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辽宁省东港市林场为适应森林分类经营需要,大力发展高效林业,提高林地生产力.在不影响生态林发挥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林的多种经济效益,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生态林逐步改造成生态经济林;将红松用材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结合市场需求,销售绿化大苗,提高林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大力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资源丰富和多样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面积的低效生态林,改造低效生态林,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林业资源缺少的现状,使林地可以生产出来更多高质量的林副产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继而带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结合甘肃张掖地区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低效生态林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林产业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森林资源、发挥林业的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林地内一切物质资源所形成的产业,是以“生态经济观”为指导,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结合,同步和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作者提出广泛采用生物技术和市场发展生态林产业,认为充分发挥林业的多功能、多效益、实施生态林产业,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东省四会市大南山林场贞山林区生态林的现状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状况,按照建设森林公园、提高贞山风景区生态功能等级和景观质量的目标,规划设计了生态林分改造的四个目标类型和各改造类型的树种选择及配置,初步分析了森林旅游区林分改造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展望了改造后的生态、景观前景,对即将启动的其它三个目标类型林分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油茶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油茶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能有效增加林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利用油茶改造低效公益林的适生区域条件,总结出油茶更新改造和补植套种改造低效生态公益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论天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全县是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四川省林业厅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在工程的规划上,从天全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出发,合理布局,突出了重点;在设计和实施上,确保了生态林的主体地位,生态林的比例超过80%;在造林种树的选择上,以桤木、桦木等乡土树种为主,部分引进速生三倍体毛白杨和生态经济型造林树种杂交竹;在树种配置上,采取了针阔混交、阔叶混交、局部生态林与经济林混交等多种形式,并有部分乔、灌复层林。同时,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三者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林农意愿结合起来,探索了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工程管理上实行多种责任制,及时兑现政策,通过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道路,保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豫南地区生态林的健康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调查了豫南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林森林资源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政府监管难度较大、森林林地安全存在隐患等影响生态林健康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成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复位样地、重点样地和参与补贴政策的林场职工及林农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抚育补贴政策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对策。结果表明:补贴政策能促进、优化森林抚育经营,可间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木材产量,带来经济效益;可改变林地土壤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可深化森林抚育理念,提高公众满意度,促进参与主体增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杨低价林改造后林地内林木的生育调查和各项效益分析,证明“以松改杨”、林粮间种、集约经营这种改造方式兼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了要成本,培育了林业自身的后备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低价林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杨树低价林改造后林地内林木的生育调查和各项效益分析,证明“以松改杨”、林粮间种、集约经营这种改造方式兼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了造林成本,培育了林业自身的后备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低价林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退耕还林中,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同时对改造后的林分效果因子连续3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退耕还林低产低效山杏林进行高接换头改造,可达到变低产低效生态林为优质高效经济林,促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太行山低山麻岩区山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片麻岩山区再生景观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片麻岩山区景观中的本底要素是山场坡面;次生林是唯一的残余斑块;干扰斑块主要有农田种植斑块、村庄建筑斑块和道路斑块;引入斑块主要有人工水土保持林、一般经济林和高效经济林。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的走廊是沟谷和河道。通过系统聚类,将该区的景观划分为荒山型景观、疏林型景观、经济林型景观、生态经济林型景观4大类。生态经济林型景观的主要斑块是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0%-85%以上,生态协调功能较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斑块优化建设技术主要有高效益无公害苹果园综合建设技术、板栗集约栽培技术、油松营养袋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林优化结构与利用技术、沟谷河道蓄水防洪体系建设技术等。通过上述技术的综合运用,建成了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的生态林景观、经济林型景观和生态经济林景观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经济型林业体系,是在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运用集约经营的手段,保护、培育和改造林地,达到保持生态平衡,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经济效益,把林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就营林生产提出如下规划和对策。1林业生产现状及分析320国道在杨村桥镇境内长8公里,公路两侧的有绪塘、锌溪、黄盛、王谢、杨村桥、官路、上山、岭脚、路边等9个行政村。两侧第一坡面的山头面积1496.7公顷,按地类分:有林地113koZ公顷,占75.5%;疏林地62.8公顷,占d.2%;无林地216.9公顷,占14.5%,其中荒…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态公益林的效益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公益林是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营目标的,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经营者应当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偿。文中以建德市建德林场经营用材林和生态林为例,提出了对国有林和集体林中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系列措施,对巩固和发展生态林,实现森林分类经营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了城市生态林带和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的概念、说明营造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可靠性的基础上,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模式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对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经营运作模式和经济效益作了探讨,表明建设苗圃式城市生态林带,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高标准的城市生态林带,又为社会创造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大兴区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绿色增长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而提高工程的苗木成活率可增加施工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以大兴区2014年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部分项目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死亡原因,为将来的平原造林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和政县在实施好林业生态工程的同时,持续不懈地抓了全民义务植树。全县19.8万人口中有适龄公民9.8万人,每年参加义务植树10万人以上,累计植树1020万株,折合生态林31500亩。截至目前,这个县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接近45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2%提高到31%,成为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亮点县。  相似文献   

18.
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义乌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生态林建设必须做好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管理、营林措施和检查监督共7项工作,并提出实现目标考核制度、树立标志、加强生态工程区进出人员管理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义乌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永定区位于湘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其境内又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等著名旅游风景区。多年来,该区不断发展林业生产,认真搞好生态公益林的规划、经营和建设,使全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区共有生态公益林6295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占有林地的63.2%,其中划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5777.6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88.6%。一、主要经验一是政府积极扶持林业生产建设,启动了多项生态林建设工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先后实施了长防林工程、国债生态林工程、国家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大兴区白皮松林、白蜡林、油松林、国槐林4种城市生态林地为研究对象,将以主观经验评价为特征的特尔斐法和以客观赋权为基本内容的粗糙集理论相结合进行林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林对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不同城市生态林地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平均比对照提高了75.00%、191.16%、43.48%、67.69%;林地pH值也有明显变化,其中白皮松林地、白蜡林地、油松林地、国槐林地分别比对照荒地下降了3.44%、2.55%、3.10%、22.59%。由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可知,不同林地土壤肥力由优到劣为国槐林地(7.1)白蜡林地(5.6)白皮松林地(4.6)油松林地(3.6) CK(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