-1…  相似文献   

7.
我场是桂北最大的优质甜橙生产基地,已种哈姆林甜橙270多hm2,年产量1250万kg,脐橙30多hm2,柑7hm2,温州蜜柑27hm2,板栗30多hm2。近年来,褐圆蚧已成为我场果树主要害虫。主要为害柑桔枝条、果实和叶片,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1...  相似文献   

8.
西瓜高产施肥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方法,以氮、磷、钾肥为供试因子,西瓜产量为目标函数,对西瓜高产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型得出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210kg/hm2,P2O580kg/hm2,K2O175kg/hm2。此时产量为47175.9kg/hm2,利润为26910.5元/hm2。并对氮磷钾单因素效应及交互作用作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9.
我县有 13333hm2锦橙园都是 70年代中期发展的,现本应为盛果期,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修剪不当,加之定植过密(2m × 3m),顶端枝梢向上生长,外围枝叶密集,内膛光照不良,结果枝组干枯死亡,叶幕层很薄,结果部位外移,树冠内膛枝干2~3m无枝叶、光秃,树势衰退,产量低,平均每 666.7m2产量500kg左右。笔者从1992年开始对丰禾镇团结果场树龄15年生锦橙(0.3hm2)进行更新复壮。试验前每 666.7m2产量为 528kg,更新后第 1年每666.7m2产量897kg,第2年 1586k…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苹果贮藏过程中H2O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苹果虎皮病从11-12月间开始发生并迅速加重。在此之前,果皮中H2O2水平逐渐上升,11-12月达最大值。H2O2水平的变化与细胞中保护系统和木质素合成有关。与晚采果相比,早采果中SOD和CAT活性均高,低温下CAT活性较SOD下降为快,早采果尤为显著,因此果皮中H2O2水平也高。抗氧化剂二苯胺对SOD和CAT无影响,但显著抑制木质素合成,降低H2O2水平,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在大连地区,以西洋梨品种Spalding为试材,采用初冬播种、早春顶凌播种和温室营养钵育苗3种不同方式育苗,研究早春最佳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早春顶凌播种在成苗率和平均苗高方面略高于温室营养钵育苗,但明显高于初冬播种;早春顶凌播种在苗木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种方式,并且错开农时,节省大量人、财、物。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毛苕子和箭筈豌豆2种绿肥作物的播量和绿肥专用肥用量为因素,通过采用L8(27)正交实验方案设8个处理进行绿肥与枸杞间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不同绿肥作物种类在株高上具有明显差异外,同一绿肥作物及其不同播量、以及施用绿肥专用肥与否对绿肥作物鲜草产量、株高、根瘤菌生长情况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建议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栽培;播量以箭筈豌豆8 kg/667m2、毛苕子5 kg/667 m2为宜;栽培中无需施用专用肥。  相似文献   

13.
谢俊贤  牛秀群 《中国蔬菜》2012,1(12):103-105
天鲜1号是以自交系B9和Z51配制而成的早熟鲜食专用玉米单交种,果穗筒形,穗长21.3 cm,穗行数14~16行,单穗百粒鲜质量45.6 g,采收期籽粒纯白色,可溶性糖含量10.06%,品质好,春播从出苗至采收84 d(天),夏播72 d(天)。一般每667 m2鲜穗产量1 100 kg左右,适合北方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紫薯发芽难、发芽慢,造成紫薯种植中低产、低效。采用电热加温育苗,提早紫薯播种育苗,可有效解决薯块发芽难问题,提高紫薯发芽率以及育苗产率。早播促早发,早发促早栽,早栽促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开甜2号是以自交系M90为父本、M89为母本组配的厚薄皮甜瓜早熟杂交一代品种。全生育期85d左右,果实发育期28d左右。优质、高产。田间表现抗枯萎病、霜霉病,兼抗白粉病。果实圆形,果皮果肉均为白色,肉厚3.8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单果质量500g以上,667m2产量3500kg左右。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露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2种播种时期和2种地膜覆盖方式对早熟芋生产发育和夏收产量的影响。地膜覆盖与否是影响芋生长和丰产的关键因素,地膜覆盖比露比栽培增产90.09%,栽植密度是影响夏收单产的重要因素;播时期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无影响。从综合因素考虑,要使夏芋丰产,应适时播种,及早覆盖地膜,密度为23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播种期对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产量及其生长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1、2播种期的出苗速度较快,出苗率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速度减慢,出苗率降低。马铃薯的总产量、单薯重大于100 g产量、总产值,以第1、2播种期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广西宾阳县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应在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18.
郭赵娟 《长江蔬菜》2013,(20):19-21
为完善胡萝卜优良品种郑参丰收红栽培技术,特进行了秋季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减小,产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商品根率有增大趋势;最佳垄株距可选择50cm×10cm,60cm×10cm;种植密度为2.67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为1.28万-2.22万株/667m2时,既高产,商品根率又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育苗方法对辣椒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朝天椒遵椒2号为材料,研究露地撒播、露地营养块、不同基质配方漂浮育苗等方法对辣椒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漂浮育苗对缩短辣椒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提高幼苗的生长能力等均具有良好作用,其中以粉碎腐熟的玉米秸秆+蛭石处理的基质效果最佳,辣椒出苗率达到94.3%,播种50,60,75 d后株高分别达8.49,17.05,29.28 cm,茎粗分别达0.161,0.226,0.313 cm,主根长度13.38 cm,须根长度12.43 cm。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内江地理标志产品田家紫皮大蒜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开展了不同播种方式、化肥减量和增施有机肥、大蒜分级消毒处理等多种栽培试验,以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浅宽沟撒播和条播的方式有助于增产,其中以浅宽沟撒播并覆盖稻草效果最好,大蒜667 m~2增产达到35.4%;在传统穴播方式下,减施化肥和增施有机肥可以保证大蒜产量与CK相一致,采用浅宽沟撒播大蒜产量则可以显著增加19.7%;大蒜消毒分级处理并配合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产量可以显著提高22.5%以上,其中浅宽沟撒播增产效果最显著,达到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