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6,20(1):43-44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葡萄栽培面积约15.4万hm^2。年产量200万t左右,以鲜食葡萄为主,适宜酿酒的不足40万t,原料缺口达40%,为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相关部门决定更新葡萄品种种植结构,引进国外葡萄特别是法国葡萄品种。1998年,我国部分省市从法国引进葡萄种苗,总数达数百万株。经全国多个口岸进境,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多年来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72%的耕地属于旱地雨养农业,发展旱地农业对甘肃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旱地农业以“雨水富集、提升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水农业发展思路得到快速传播,发展了丰富多样的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方法和技术,并在21世纪展现出明显成效。2000—2021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从713万t增加到1 231万t,人均粮食产量从278 kg增加到491 kg,超过全国人均水平。2021年省政府提出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快速推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为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型案例。在总结过去20年甘肃旱地农业主要发展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开放形势的发展,葡萄酿酒业不断扩大。国内许多造酒厂家不但从国外引进成套的酿酒设备,还相应引进了大批量、多品种的葡萄苗木。1984年以来,从法国、美国、日本引进的葡萄苗和插条有数十万株,由于引种量大,检疫措施跟不上,引进的苗木定植田间后相继发病。与此同时,7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巨峰群系”鲜食葡萄栽培种,近几年在国内种植面积也急剧  相似文献   

4.
鲜食葡萄主要品种简介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巨峰1.1 特征特性 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60年代初引入我国,是目前鲜食葡萄栽培最多面积最大的品种。在湖北4月初萌芽,5月中下旬开花,8月中旬浆果成熟。生长日数130~135d。  相似文献   

5.
魔芋软腐病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魔芋食用、药用及工业等用途的不断揭示,过去无人问津的魔芋身价倍增,魔芋生产逐渐得到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康市委和市政府将魔芋列为全市5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魔芋生产由过去的房前屋后自然零星生长转到人工大田集中连片栽培,生产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年限的增长,过去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魔芋软腐病逐年加重。据调查统计,安康市近7000hm~2魔  相似文献   

6.
于静洁  吴凯 《干旱区研究》2008,25(2):163-168
中国绿洲区光热资源丰富,在灌溉条件下,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2005年该区人均粮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倍,小麦、玉米、棉花和葡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1%,4.2%,30.0%和23.1%。在对该区农业生产地位、农业结构特点、光温生产潜力分析的同时,利用1951-2006年区内7个气象站的逐年降水与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区水热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绿洲区气温普遍趋增,且增温明显,到了21世纪,除河套绿洲气温趋减外,其他绿洲区呈持续增温态势;降水的变化90年代河套、河西走廊和准噶尔盆地绿洲呈明显增加趋势。根据上述分析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的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建议该区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质棉花、高产粮食、优质红花、优质葡萄、优质枸杞),培育、推广优质品种,兴修水利以及发展节水灌溉等。  相似文献   

7.
 葡萄叶片灰霉病是青岛地区一种新病害,全市巨峰葡萄均有发生。经过4年的观察,该病侵染葡萄叶片,染病叶片变黄枯死,造成大批落果,一般减产约50%,重者减产80%,对葡萄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9,(4):74-7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07年全国小麦产量继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降低后重新抬头,2007年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达3.4亿亩,总产量约11250万t,较2006年略有上升,而且2008年小麦的收购价格也较上年普遍提高,这也是国际市场上小麦连续三年产量下降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琦研究员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水稻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水稻抗病性研究的发展,从寄主和病原菌两个层面开展交叉、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造成了极大威胁。20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农药减量技术,迄今为止,法国、瑞典、西班牙、丹麦和荷兰等国成功减少了50%化学农药用量。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治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不少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对农作物害虫(螨)、病原菌和杂草对农药及转基因作物抗性的风险评估与综合治理,进行了大量的协作研发和推广工作。本文综述其研发、推广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华北、东北主要玉米产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蔓延迅速,病情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水稻螟虫是孝感市水稻的主要害虫 ,在 5 0年代~ 80年代二化螟、三化螟种群交替上升 ,进入 90年代中期 ,二化螟、三化螟在水稻混合暴发为害 ,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据统计 ,水稻螟虫每年发生面积约为 46万 hm2 ,防治面积 60万 hm2 ,挽回损失达80 0 0万 kg,实际损失 2 5 0 0万 kg。在螟虫的防治上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也出现了因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等原因引起螟虫抗性上升状况 ,笔者总结 5 0年代以来螟虫的防治工作情况 ,粗略分析螟虫抗性上升的原因 ,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1  5 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防治状况5 0年代以来 ,孝感市螟虫…  相似文献   

14.
管良华 《植物检疫》1993,7(2):159-160,F003
1 时代背景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然而在20世纪末人们面对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才理解到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改造世界方面尚处于一知半解的幼稚阶段。自40年代DDT问世以来,人们自以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是危害蔬菜、果树及花卉等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果蔬生产中尤为突出。1998年印度的向日葵发生灰霉病害,致使向日葵减产,世界各地也有葡萄、草莓等遭受灰霉病侵害的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果蔬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而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灰霉病等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6.
章琦研究员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水稻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水稻抗病性研究的发展,从寄主和病原菌两个层面开展交叉、并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抗病性遗传改良应用基础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7.
章琦研究员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水稻病害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水稻抗病性研究的发展,从寄主和病原菌两个层面开展交叉、并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抗病性遗传改良应用基础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三都县稻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都地区稻飞虱日趋严重,发生频率增加,为害程度加剧,常年发生6~8万hm2,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损失稻谷300万kg左右.1990年、1995年、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达11.2,13.6,13.8万hm2,损失稻谷380,450,480万kg.为减少和控制害虫在该县危害,笔者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当地发生偏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葡萄叶片灰霉病是青岛地区一种新病害,全市巨峰葡萄均有发生。经过4年的观察,该病侵染葡萄叶片,染病叶片变黄枯死,造成大批落果,一般减产约50%,重者减产80%,对葡萄生产威胁很大。该病在6月中旬升始发病,基部叶片最先染病,病叶边缘出现水浸状、大型失绿病斑,逐渐变黄干枯。约经7天左右,病斑向叶片绿色部份继续扩展,病部呈褐色。  相似文献   

20.
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穗部性状的演变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年代品种穗部性状的演变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对我国北方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4个农家品种和31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单位面积产量、单株产量大幅度提高,穗粗、穗长、籽粒深度、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上升趋势;秃尖度、出籽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没有得到正向改良,呈现下降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