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D奇宝优527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天奇宝A与蜀恢527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8),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0)。福建省长汀县地处闽西北,是闽西烤烟最大种植县,也是全省烤烟种植第2大县,常年烤烟种植面积4700hm^2,烟后稻面积4000hm^2。为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烟后稻组合,充分发挥烟后稻生育期长、前作烤烟施肥量大、有机肥施用量多、土壤肥力好等优势,夺取烟后稻最高产量,取得最佳效益。长汀县于2005年引进D奇宝优527试种,通过3a在全县各乡镇烟后作栽培证明,表现适应范围广,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点。现将试种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宜在长汀县种植的烟后稻后备用种首选金谷优3301,其次是福龙两优1031,天优华占宜作双晚用种或优质稻用种。总结了各品种在长汀县作烟后稻种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邵阳烟区稻茬烤烟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不同烤烟经济性状指标的效应不一样,种植密度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施氮量对烤烟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主要影响烤烟均价。3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以互作最大,占37%左右;其次是施氮量,占35%左右;种植密度最小,占28%左右。4邵阳稻茬烟区烤烟生产以种植密度16 667~18 182株/hm2、施氮量120~135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4.
钰优180是由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用钰A与南恢180杂交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2014年引进长汀县河田镇作烟后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了钰优180在长汀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宜优11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15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福建省稻区种植。介绍了宜优115在长汀县作烟后稻栽培的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特优175是福建农科院稻麦所与南平市农科所合作,用龙特甫A与南恢175配制成的晚稻杂优新组合.200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水稻是长汀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水稻播种面积为25 300hm2,中稻和烟后稻面积达8 600hm2之多,为选择适宜长汀县中稻和烟后稻种植的高产优质新组合,2003年晚季开始引进了超级杂交稻特优175组合进行试验示范,对其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进行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1号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D奇宝A与登秀1号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汀县2006—2007年在全县多点多稻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双晚,平均产量565.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作中稻和烟后稻,平均产量560-620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达显著水平。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汀县中稻、烟后稻区或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均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3301在福建省宁化县作烟后稻(烤烟后作稻)栽培,表现出生育期适中、高产、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2015年引进6个杂交稻新品种在长汀县策武镇进行烟后稻品种简比试验。结果显示,广8优673、Y两优5866、谷优3301均比对照中浙优8号增产5%以上,其中广8优673和Y两优5866表现丰产、米质好、适应性强,是长汀县今后烟后稻、双晚稻较好的更替良种。总结了各品种在长汀县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天优3301系用闽恢3301与天丰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2010年引进武平县作烟后稻试种、示范种植,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丰产性好.简述了天优3301作烟后稻种植的主要性状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