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树木生长轮材质分析。是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木材材质变异及预测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湖南会同的杉木为材料,通过生长轮材质分析方法测定的小试件压力、小试件拉伸、显微硬度、生长轮密度、生长轮晚材率,与木材标准试验测定的顺纹抗压、顺纹抗拉,端面硬度,木材密度及晚材率的对比中,得到了非常接近的规律。单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7以上.变化较大的小试件拉伸与顺纹抗拉也在0.62以上。证实了这项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长轮材质分析方法估测木材的力学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为试材,采用生长轮材质分析和数量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生长轮宽度、晚材率、树龄(生长轮在卡对干中的年龄)和气干密度等四因子与木材主要力学强度:顺纹抗压,顺纹抗拉,抗弯弹性横量,冲击韧性和端面硬度等六项指标的相关性,并分别获得了它们的相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山区森林的主要阔叶树种疣枝桦与欧洲山杨各组织器官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及准确预估其生物量,研究基于整株收获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分析了2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和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2树种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52%、75.42%,平均根冠比分别为0.307和0.341,在不同林龄不同径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疣枝桦和欧洲山杨均表现为树干比例最高,树叶最低,在幼龄林和胸径0~20cm树根大于树枝,但在中龄林和胸径20cm以上疣枝桦表现为两者接近而山杨表现为树枝大于树根;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根茎比方法建立了2树种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物量估测的单因子胸径模型和胸径、树高双因子结合模型,结果显示疣枝桦地上部分和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显著提高,尤其树干生物量胸径树高的双因子模型比胸径单因子模型预估精度提高了11.3%,但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各评价指标改进效果不大,而欧洲山杨树干、树冠和树枝生物量评价指标改进显著,精度提高2%~4%,树叶生物量估测反而降低,地上总生物量估测精度几乎没变,2树种地下生物量模型估测精度分别是81.35%%和83.87%。2树种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随着林龄和径阶的变化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优选出2树种各器官最优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80%以上,可以满足日常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蔡家川流域30块油松标准地的调查资料,对油松林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胸径能够较好地用于全株、树干和树枝的生物量测定,建立了以胸径为基础的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平均生物量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树干平均值为63.82%,树枝平均值为26.47%,树叶平均值为9.72%;坡向影响油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并且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冠幅面积对油松整株、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和树高胸径均有影响: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 m2,整株生物量增加1.842 kg、干生物量增加0.941 kg、枝生物量增加0.704 kg、叶生物量增加0.196 kg;树冠冠幅面积每增加1m2,胸径增加0.149 cm、树高增加0.08m;油松树冠冠幅面积对油松器官生物量分配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幼林往往因打枝过早或过度打枝而使生势变慢,甚至严重影响其成长。因为打枝后减少了植株正常生长的针叶,缩小了同化面积,违反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我们对标准株进行测定的结果,不打枝的冠长4.25米,占树干总长的60%,冠幅2.6米,枝轮9层,主枝68条,针叶表面积22.87平方米;打枝的冠长2.26—3.23米,占树干总长的39.6—55.4%,冠幅2.04—2.23米,枝轮6—7层,主枝22条,针叶表面积9.01—15.13平方米。可见不打枝的立木冠长冠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各枝龄柞树生长调查,揭示出了蚕场柞树暴发生长规律和相关生长规律。暴发生长规律;在一年中,柞叶生长速率呈“S”型曲线,柞叶生长量呈间歇式暴发生长。相关生长规律;在轮伐更新周期内,1-3枝龄相等树枝与叶生长呈正相关,4-5枝龄树枝叶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1大樱桃树枝条生长发育特性1.1幼树营养生长旺盛,顶端优势明显。幼龄期树新梢生长量大;顶端、背上的枝条与直立枝条生长强壮,而下端斜生、背下的枝条生长较弱。1.2幼龄期树枝条萌芽率高,成枝力弱,而距剪口较远的下部芽,发育成中、长枝的机率非常低。1.3在自然状态下,枝条向上生长趋向明显,与树干的夹角小,抱合生长明显。1.4不同部位芽萌发后年度生长量差异较大。母枝的顶部芽易形成为数不多的强壮长枝,而母枝上中部以  相似文献   

8.
银杏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苏北地区银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3株进行整株挖掘,分析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以胸径(D)、树高(H)、D2H、DaHb为自变量建立银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选择调整决定系数(Radj2)、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偏差(M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根据检验结果筛选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株银杏的整株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50~320.27 kg,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49.4%~56.6%,树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2.1%~18.9%,树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8%~5.5%,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6%;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线性方程的斜率为0.35,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1);枝和叶生物量都集中于树冠中部,树冠上层和下层的枝、叶生物量明显低于树冠中层生物量(P<0.05),上层和下层生物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根生物量集中0~1.0 m的土层;枝水平上,基于基径和枝长的枝生物量模型解释量超过95%;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为自变量的W=aDb的叶、枝、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要优于其他模型;树干、根和全株生物量则是以W=aDbHc模型最优。银杏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根>枝>叶,枝和叶生物量垂直分配上,中冠层占最大比例;基于树高和胸径的相对生长模型可以实现对银杏各器官生物量的准确拟合,银杏生物量及碳储量的有效估算。   相似文献   

9.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森林生物量估算的基础。实测广东境内90株木荷的数据,伐倒前测量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伐倒后,树干分为3段测定树干和树皮的鲜重;树冠分为3层,每层选取3~5个标准枝,并分别称枝、叶的鲜质量,取样后带回实验室;在85℃恒温下烘干至恒质量,根据样品鲜质量和干质量计算含水率,然后利用各部分的含水率推算样木树干、树皮、树枝及树叶等各部分干质量,最后汇总得到地上部分干质量。利用获得的生物量数据,以相对生长模型为基础,采用加权回归估计消除异方差,建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拟合地上部分及各个分量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中,树干生物量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达0.90以上,树叶生物量模型的精度最低,但确定系数也达0.74,树枝和树皮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0.80;木荷树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树枝和树皮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随着径阶的增加,树干生物量不断增加,树枝生物量略有增加,树皮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持续降低。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精确估算广东省木荷生物量,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俊涛  陈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72-174,202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状况,探讨适合古樟树的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树名木中古樟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龄、生长状况、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树龄集中在100~249 a,总体生长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普遍存在树枝切口、树洞腐烂、树干或(及)树枝倾斜和附生植物栖居的现象;胸径、株高与树龄存在正相关性,随着树龄的增加,胸径增幅明显,而株高增幅较小;切口和树洞会对古樟树生长产生一定影响;树干或(及)树枝倾斜,遇到强风存在安全隐患;附生植物对古樟树生长影响较小;从生长环境来看,工程建设、树池面积较小和周边铺装硬化不利于古樟树的生长.[结论]为科学评价古樟树健康状况,建议从生长位置、生长指标、树冠情况、树干情况、地面情况五大方面选取古樟树健康评价关键指标,以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带产区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采用宏观、微观的方法,以广西国营高峰林场12~13年生的杉木木材为试验材料,于2001~2003年研究了南带产区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木材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正常木与被压木的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均为随着树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纵向变异规律相似,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正常木的年轮宽度大于被压木.正常木与被压木的晚材率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纵向变异规律相似,均为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正常木与被压木管胞长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该文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初植密度下林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材质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林木特征因子的材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胸径、尖削度、径高比明显增大,枝下高降低,而树高受初植密度影响不大;初植密度对木材材质影响也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有降低趋势,而湿心材、边材面积,幼龄材、成熟材面积,以及幼龄材、湿心材比例均明显增大;基本密度不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MOE、MOR、湿心材、幼龄材面积等材质指标可用树木特征因子及初植密度进行较好地预测,而木材密度的预测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13.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材质、材性要素的宏观生态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随机抽取木材样件并进行材质材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正交分析,研究了柏木材质的宏观生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林型、立地类型、栽培区和经营类型的改变显著地影响到柏木的材质材性要素。与阔叶树种混交显著增大了气干密度、管胞长度和年轮宽度,提高了木材抗压,抗弯强度;随着立地的贫瘠化,木材抗压、抗弯强度增大;栽培区和经营类型的改变主要通过调节木材数量生长影响及材质、材性。研究结果为柏木材质定向培育提供了科学的措施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棉花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2006年春棉品种区试10个品种的产量、植株及纤维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选择生育期短、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的性状,不仅有利于增加株铃,提高铃重和衣分,由于棉铃的增加又能间接提高主要纤维品质,确为选育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性状的直接选择,在选取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植株性状时,应防止降低铃重.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统计预测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提出了木材幼龄期与成熟期划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的特点,建立了木材幼龄期与成熟期界定的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OCDB模型).测试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的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管胞长度和宽度、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密度等材性指标,并且对其统计分析,得出木材材性变异规律.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模型划分出人工林长白落叶松的幼龄期为15a.  相似文献   

16.
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的多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及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油松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在主干生长、树冠结构、木材性质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方面的变异,分析了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内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的树干与木材密度性状指标在无性系间和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显著,在无性系不同分株内和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在油松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无性系的主干生长和针叶性状平均指标值高于半同胞家系,无性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对一致,而半同胞家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差异较大;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在树冠结构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指标间差异显著,在侧枝和材性指标间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分枝角间的相关系数和侧枝相对长度、侧枝相对粗度与早晚材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正负相反,早晚材均宽与木材密度间的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繁殖方式植株的树高生长、花量、木材密度、早晚材指标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油松的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造林和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人工林节子内部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和节子剖析技术,获取了95株解析木和2 165个节子数据,以树木和节子自身因子为自变量建立了节子内部特征模型,包括节子直径和角度模型、节子中健全节和疏松节长度模型。模型很好地描述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节子内部特征因子随林木和自身变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节子直径、节子角度和健全节长度都随着其所在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疏松节长度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但节子自身直径大小对其影响也较大。应用独立检验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精度达到了95%以上,这些模型可以应用到林木生长模拟系统中,增加模拟效果。节子内部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枝条的生长与死亡机制,对开展整枝抚育从而提高木材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木材生长轮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木材材性指标生长轮密度的预测。建立了木材生长轮密度的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了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变异规律,对木材生长轮密度进行了预测,并与时间序列方法对比,说明了神经网络用于木材生长轮密度预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年生人工林90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树干解析生长和材性及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体积的变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初选10a,抉选14。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在10龄时趋于稳定,此时基本密度的幼-熟龄相关也达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工林杉木木材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气干密度,生长轮宽,晚材率5项特性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杉木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14年。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性特参数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