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曦  田海燕 《农业工程》2017,7(5):90-92
近年来,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角度出发在流域沿岸乡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流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间接推动作用。以福建省桃溪流域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调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水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桃溪流域污染源强及水质环境的变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频率法、支出法和矩阵法分别对湖南省“四水”治理项目进行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阶段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出了继续加大对四水治理投资的决策,为湖南省“四水”治理项目开展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都情况加剧,造成洪涝灾害增加。洪涝灾害如果发生,不仅波及范围广,而且频率高,给我国经济、农业生产、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农田除涝排水技术进行研究,介绍农田除涝排水的相关措施和施工工艺,并对农田涝渍灾害治理标准以及农田除涝排水工程设计做了分析,最后得出农田排水技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周期性换水更新城市湖泊水质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具有周边环境连续输入的充分混合的反应器原理及一些简化假设,提出了借助周期性地引排换水改善城市湖泊水质的数学模型,导出了城市湖泊中污染物平均浓度和水质改善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模型包含了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引排换水周期、湖泊中原来的水质、引入水的水质、湖泊承受的污染负荷以及引排历程等各项影响因素。并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坚持周期性的引排操作将使湖泊水质及水质改善指标趋向稳定。模型可用于城市湖泊水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亦可为此种治理工程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对于全人类来说影响深远,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改善我国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必须科学有效地治理土地沙漠化。因此,设计一款草方格铺设技术的多功能防风固沙的机器是很有必要的,在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让机器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气象灾害影响,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不稳定,甚至会因为气象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可以采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进行干预,这也是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等技术减少气象灾害发生,除此之外还能起到优化自然生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为...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洪水灾害恢复力评价方法较为薄弱及其驱动机制不明的问题,构建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维度的洪水灾害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秃鹰搜索算法改进投影寻踪模型(Projection Pursuit Model Based on Bald Eagle Search Optimization Algorithm,BES-PP)。基于此,利用BES-PP模型对佳木斯市2003-2020年的洪水灾害恢复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佳木斯市的恢复力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06年)恢复力平稳上升但是水平较低,第二阶段(2007-2013年)恢复力水平出现明显波动,第三阶段(2014-2020年)恢复力快速上升并最终达到较高水平。为分析其驱动机制,利用BES-PP模型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济维和自然维权重分别达到1.211 68和0.932 42,其平均权重分别达到0.302 92和0.310 81,远高于社会维和技术维。表明自然维和经济维的指标对洪水灾害恢复力具有较高程度的影响,应当重视自然及经济因素在规避洪水灾害中的重要作用。为验证BES-PP模型性能,引入了黏菌优化...  相似文献   

8.
初蓄期是水工建筑物首次承担水荷载,各方面物理力学性能首次经受工作条件考验的重要时期。由于水工建筑物在此之前未经过水荷载的作用,所以初蓄期作为水工建筑物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期,其各方面性能不能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因而水工建筑物的初蓄期属于事故发生高概率时期。为了掌握初蓄期水荷载作用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布置合理的安全监测设施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桐柏电站下库面板堆石坝蓄水初期所取得的部分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了面板堆石坝蓄水后在坝体变形、渗流和面板接缝变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阶跃、脉冲等非周期载荷具有幅值突变、变化剧烈的特点,当它们作用于滑动轴承主轴时,轴心位置可能会发生突变,造成轴承润滑状况的突然变化.海水淡化泵机组在启动、停机和转速变化时,可能会承受不同的瞬变载荷,为研究该泵水润滑轴承在瞬变载荷作用下的润滑情况及动特性的变化,使用Pro/E三维造型软件建立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流固耦合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和流固耦合(FSI)方法,分别对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施加阶跃载荷、矩形载荷和三角脉冲载荷,分析不同时刻下转子的弹性变形对水润滑轴承周向压力分布、水膜承载力以及轴心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瞬变载荷作用时,轴心位置、水膜承载力和最大水膜压力都有较大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振荡过程;由于脉冲载荷作用时间有限,随着其消失,轴心位置仍收敛于原来的平衡位置,而阶跃载荷则使轴心位置收敛于新的平衡位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GRA综合方法的虚拟水战略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可持续消耗为代价的,水资源短缺威胁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生命安全,有必要从问题发生范围之外、社会适应能力角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基于虚拟水、虚拟水战略理论发展及其实践经验,界定虚拟水战略适宜度概念,从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四个维度对实施虚拟水战略的支撑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从大系统角度构建了16个指标体系,并运用AHP-GRA方法对虚拟水战略适宜度进行定量评价。结论表明,水资源短缺只是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基础条件,其实施受到土地、人口、经济发展、贸易等条件限制。在近期治理工程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张掖市虚拟水战略适宜度呈上升趋势,2010年虚拟水战略适宜度最高。虚拟水战略顺利实施需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提高社会保障几方面以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以为张掖市谋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愿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水利面临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状的分析,预测中国水利在21世纪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挑战来自以下10个方面,即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水的需求增长、粮食需求的增长、水利工程失修、北方水短缺、科技和管理水平低、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分割、全球气候的变化等都会给水利工作带来很多问题,21世纪的中国水利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解决城市生态绿地灌溉用水的途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供水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供水问题,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迎接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生态绿地建设供水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提出以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作为生态绿地供水的稳定水源。以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作为城市生态绿地供水的补充水源,配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城市绿地水管理技术,实现以城市水资源培育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李晓志 《湖南农机》2008,(5):102-103
在社会大步前进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运用其手中权力实施领导行为的领导者已经被淘汰,而取而代之的将是那些真正意识到社会形式的转变与经济的发展对领导方式的影响的领导者。和谐心理指导下的领导方式将成为新形式下领导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吐鲁番地区为例,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1-2013年该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也向着优质耦合的方向发展;22001-2006年吐鲁番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较高,2006-2008年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能与经济较为协调,2009-2013,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水给水资源供应造成了一定压力:3从2001-2013年,该地区的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说明在该地区,水资源和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有很大空间的。但近年来,水资源形势比较严峻,建议应提高整体污水处理,提高用水效率,加大中水回用力度,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采用分配用水定额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从系统理论和动态角度出发,运用进化博弈思想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和水用户的博弈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分配用水定额的管理模式下,用水户总有超额取水的倾向;当监管成本很高或监管难度很大时,将会出现"公共地的悲剧";当监管成本很低时,将会出现"猫和老鼠"局面。由此可见,推动以水权制度为基础的水市场建设,将是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丽云 《节水灌溉》2007,(3):44-46,49
如何保护流域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我国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特点,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水资源与环境系统优化问题.以淮河流域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作出分析,经过政策模拟对比,提出了符合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研究表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是制约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协调发挥两者的作用,才能保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但资源型缺水致使该地区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 m3,低于世界缺水警戒线.加之区域降水的不稳定性,跨流域调水及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供水安全将是关系滨海新区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滨海新区的供水现状、存在问题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议滨海新区尽早建立完善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加强对供水水源、输水管道及供水设施的实时监测.其次建立应急后备水源地,在蓟县北部全淡水区和七里海、黄港洼、团泊洼地区建立供水能力14万m3/d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在滨海新区建立供水能力4.5万m3/d的深部地下水突发事件应急供水水源地.再次逐步扩大海水净化规模和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建议到2020年用于居民生活的海水淡化量达到13万m3/d,雨洪集蓄水量达到1.0亿m3.同时完善多渠道供水长远规划,制定完善的应急供水方案,为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郑市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水资源短缺将成为直接制约新郑市经济发展发展的瓶颈.针对新郑市地区特点,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2007年为基准年,预测了新郑市规划年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了新郑市未来发展的供需趋势,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供给保障措施,为新郑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侯新 《节水灌溉》2012,(1):48-50
根据铜梁县境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对农村水源地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划分水源地保护区,提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水质监控体系和制定综合管理措施。通过编制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的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使之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爱东 《农业工程》2013,3(2):83-87
我国30多年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不相协调,城乡差别较为悬殊,削弱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后劲。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并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