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烏克兰对于养牛的科学研究情况烏克兰的养牛业非常发达,在該地畜牧业中占首要位置。1916年有牛913.2万头,其中有母牛411.6万头,到1957年已发展为1,511万头,母牛占719.6万头。同时,产乳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烏克兰每头母牛平均产乳量2,151公斤,基輔省則平均产乳量达到2,761公斤。目前,烏克兰境內主要是乳肉兼用的品种。分布最广的有西門塔尔、紅色草原牛、列別金、灰色烏克兰牛与黑白花牛。分布在烏克兰的西門塔尔牛为19世紀70—80年代输入,經长时間与地方品种杂交而育成,主要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带。因飼料作物和工业副产品(如糖  相似文献   

2.
西门塔尔牛原产瑞士西北部的山地,占瑞士奶牛总数一半以上。我国的西门塔尔牛于1959年以后自苏联引入,分布于内蒙、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引入北京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西朗塔尔牛原产苏联岛克兰,有纯种十头,杂种八头,都为育成母牛,另有种公牛二头,为超特等。  相似文献   

3.
<正> 桂西是广西的商品牛产区,其养牛以放牧为主,且草地面积比耕地面积多一倍以上。探讨其草地和养牛问题就有重要意义。一、桂西的山丘草地桂西山地和丘陵地的草地可分两类,一类以禾本科草为主,一类以芒箕草(Dicranopteris linearis)为主,少数属两者混生或过渡类型。因牛不爱吃芒箕,  相似文献   

4.
张剑 《草业科学》2002,19(4):29-33
通过对青海湖北岸海拔3000-3500m部分地区不同类型嵩草属植物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沼泽草甸上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矮生嵩草(K.humilis)及其它莎草生长良好,但由于沼泽草甸潮湿,绵羊对这些牧草利用差,牛、马利用较好;山地干草原草场不适宜嵩草属植物生长,仅分散着少量大花嵩草(K.macrantha),经济价值不大;在大片的撂荒地中几乎完全没有嵩草属牧草;在山地草原化草甸草场上,以矮生嵩草、短轴嵩草(K.prattii)、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及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豆科牧草相应增加、杂类草相应减少,为最佳放牧场,各类牲畜均能很好地采食;在高寒草甸草场上,高山嵩草(K.pygmaea)为绝对的优势种,因植株矮小,牛、马利用差,绵、山羊则能很好地利用。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时令的放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以水族为主,有草山,群众有养牛习惯,以放牧为主,经验丰富,但繁殖多为野交杂配。现山地本种黄牛的体型小俗称“狗牛”。产于巴基斯坦辛地省的辛地红牛,属大型役乳用瘤牛。被毛红色,尾长,公牛瘤峰明显,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强。我站于七八年引进辛地红牛冷冻精液在本县部分区、社对山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对比效果如下: 经实地称重,体尺测定,结果在同等山地放牧条件下,辛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描述放牧日期和频率对草原砂芦(Calamovilfa logifolia)和砂生须芒草(An-dropogon hallii)总有机物贮藏量的影响,从1988年起至1992年止进行了5年试验研究。处理包括8种月中放牧期。各处理季节放牧率相等,并均分于各个放牧期内。在连续4年期间,各放牧处理均在相同草场饲喂一龄牛,且放牧时间均为4~7d。到第5年黄化初春生长产生分蘖技的平均重量可用来估测其有机质总贮备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牧率与本研究相同时,为避免6月份放牧导致这两种草贮备物的下降,就须使其放牧期延迟长达60d。另外,为使这两种草贮备物的量同时达到高水平,就须延迟放牧至8月中旬或更晚。  相似文献   

7.
西门塔尔牛为乳肉兼用品种。是世界第二大牛品种,全世界现有存栏数为4100多万头。内蒙古是中国西门塔尔牛品种培育基地,西门塔尔牛已成为该地区肉牛产业的主导品种。2013年末,内蒙古肉牛存栏570万头.其中90%以上的良种与改良种为西f1塔尔血统。在对西门塔尔牛生产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养好西门塔尔牛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内蒙古地区的西门塔尔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病史和流行病学牛急性肺水肿和肺气肿(ABPE)通常是发生在秋季的由干旱、贫瘠牧场转移到多汁青绿牧场上放牧的成年肉用牛(二岁以上)(Moulton等,1963,Blake和Thomas,1971;Selman等,1974)。已知该病在欧洲作为“再生草热”,至少已有200年的历史。再生草热(Fog Fever)一词的流行病学含义是指在再生草的牧场上放牧的牛往往见到的一种疾病。所谓“再生草”是指收割干草或青贮后再生的草,它  相似文献   

9.
杨秉玺  王茂 《中国牛业科学》1997,23(3):23-25,31
本试验选用119头西杂,秦杂和本地牛,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头和43头,研究皮下埋植“畜大壮”对役用牛,不同品种牛,强度育肥牛和枯草期放牧牛的育肥效果,以及“玉米赤霉 ”畜大壮“的增重效果,并对增肉剂育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期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壮”埋植组的相对增重比“玉米赤霉醇”埋植组高7.03kg,埋植“畜大壮”的西杂,秦杂和本地牛的平均增重分别为51.4kg,42.9kg和40  相似文献   

10.
冯家保  张端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1):20-21,27
六盘山地区回族聚居,素有养牛传统,养牛业是主要畜牧业,地方品种泾源黄牛爬山能力强,群众称“爬山虎”,适合山地放牧和使役。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用短角牛改良,已有大量杂种后代。为了了解放牧条件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能,掌握其生活规律,为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短角二代杂种与泾源黄牛放牧性能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绵羊“两个饱”放牧法,是海林农场一名牧羊工首先提出来的。虽然他提不出科学依据,但通过十多年的放牧实践证明,此法牧羊,不用补喂或少补喂精料就可使羊群膘肥体壮,降低饲养成本增加收入,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好放牧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两个饱”的放牧方法就是先把羊群赶到好草处放牧,在羊很快充满瘤胃而饱时,把羊群圈到草质不好或无草的牧地,羊因草质不好或无草,自行卧倒反刍。当瘤胃空虚时,再把羊群赶到好草处放牧,等到羊群再吃饱后,便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撒播、羊喂播,牛、羊背播等方法结合家畜放牧蹄耕技术,在新疆坡度较大无法进行机械作业的山地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放牧蹄耕法技术改良最适宜的草地类型为山地草甸草原。最佳补播时期为早春播种,最适合牧草品种为红豆草;最好的补播方法为人工撒播,最适宜坡度为20°为好。通过蹄耕法改良后,草地植被覆盖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最高提高了35%,优质牧草比重增加了25%,鲜草产量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13.
1977年以来,我区黄牛杂交改良曾引用内蒙古草原红牛(乳肉兼用型)、日本短角牛(肉用型)二个品种作父本。目前两类杂种肉牛分散各地,尤其南部山区数量较多。不少杂种均含上述二品种血统,吴忠种畜场的三元杂种(简称日×草×土)比较集中。“吴忠红牛”即在改良牛群的基础上用三品种杂交繁育。为了研究三元杂种肉牛的肥育效果和产肉性能,了解日本短角牛改良效果,给“吴忠红牛”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了  相似文献   

14.
泾源黄牛爬山能力强,群众称“爬山虎”,适合山地放牧和使役。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用短角牛改良黄牛已有大量杂种后代,为了了解在放牧条件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能,掌握其生活规律,为改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年5—6月进行了短角二代杂种牛与泾源黄牛  相似文献   

15.
民间养牛曾有“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之说,这就是说春季是牛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特别是桃树开花的一段时间内牛的发病死亡率几乎占全年的50%,故在农村有养牛难过“桃花关”之说。其实,只要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注意抓春膘,巧饲养,防潮湿,提高牛的自身抗病力和减少外界的致病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这一现象发生的。现介绍春季养牛的“三巧”措施: 一、抓春膘,增强牛的抵抗能力。春季草嫩。牛放牧易贪青。故对牛的放牧和饲喂的草料应巧安排。放牧前,先给牛喂半饱的草,经15~20天的时间,待牛的胃肠机能适应了青草的消化特点后再他入全天放牧。同时对放牧的牛适当加喂一定量的夜草和补料,并给牛充足的饮水,让牛吃饱喝足。每天每头牛补喂50克左右的食盐和1~3公斤用大麦、玉米、蚕豆、黄豆、饼类等水泡粉碎的混合精料。一般对牛的饲喂顺序是:先饮水,然后喂草,待牛吃到5~6成饱后,喂给混合精料,然后给牛喂饮淡盐水,待牛休息15~30分钟后出牧,放牧回舍后,给牛备足饮水和夜  相似文献   

16.
《养犬》2016,(4)
正大瑞士山地犬,是瑞士本地犬是大型斗牛獒犬最早的后代之一,古罗马人将这种大型斗牛獒犬带到阿尔卑斯山地区。被农场主用于放牧牲畜、守卫和拉车。在瑞士的四种猎犬中,大瑞士山地犬是体形最大最古老的一种。1910年,瑞士养犬俱乐部将大瑞士山地犬登记在册。之后,弗兰德瑞克和帕车西亚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次犬展中看到大瑞士山地犬后将第一头大瑞士山地犬带至美国。人们逐渐开始喜爱这种犬。1995年4月1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东部山区(延边、通化、吉林三个地区)有较大面积林下草场。当地农民利用林下草场放牧饲养黄牛,常常是春季将牛赶进山,冬季下山,放牧饲养期可达8个月,这一段放牧饲养叫做野营群牧。为探讨这种饲养方法的实际效果,笔者在软化县黄泥河镇威虎岭村南山,对近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牧地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管理者、畜产品生产者及广大群众非常关心放牧对草地土地资源品质及其承受性能的影响。在美国怀俄明州夏廷县附近的高平原草原研究站的草地,以三种放牧管理制下进行了11年的试验研究,以重度放牧率(67只牛、天/hm2),轻度放牧率(22.只牛、天/hm2)和围栏封育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重度放牧率中等管理水平,使草地每年产草量不足正常草地产草量的50%。该草地放牧研究开始之前,其放牧历史还不到40年,土壤中有机C、N反应的是0—91cm土壤层取样测定评估的,放牧和不放牧的天然草地相比,0—30cm土壤层中的C、N含量,放牧地大于不放牧地。在所有的放牧处理中,草地0—30cm土层中的N含量大体都近似。在0—30cm土层活植物根系,占其总根系的四分之三强,这一土壤层的C、N活性强度最高。在过去的11年中,放牧方式和放牧率在多种草类混生的高草草原施加的影响,并没危害草地土壤有机C、N含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的确能改善整个草地的土壤品质。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侧重牧草产量和载畜量管理等方面的多,而注重放牧对草地土壤中C、N含量及其活性强度影响的少。本文通过三种放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五种放牧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一致放牧条件对不同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草原随机选择健康、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成年西门塔尔牛、蒙古牛和夏洛莱牛各20头作为试验牛,于试验期最后1 d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含量。结果显示:(1)相同放牧饲养条件下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的血清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2)蒙古牛较其他两种肉牛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蒙古牛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另两个品种(P<0.05),西门塔尔牛和蒙古牛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蒙古牛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5);(3)蒙古牛在放牧条件下代谢平稳。蒙古牛血清中HDL-C含量和ALB含量相较于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LDL-C含量处于较低水平(P<0.05)。综上所述,一致放牧条件下不同肉牛品种血液生化、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含量存在差异,并且蒙古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抗逆性能,可以为当地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捷列克”是北高加索山地及山前地区研究所和全苏威廉士饲料研究所通过多次集团选择法,从野生类型中选育出来的品种。从1984年开始大田栽培。可刈制干草和放牧,已在北奥谢蒂亚地区栽培,属于刈牧兼用的早熟品种类型。春季生长迅速,刈割后再生快,其特点是越冬率高,抗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