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金成  蔺中  林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29-331,418
重点阐述了华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现状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并针对该地区不同的土地退化类型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防治措施,为规范化、科学化利用整个华南地区土地,促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藏纳木错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退化土地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结合恢复试验区所处纳木错湖区自然情况,对土地现状进行调查,为纳木错退化土地恢复找到该地区沙源及土地沙化形成原因,为纳木错土地退化生态恢复试点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最基本的资源,伴随着荒漠化的日趋严重阴山北麓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也日益加重。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从影响土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中选出23个因子,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11个旗(县)的186个乡(镇)苏木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因子,为退化土地类型区划分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是一个环境逐渐优中变劣的区域,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土地盐渍化、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提出了修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宁夏地区的土地退化现状,并从3个方面包括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宁夏市土地退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索四川地区土地退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防治土地退化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结合新疆土地退化的特点,借助已有的观测资料及土地退化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一套包括农田指标和非农田指标在内的新疆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和Fuzzy量化法,对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评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预测和评价新疆地区土地退化演变趋势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和田地区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运用市场代替法、直接市场法、土地价值法、支付意愿法对该地区沙漠化带来的各种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总损失共计14.47亿元.该地区的沙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牧业减产;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给和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最后,为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好的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指明了方向,将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的现状,提出了正确掌握土地退化规律,把握综合生态管理方法,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强化专业人员技能培训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新泉 《北京农业》2011,(3):176-177
结合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的现状,提出了正确掌握土地退化规律,把握综合生态管理方法,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强化专业人员技能培训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化肥超施将导致土壤退化。采取野外现场数据采集研究和取典型试验区土样带回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化肥超施造成土壤退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化肥超施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超标,土壤团粒结构差,对于严重超标的土地,作物基本绝收。从近5年试验区作物产量变化可以看出,随着长期化肥超施,作物产量下降,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 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土改良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盐碱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且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现象,潜在和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此盐碱土改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在总结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农业、生物措施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盐碱土的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王晓  李佳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53-6955
基于规划的视角,以陕西省蓝田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分析蓝田县未来土地利用数量和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蓝田县土地利用规划可能会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而草地和住宅用地面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建设用地的增加,不断的侵占农业用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全球变化的深入研究,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土地退化,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主要驱动因素,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及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为主的湿地生态类型国家级保护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扎龙湿地水面急剧减少、部分沼泽干涸、植被退化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缺水已成为扎龙湿地面临的致命危机。通过对扎龙湿地耕地和草甸土壤含水量的试验对比分析,发现耕地土壤含水量普遍低于草句土壤含水量,原因在于根系吸水。指出农业活动对湿地缺水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利用和人为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剑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特性,探讨了农业利用和人为活动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森林对湿地的涵养作用。结果表明,湖滨带围垦造田,集水面上毁林开荒以及流域范围内的土壤利用对湿地土壤的发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50年间湖面积减少了33.44%,蓄水量降低了62.95%,土壤养分呈现下降趋势。施肥影响下的农耕地包括水稻田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森林破坏后引起的表土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是导致湖泊水质变劣、面积萎缩,引起剑湖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对澜沧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风蚀气候因子、地表粗糙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以实施保护性耕作为主,辅之以间作、轮作的防治风蚀措施.这种措施既能发挥保护性耕作带残茬降风速、保水土、抗风蚀的作用,并对翻耕带形成保护;又可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解决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杂草防治和农家肥施用难题,对实现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