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66-3867
[目的]评估1.2%瑞·苏微乳剂对青海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喷施剂量为300、375 ml/hm2的1.2%瑞.苏微乳剂对3龄期青海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剂量为300、375 ml/hm2的1.2%瑞.苏微乳剂对青海草原毛虫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结论]1.2%瑞·苏微乳剂适宜在青海省大面积防治草原毛虫中推广应用,喷施剂量以30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2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种药剂防治稻纵卷叶效果研究表明,1.8%甲维盐悬浮剂和2%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和保叶效果优异,药后3~7d,1.8%甲维盐悬浮剂1500mL/hm2的防效为89.09%~95.60%,药后14d,保叶率为79.80%;药后3~7d,2%阿维菌素悬浮剂1800mL/hm2的防效为90.62%~96.17%,药后14d,保叶率为81.80%,2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和保叶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5kg/hm2;1.8%甲维盐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推荐剂量为1500mL/hm2,2%阿维菌素悬浮剂的推荐剂量为1800mL/hm2,大发生年份可适当加大施药量;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用水量不低于750kg/hm2,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  相似文献   

3.
董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08-6709
[目的]评价5%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EW对甘蓝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甜菜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5%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EW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并评价了其对甘蓝生长和天敌昆虫的安全性。[结果]该药剂施药后2 d,有效成分6~9 g/hm2或药剂用量120~180 g/hm2对甘蓝甜菜夜蛾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施药后10 d仍具有良好防效;对甘蓝生长及天敌无不良影响。[结论]5%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EW是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较好药剂,具有对作物生长安全、高效性和持效期长的特点;其适宜用量为750~900 kg/hm2,最适施药期在甜菜夜蛾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及组合。[方法]用清水作为对照(CK),采用48%毒死蜱EC 1 500 ml/hm2、2%阿维菌素EC6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50%毒.乙酰甲EC1 2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hm2、50%敌.氟腈EC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4 d后,以48%毒死蜱EC1 500 ml/hm2的防效最高,7 d和13 d后,以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佳,杀虫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尤其突出。[结论]6种药剂均对水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25%唑磷.毒死蜱EC 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中,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采用20%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P 7509、001、050 g/hm2,48%乐斯本EC 900 ml/hm2,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225 ml/hm2和清水对照(CK)6个处理,通过施药前的基数调查和药后7 d的药效调查,研究了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药后7 d,用20%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P 7509、001、050 g/h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79.9%、85.1%和86.8%,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达64.1%、78.8%、85.7%。20%毒死蜱.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兼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钟梯 《安徽农业科学》2015,(21):127-128
[目的]明确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胡椒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胡椒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0.5%阿维菌素颗粒剂使用量为60~ 75 kg/hm2,每株叶冠垂直地面根际挖15 ~30 cm深环形沟撒施,对胡椒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40d的防治效果为74.84% ~ 83.83%,持效期较短,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结论]该制剂可在胡椒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66-4367
[目的]筛选对青海省草原蝗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采用超低量喷雾方法,研究了虫毙净、黑克、印楝素3种药剂对青海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喷施4.5%虫毙净300 ml/hm2、20%黑克300 ml/hm2、0.3%印楝素乳油150 ml/hm2时对青海草原蝗虫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88.59%、91.14%和86.90%,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青海省有效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用30%甲维.毒死蜱乳油、1.8%阿维菌素及其混配药剂对二化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甲维.毒死蜱乳油和混配药剂1.8%阿维菌素+5%虱螨脲乳油对二化螟均具有良好的防效,防治枯心用30%甲维.毒死蜱乳油3 000 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125 mL/hm2+5%虱螨脲乳油750 mL/hm2对水600 kg于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喷雾防治,药后21 d,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陆世忠  肖汉祥  陈伟洲  黎志毅  罗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2+6724-6712,6724
[目的]探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方法]测定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0、450、600 ml/hm23个施用量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用药300、450、6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91%、96.11%和96.84%;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45%、99.23%和99.36%;药后14 d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7.97%、98.38%和98.49%。[结论]为该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水稻害虫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赤·吲乙·芸薹(碧护)和苦参碱+碧护与生化复配制剂甲维盐+碧护开展了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1.8%阿维菌素EC 375g+碧护600g、1.5%苦参碱SL 4 500m L+碧护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g+碧护600g,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d和17d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碧护。  相似文献   

12.
侯玉发  许晶  臧连生  王有贤  王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28-11729,11742
[目的]评估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对吉林省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田间施用不同剂量的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在玉米螟蛀茎前和玉米收获前分别调查虫伤株率。[结果]玉米螟蛀茎前,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0~675 ml/hm2处理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处理的虫伤株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校正防治效果为79.2%~100%;玉米收获前,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25~675 ml/hm2处理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处理的虫伤株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校正防治效果为34.2%~82.8%。[结论]田间应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1代玉米螟的推荐使用剂量为375 ml/hm2,8月初可再喷施1次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以提高对2代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Walker)是为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橙带蓝尺蛾生物防治的方法,2018年在福建省泰宁县,选用16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0.5%甲维盐微乳剂、0.5%苦参碱水剂和25%灭幼脲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杀虫剂进行橙带蓝尺蛾3龄幼虫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生物杀虫剂对橙带蓝尺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甲维盐微乳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好,在施药后的第1d,室内和林间校正防效均达70%以上,具有一定的速效性;施药后7d,室内和林间校正防效都达到90%以上,具有很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何丹  赖丹  刘芳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58-9759
[目的]筛选适合上栗县使用的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5种高效、低毒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药后14 d,15%茚虫威悬乳剂225 g/hm2、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750 ml/h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150 ml/hm2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5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均在80%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稍差,已在当地产生抗药性.[结论]为水稻安全生产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高效氟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高效氟氯氰菊酯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按照不同比例混配,研究其对小菜蛾的毒力。[结果]3%高效氟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以2.0:1.0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24.78,表现为增效,且其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值为17.21mg/L,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结论]2.0:1.0的3%高效氦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6,6(5):23-27
为减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 赤.吲乙.芸苔(碧护)和苦参碱 碧护和生化复配制剂甲维盐 碧护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每hm2用1.8%阿维菌素EC375g 碧护600g、1.5%苦参碱SL4500mL 碧护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450g 碧护600g,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天、17天、26天和35天,防治效果均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天和17天甲维盐 碧护与阿维菌素 碧护、阿维菌素 碧护与苦参碱 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 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 碧护。阿维菌素 碧护、苦参碱 碧护和甲维盐 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设施番茄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6%阿维·氯苯酰SC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的防治效果,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方法]在稻纵卷叶螟1~2龄期施药,通过小区试验研究6%阿维·氯苯酰SC、20%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6%阿维·氯苯酰SC 600.00、750.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低龄若虫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00 ml/hm2、10%阿维·氟酰胺SC 450.00 ml/hm2效果相当,并且能起到较好的保叶效果。[结论]6%阿维·氯苯酰SC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15.0%卫根微乳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15.0%卫根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方法]设置15.0%卫根微乳剂7.5、15.0、22.5 L/hm2 3个处理,以1.8%阿维菌素乳油15 L/hm2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卫根微乳剂7.5、15.0、22.5 L/hm2 3个处理,药后90 d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减退率分别为-14.10%、38.27%和54.98%,而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15.0 L/hm2处理的线虫减退率为16.12%。药后90 d 15.0%卫根微乳剂各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9%、70.97%和76.00%,而对照药剂为67.10%。[结论]15.0%卫根微乳剂可有效地控制根结线虫对番茄的危害,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0.5%苦参碱水剂的配方和田间药效。[方法]在室内生测验证具有明显增效的基础上,按照水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指标控制试验要求,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结果]确定了0.5%苦参碱水剂的配方:0.5%苦参碱,4.0%KHL,0.3%山梨酸钾,水补至100%。田间药效结果显示,0.5%苦参碱水剂4.0 g/hm2喷施后1、3、10、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1.08%、82.13%、81.97%和77.83%,优于对照药剂0.5%苦参碱水剂3.6 g/hm2的同期防治效果;0.5%苦参碱水剂3.5 g/hm2喷施后3、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74%和67.80%,与对照药剂百草一号3.6 g/hm2的同期防治效果相当。[结论]0.5%苦参碱水剂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质量技术标准。田间使用0.5%苦参碱水剂以3.5~4.0 g/hm2对水喷雾为宜。  相似文献   

20.
王皖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75-8176
[目的]明确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以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75 g/h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70 g/hm2剂量处理为对照药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240、300、360 g/hm2)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 d,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在61.52%~67.04%,速效性较差;药后7 d,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大幅度增加,持效性较好,其中300、360 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5.43%和86.72%,均与对照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用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时,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按照用药量(有效成分)75 g/hm2对水均匀喷雾防治1次即可,且施药时田间要有一定水层并维持7 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