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建饲养池开放式饲养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米2,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池底5厘米,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黄鳝,由于棚内温度较适宜,因此可一年四季养殖;由于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因而黄鳝不易思病;养殖效益大大提高。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好饲养池   有两种饲养池可供选建:一种是开放式,适合在常年有微流水的地方建造。其优点是水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养殖。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 10平方米~ 20平方米。池宽 1米~ 2米,深 40厘米,池埂宽 20厘米~ 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 3厘米~ 4厘米的进、排水管各 2个。进水管与池底等高;排水管一个与池底等高,一个高…  相似文献   

3.
<正>1.建饲养池。①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管、  相似文献   

4.
一、建饲养池 1.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常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宜较大规模的经营,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  相似文献   

5.
叶保华 《新农业》2001,(12):43-44
四、宽体金线蛭的饲养技术 (一)一般饲养 1.建池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池底宽一般3~5米,池口宽6~8米(坡度比1:1.55),水深0.8~1米,长度一般50米以上,一般依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建0.5~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持湿润和疏松.  相似文献   

6.
在住宅楼楼顶建池养鳝,不仅能节约耕地,使室内冬暖夏凉,还能为家庭增加收入。若饲养管理得当,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收商品鳝鱼1.5~2.5公斤。其具体做法是:1.鳝池建造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可在距栏杆35厘米处建池,单个池面积2~4平方米,深0.8米,水深20~25厘米。池底、池壁、池角等处须用水泥砂浆密封,池壁顶端向池内伸出10厘米,以防逃鳝。池顶设一直径2厘米的进水管,管末端封闭,管身钻有适量梅花眼,使自来水更好地暴气增氧;池底中心处设一直径3厘米的排水管,管口装有尼  相似文献   

7.
1.修建鳝池。选择避风向阳、冬暖夏凉、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长年流水更好。房前屋后的零星池、坑道、水沟都可以建池。池形随地形而定。鱼池面积一般要求长5米、宽3米、深1~1.5米。池底最好是水泥底,池壁用水泥和砖砌成.内壁要光滑。池埂要高出四周20~40厘米,防止雨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埂顶部做成“T”形以防逃。池底可模拟黄鳝自然生活环境投入较大的石块、瓦块、树墩等,让黄鳝栖息.然后再铺设厚约30~40厘米含有机质较多的黏土。  相似文献   

8.
<正> 1.养殖场地。为了实现商品化生产,可建池养殖。田螺池可以是土池,也可建水泥池。商品螺池面积以100米~2左右为宜,种苗池以40米~2较好,便于饲养管理。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肥土,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利用稻田养殖田螺,不能施农药,也不能犁耙。要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正>1.选址建池。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池底宽3~5米,水深1米,长50米以上,因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  相似文献   

10.
选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避风向阳处建池。池底宽一般3~5米,水深1米,长度一般50米以上,一般以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便于水蛭打洞产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约10~20厘米,平台应保持湿润。池子应设进水口,排水口。  相似文献   

11.
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建池与培池 宜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座北朝南的地方建池。池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池底最好铺1层石板或打上“三合土”,要求蚓池底有0.5%~1%的比降坡度,在较高的一端设进水沟、口,较低的一端设排水沟、口,并在进水口、排水口设置金属网拉栅,以防鱼、虾、螺等敌害随水闯入池中。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2006,(6):23-23
1.选择场地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2.建造蛙池以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米,筛绢底部应有20~30厘米埋进土里;池埂高40厘米,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厘米,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厘米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  相似文献   

13.
一、育苗场选址 育苗场地要求选在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方。育苗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埂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度,池深80-100厘米,池底铺腐殖土20厘米左右,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用120目密眼网纱遮挡,排水口设在池沟底部。另外亦可采取将网箱放在大塘里的办法,最好有几个池用于泥鳅苗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1、按奶牛小区的饲养规模,在四周应建围墙(网、栏),大门口应设外来人员更衣室和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还要建车辆消毒池,参考尺寸:长4.5米、宽3.5米、深0.1米;人行过道消毒池,参考尺寸:长2.8米、宽1~1.4米、深0.05米。池底要有坡度,并设排水孔。生产区与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青虾主养池塘要求水量充沛,注水、排水方便,池塘呈长方形,面积0、33公顷左右,水深1.2米-1、5米,长宽比2-3:1,坡比1:3-4,池坡有较宽浅水滩脚,浅水区水深0.4米左右,池埂和池底不渗漏,池底淤泥厚以10厘米左右为宜,池中央开挖宽1米、深0.4米的虾沟,并在排水口处挖面积为10平方。  相似文献   

16.
1.鳅池建设 泥鳅养殖池水深要求保持在55~60厘米,池塘规格25米×100米.建池时筑高1~1.2米,池埂顶宽1.5米左右.筑埂时应层层压实,以防渗漏.设1个由阀门控制的直径80毫米的PVC进水管人池.排水系统可通过套接弯头竖立直径为16厘米的PVC管排水.  相似文献   

17.
1.养鲶藕池条件。藕池要求池底平坦,黏质土壤,水源近,水质良好,排注方便,池埂坚实,无渗漏,保水性好,单池面积不宜过大,1-5亩为好。3月下旬,翻池松土35厘米深,加高加固池埂,使埂高出水面40厘米,夯打结实。为防高温季节,鲶鱼有避暑场所及藕池浅灌、追肥、治虫时有藏身之处,池内按“田”、“目”等字形开挖鱼沟。沟宽50-60厘米,沟深30-40厘米,并在池角视藕池面积大小按总面积5%-8%挖2-4个鱼坑,坑深0,8-1米,且坑、沟相通。在进排水口安装防逃护栏。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1998,(8)
利用生物饵料养殖泥鳅,成本低,效益高,品质好,是当前发展节粮型特种水产品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秸秆养鳅用砖头、水泥砌成深1米的鳅池,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稻秆或麦秆,上覆几排筒瓦形成泥鳅窝,然后注入40厘米深的水,7天后即可放鳅养殖。种鳅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放养密度为30~40尾/平方米。日常管理除减少投饵外,按常规饲养,6个月即可捕捞上市。遮荫养鳅在深1米的水池中铺设一层无结节经编网,网口高出池口30~40厘  相似文献   

19.
王永坤 《新农民》2001,(8):16-16
1.建池:在庭院中开挖2~3平方米的长方形坑塘,塘深50~60厘米,池底铺一层10~20厘米厚的泥土。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用100~150克生石灰进行鱼池消毒。7天后加注新水,蓄水深度20~30厘米,在鱼池向阳一侧堆施基肥,施肥量为每平方米0.5公斤,然后将池水加至40~50厘米深,培肥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20.
鳖是一种优质水产品,市场价格昂贵。鳖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饲养成本较高。鳖、螺、鱼混合饲养,则可明显提高其养殖效益。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00~200平方米左右,池深1.5米左右。池堤上用砖砌约50厘米高的防逃墙,墙顶用塑料布或塑料瓦盖檐,宽50厘米左右。池中设高出水面的小砂丘供产卵和休息用,池底用砖、石搭成数个小窝让鳖白天穴居。冬季可在池面上加盖塑料大棚,使水温达20℃以上,一般饲养至第二年即可出售。饲养密度为每100平方米投放体重50克左右幼鳖80~100只,福寿螺30公斤,另外,再搭配白鲢或自鲫100尾,花鲢50尾,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