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马铃薯早疫病1、症状及发生规律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  相似文献   

2.
<正>1马铃薯早疫病?1.1症状及发生规律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  相似文献   

3.
陈贵善 《农技服务》2006,(12):25-25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在每年多雨潮湿的1~2月发生,危害严重,常造成毁灭性损失。现将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晚疫病在马铃薯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发生,叶上病斑开始时大都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先呈水渍状斑点,在潮湿环境下迅速扩大,腐败发黑  相似文献   

4.
浅议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是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50万亩。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危害呈上升趋势,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Bary]侵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该病发展蔓延速度快,极具毁灭性,一旦发生,可迅速大面积流行,损失惨重。马铃薯晚疫病属冷湿病害,适于中温、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流行。一般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青枯病(Potatobacterialwilt),又名细菌性枯萎病。从发生地域或危害性来说,青枯病是马铃薯病害中仅次于晚疫病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世界性重大细菌性病害。青枯病分布范围极广,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近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监测、调查、分析与研究,浅析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并结合大关县实际,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8年在贵州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海拔2 230~2 280 m)马铃薯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生的大田试验资料,研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动态特征以及产量损失程度.结果表明:4月下旬开始,当连续降雨日数超过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3℃、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4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发生.5月下旬开始,当日降水量≥0.1 mm连续达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7℃、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3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暴发、流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威芋3号较会-2号偏重,其病指偏多0.4~19.8;平均产量未防治区较防治区损失9.63 t/hm2.同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每年在多雨潮湿的1~2月间发生,为害严重,常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下面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在东平县播种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晚疫病连续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病原和症状,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正>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霜霉目疫霉属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的,在我国发生很普遍,特别是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时,发病相当严重。另外,夏播留种地和高山留种地也很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毁灭性流行病害。 一、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茎和薯块。最先发生在中部、下部叶片上,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后扩大成近圆形或  相似文献   

11.
在兰州市输中县良种繁殖场进行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600、800、1 000、1 500倍液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最高,分别为94.61%、91.69%,从防效、成本、降低农药残留等方面综合考虑,该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大面积应用的适宜剂量为800~1 000倍液,最佳施药时期为黄瓜霜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应用的适宜剂量为600~800倍液,最佳施药时期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连防3~4次,每次间隔7 d.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普遍发生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年,田间产量损失可达10%~20%;严重发病年,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马铃薯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1发病条件及症状1.1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等情况下,发病较严重。病菌在温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西北、华北与东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大,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可导致减产30%。在中国各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门源县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因晚疫病等病虫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徐文会 《农技服务》2011,28(8):1171-1171
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发生原因、发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可导致减产30%.在中国各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门源县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因晚疫病等病虫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危害严重,已列为世界粮食作物第一大病害.在我国中部和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普遍.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 一、症状识别 1、叶部:染病叶片初期出现灰白色或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自叶尖或叶缘向叶中部发展,或从中部叶脉附近形成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田间种植马铃薯的严重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正确指导农民防治这两种马铃薯病害有重要意义。一、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1.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及症状。马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三都县马铃薯种植中发生最普遍且危害性较大的病害,应用化学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以72%霜霉疫净、80%烯酰吗啉、58%甲霜灵锰锌、68.75%银法利四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防治效果同田对比,结果表明,喷施68.75%银法利防治的发病率较喷清水对照低38.12%、病情指数较对照低24.7,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