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茬油菜高产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苏南地区“油、稻、稻”三熟制的发展,油菜一般要在“小雪”后移栽,比以往推迟10—15天。为了在晚茬条件下夺取油菜高产,1975—1977年我们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油菜高产长势长相是在特定栽培条件下,体内生理变化在外部形态的反映。通常概括为“冬春双发”、“冬壮春发”和“冬养春发”等三种类型。苏南地区油稻稻三熟晚茬油菜,由于季节、肥料、秧苗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冬养春发”,即以冬季保叶促根,春季猛攻蕾苔肥,狠促“春发”达到高产。因此研究春发营养诊断与栽培措施的关系,对于指导晚茬油菜高产栽培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比较分析了苏油4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并介绍了苏油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苏油4号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苏油4号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稻茬田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田块不经翻耕.即施药除草,油菜播后覆草,或育苗后挖窝移栽,行间覆草. 1.选用"双低"高产抗病油菜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油菜品种,如"甘杂1号"、"宁杂1号"、"希望98"、"亚华油1号"、"油研9号"、"德油8号"和"南油9号"等"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如东县主要的油菜作物,为了掌握稻茬油菜最佳移栽密度,协调稻茬油菜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完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于2016—2017年开展了稻茬油菜不同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如东县油菜移栽密度应根据地力和施肥水平,掌握在8.0万~8.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如何提高油菜单产,增加总产,这是发展三熟制油、稻、稻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今年,我所探究了油菜高产途径和栽培技术,7.959亩油菜亩产366.9斤,其中2.21亩“宁油5号—49”,亩产达419.9斤,创出了我所油菜最高产量水平。现将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育成适合简便农作方式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其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2.20kg/hm2,比"苏油1号"增产10.34%,比"史力丰"增产8.64%。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19.50kg/hm2,比"苏油1号"增产7.49%,比"史力佳"增产11.89%。该品种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简便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8.
由于晚粳稻腾茬时间迟、油菜移栽适耕期短等原因,南京地区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断下降,油菜生产逐年下滑。针对南京市油菜生产中存在问题,为确保油菜生产,经实践探索,总结介绍了晚粳稻茬迟栽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叙述苏油4号的选育经过、产量及抗性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苏油4号由太湖地区双低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回交而育成的,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饼粉。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产量为2 692.2 kg/hm2,生产试验产量为2 719.5 kg/hm2,分别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7.49%。[结论]苏油4号适合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们新华大队地处长江口,油菜是夏熟的主要作物之一。1970年以前油菜前作以单季晚粳为主,以后双季稻面积迅速扩大,油菜前后接茬都是三熟制水稻,移栽期从11月上中旬推迟到下旬。怎样夺取晚茬油菜高产,成为我们大队油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通过反复实践,初步掌握了晚茬油菜高  相似文献   

12.
油菜新品种宁油七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油7号(原名3063)油菜新品种是我所采用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交的方法于1974年育成的.经1975、1976年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表现比宁油5号、沪23等优良品种丰产性好,抗病力强,适宜油、稻、稻三熟制地区栽培.这个油菜新品种的育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坚持开门办科研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运胜 《农技服务》1997,(7):11-11,20
<正> 在我县稻田耕作制度中,油—稻—稻、肥—稻—稻面积各占约50%。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季季高产,近年来,我县在油—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油菜撩枝,早稻撩穗收割,在肥一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早稻、晚  相似文献   

14.
2015~2016年在洋县对2014~2015年筛选出的7个直播机收油菜品种进行集中示范,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已筛选出直播机收油菜品种的大田综合表现,继续探索总结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为油菜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示范结果表明以丰产、抗病的沣油737、秦荣4号两个品种作为直播机收油菜早熟的主推品种,以抗病、高产的陕油15、陕油28、秦优28作为直播机收油菜的晚熟主推品种,搭配早熟品种宁杂11和中熟品种油研52号,播期9月25日~9月30日为宜,播量亩用种以旱地250g,稻茬水田300g为宜。  相似文献   

15.
苏油4号系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性好(江苏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692.20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抗逆性强,特异性明显,双低品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饼粉硫苷总量21.21μmol/g),适合现代农作方式栽种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月获得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444E)。适于江苏省及生态相似地区采用传统育苗移栽或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高淳丘陵地区水稻晚萑对下一茬油菜、小麦的不利影响,如播栽质量降低、不利于秋发冬壮、产量降低,提出可以采取油菜板茬移栽技术、稻田套种技术、晚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方法实现晚茬麦油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7.
"苏油4号"是我所采用本地区育成的双低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进行回交,经多年世代田间生物学性状选择和品质测试筛选,与其优株系比较决选,定向培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1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444E).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818的高产特性,2013年在扬州市江都区分别采用直播、稻茬免耕摆栽、板茬双株移栽3种方式,并与生产上推广的高产品种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式中,宁杂1818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性强、对菌核病的耐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詹冬花 《农家顾问》2013,(12):35-36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现介绍适合于该地区的七种油菜机收技术模式,其中,模式1—3适合于稻油两熟区。模式4-6适合于旱油两熟区.模式7适合于稻稻油三熟区。  相似文献   

20.
稻茬油菜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小春,阆中市农业局在柏垭镇富乐村3个社建稻茬油菜免耕高产示范片205亩(1亩=l/15公顷,下同)。为确保示范片成功,给全市稻茬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