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林整地就是在种植树木前,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中包括清除原有土地上的一些其他植物,还有对土壤进行翻耕。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种植幼苗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树种的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使用对于造林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我国的造林工程中使用的也十分广泛。对原有区域植被进行清除不仅仅使得树种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还可以使雨水直接的落到地面上,对于土质的肥力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生命力非常强的树种,该树种即使在十分贫瘠的地区也可以生长的很好,所以我国很多的沙化土地治理都是以种植樟子松为主。樟子松是我国"三北"林业工程中十分重要的树种。该树种是属于阳性的树种,因为樟子松对于阳光有着特别的喜爱,而且树木生长的速度很快,四季常青是樟子松不惧严寒的代表,对于风沙的侵袭也有着顽强的抵抗能力。本文对我国目前林业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造林地区的选择,整地技术等多方面阐述樟子松造林技术,希望对造林从事人员有所帮助,技术上所有交流,促进我国造林工程的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我国贫瘠干旱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而为了保证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我们需要针对水资源问题、树种选择问题以及技术操作规范性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保证抗旱造林技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苗木成活率。1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1.1做好土地整改准备工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界自然环境,这也就需要在造林种植前针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有效整改处理,尤其是对于土壤条件,更是需要予以优化处理。在土地整改准备工作中,应该围绕着树木生长的适宜条件进行有效处理,尽量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增加土壤中的含水  相似文献   

4.
水分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的生长,包括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风干种子不吸水不能发芽生长,幼苗缺水,水解酶活性提高,物质分解作用加强,合成作用及各种代谢活动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因此,借助雨季造林可以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然而,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要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业工程中造林首要解决的是栽种地土质的问题,土地里灌木、杂草、竹子和枝桠、梢头、站杆,倒木树桩等在栽植前都需要清理掉.这样做可以起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助长的改善,也可以起到保持水土作用,避免水土流失,提高造林质量.笔者基于林业工程考虑,对造林整地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前对造林地内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达到适合苗木生长为主要目的,整个工作包含了清理造林地杂物,对土壤进行翻耕。造林整地能够很好的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造林成功率。造林整地是植株造林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造林工作中被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造林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论述造林整地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1整地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  相似文献   

8.
<正>抗旱造林技术是综合性的系列技术,包括树种和苗木的选择、整地蓄水、集流造林、覆盖造林等一整套技术的适时合理使用,这套技术的关键就是在常规技术实施得当的情况下,设法进一步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水分消耗量,使耐旱的树木得到正常生长必需的水量。一、整地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是地球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灾难的破坏,过度的采伐使得现有林业资源不断地减少,造林工程不仅仅是我国势在必行的,也是世界面对林业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造林工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干旱问题,本文就是主要阐述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以及造林技术中的重点,促进树种的成活率,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希望对相应的造林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增加全球的林业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10.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整地措施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 %~32 %,雨季可提高26 %~35 %,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造林整地在造林工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改善造林地环境的最有效措施。造林整地包括对造林地的植物进行清除,同时对造林地块进行翻垦。本文就对杨树的造林整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的阐述造林整地的作用,希望对相应的林业技术人员有所帮助,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造林技术作为林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三北五期、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逐年增大,造林成活率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结合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出几点建议。1.造林苗木选择与栽植1.1严把造林苗木质量关一是应选择优质壮苗造林,苗木应粗壮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均匀,针叶树有发  相似文献   

13.
植树穴覆膜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盐碱较重、历年造林成活率低的地段,采取植树穴象膜造林技术,能明显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的高、粗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现就以上技术性措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环境恶劣,土壤贫瘠,多数树种在当地难以存活。本文对树种的选择,整地的注意事项,促进树苗生长等方面进行科学理论分析,研究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旨在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成活率,以达到改善土质,优化环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干旱地区秋季造林技术,包括整地、树种选择、苗木选择、造林、造林后组织管理等内容,以为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每年汛期都是温度高、湿度大,是荒山造林的特别时期,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一、汛期造林技术的探讨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提高春季造林成活率的技术,包括树种选择、苗木质量控制、整地、造林方法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地质环境恶劣,土质贫瘠,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为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造林杨活率,进行蓄水保墒尤为必要.随着近年来辽西地区蓄水保墒造林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辽西干旱地区造林困难的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关键环节。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现就以上技术性措施论述如下:一、整地方法: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