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花石斛组培苗促生内生真菌分离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共分离获得198株内生真菌,其中57株分离自根,126株分离自茎,15株分离自叶。筛选出显著促进美花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共生真菌8株,其中优势菌株为丝核菌;结果表明:促生真菌主要是提高了美花石斛组培苗根的成活率和幼芽的形成率,这对促进组培苗的成活和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虎榛子外生菌根合成与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虎榛子幼苗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6个菌株)。通过对接种幼苗菌根形态观察,以及菌根感染率、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这些外生菌根真菌后虎榛子均能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最低可达40.8%以上,对照无菌根感染现象。并且这些菌种能够明显促进虎榛子的生长,其中卷边桩菇对虎榛子促生效果最佳,生物量为对照的2.1倍。通过对菌根石蜡切片观察,接种处理在皮层细胞问均能形成典型的哈蒂氏网结构,不同菌种哈蒂氏网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未接种的苗木无哈蒂氏网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AM真菌在牡丹组培上的应用效益及机理,保存和扩繁新优杂交牡丹资源及提供解决牡丹组培中生根难、移栽成活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新途径,选用牡丹新优杂交系种子进行胚培养得到胚根苗无菌体系,在瓶内对胚根苗接种AM真菌获得菌根化组培苗,继而研究AM真菌对牡丹组培苗生长发育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 表明,AM真菌能显著促进牡丹组...  相似文献   

4.
菌根是生态分布较广的一类植物共生体,其生态功能为大众所认可。一些植物根际微生物对菌根共生体的建立及其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内蒙古地区优势菌根真菌之一的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P7)为研究对象,选择从其菌根际分离得到的2株具有溶磷钾能力的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15)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K2),研究2株根际细菌对褐环乳牛肝菌在纯培养条件下的促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在纯培养条件下,2种细菌对菌根真菌菌丝的促生作用有赖于培养的先后顺序,其中P15对菌根真菌SP7促生作用最高可增加30.7%;K2对菌根真菌SP7促生作用最高可增加34.7%。菌根真菌SP7对P15和K2的促生作用在真菌培养液的加入量为细菌培养基的1/2时达到最大,细菌OD值分别为2.421 6和2.489 1;同时接种3种菌解磷解钾效果为最好,培养10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K的质量浓度为9.46μg/mL;可溶性P的质量浓度为720.07μg/mL。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综述了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通过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表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来促进植物生长。此外,菌根真菌还能提高植物对逆境条件的抗性和适应性能力。在农业生产中,菌根真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对化肥的依赖,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促进养分循环,减少环境污染风险。然而,菌根真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菌株选择和优化、菌根真菌质量控制、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等。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菌根真菌与其他农业管理措施的整合、功能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可持续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引种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盐碱地引种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多样性,采用根瘤切片法和湿筛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枣根瘤内生菌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沙枣根瘤内成功地分离和鉴定出了27个纯菌株,其中放线菌4株、细菌14株、真菌9株,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最为丰富,与根瘤形成有关的内生放线菌多样性指数最低,但放线菌类群中Frankia sp.(代号H01)菌株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从沙枣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和鉴定出5属8株AM真菌,Glomus属有3株,Funneliformis属有2株,Septoglomus属有1株,Rhizophagus属有1株,Acaulospora属有1株。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在样品中的分离频度达到了100%,孢子密度高达48.5个/50 g土,是典型的优势菌株。在沙枣苗木菌根化及根瘤化培育过程中,Frankia sp.(H01)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可作为重要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生草栽培对柑桔丛枝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sinensis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grass)(PaspalumnotaturnFlugge)、白三叶草(Whiteclover)(T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L.)和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ryegrass)(LoliumperenneL.),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而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柑桔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和其它生草区。表明在干旱季节,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栽培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柑桔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柑桔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管理中宜选择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如百喜草、白三叶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栽培,促进柑桔根系菌根形成,改善植株生理代谢,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同时也是植物体内众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 AMF)可以与80%的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利的丛枝菌根共生结构,丛枝菌根真菌一方面通过寄主植物获得碳源,另一方面根外菌丝的存在增加了氮素的吸收范围,有效增强了土壤—丛枝菌根—植物三者之间氮素的交流,提高了植物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并且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因此,以丛枝菌根共生体作为传输媒介,探索其在整个共生系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及代谢机制成为生态学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热点。本文从菌丝氮代谢、氮素的吸收形态以及共生体对氮素转运、交换三个方面,对丛枝菌根共生体氮素吸收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揭示了丛枝菌根氮素的利用特点及其在氮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丛枝菌根共生体氮循环中的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AM菌根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引进6种AM菌根真菌,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运用恒温培养室和大棚盆钵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时间越早,菌株间侵染率越高,AM最佳接种时间为播种期。G.etunicatum和G.mosseae两个菌株是理想的菌株。在播种期接种菌根真菌,对秧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秧苗的素质,主要是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条件。从接种后6个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来看,G.etunicatum和G.mosseae增产幅度最高,达到29.6%~35.4%。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从桉树根际筛选到的微生物的抑草潜力和抑草成分,以桉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真菌为材料,利用生物测试验证菌株发酵液的抑草潜力,利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抑草成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液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稗草根长抑制率最大为稀释50倍时,抑制率为7.55%;对稗草株高和干重抑制率最高为原液,抑制率分别为56.53%和25.46%。GC-MS鉴定共检测到86个物质,含氮化合物最多,占59.10%,其次为羧酸及酯类化合物,占19.26%。抑草物质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邻香豆酸、柠檬醛和胡椒碱在低浓度时对莴苣的根长和株高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能够产生多种化感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使得菌株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抑草作用,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堂芬  刘作易  金家兴  朱国胜  李飞  吴明开 《种子》2005,24(6):21-22,44
本文讨论了不同基本培养基(MS、KC、B 5、1/2 MS),不同培养基添加物(马铃薯提取液、香蕉汁)及浓度、植物激素(NAA、IAA、IBA)及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等对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壮苗阶段以KC或B 5、 1/2 MS为基本培养基较佳,添加20%香蕉和2.0 mg/L NAA较好,培养基pH 5.5偏酸性环境适合于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普遍的内生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菌根。大量的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一些防御性蛋白,并且提高植物叶片及根系的抗氧化酶活力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与此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调节菌根根际土壤的理化环境和营养环境。为了系统了解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上提高植物抗病性、抗逆性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M真菌与植物共生能够促使植物产生防御性蛋白[如可溶性蛋白、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的机理及其提高防御酶活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概述了在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和自然生长三种环境下,植物体的相关防御性蛋白和防御性酶活力受AM真菌的影响状况。最后指出AM真菌-根系共生蛋白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粉花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美发  吴彤林  黄敏  赵同贵 《种子》2004,23(9):44-45
采用种子培养(胚培养)和茎节培养直接诱导成苗的方式进行了粉花石斛组织培养快速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以种子还是以茎节作为外植体,均能诱导成苗.种子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N6 6-BA 5 NAA 0.4;茎节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I/2MS 6-BA 0.9 NAA 0.2;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分别为:N6 10%香蕉汁、1/2MS.移栽最适基质配方为腐叶土:珍珠岩为1:1.  相似文献   

14.
基质和多孔凹凸型诱根钵对2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苗木须根的萌发,提高植株移植的成活率,以凹凸壁多孔盆为育苗钵,通过不同基质研究其对草木樨、沙冬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1(蛭石)中、诱根钵中的苗木生长较普通盆(CK)的好,其中对草木樨地上部分和对沙冬青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如:在诱根钵和基质1中草木樨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主根长、须根数、植株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分别高于普通盆56.21%、65.00%、70.00%、21.00%、41.96%、61.11%、97.3%、11.56%、19.03%;沙冬青分别高于普通盆21.82%、4.44%、15.97%、38.28%、76.83%、18.76%、20.07%、57.84%、19.77%。在基质2中(蛭石+园土)诱根钵对2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如普通盆,但对其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普通盆中均以基质2培养的2种植物幼苗生长好于基质1;诱根钵培养的草木樨也以基质2中的更好,但沙冬青相反,在基质1中更好。因此,诱根钵可以促进幼苗生长,但植物种类不同、基质不同,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宝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106-112
为研究甘薯根系生物学性状的内在关系,了解其形成和分化规律,为甘薯标准化栽培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试验通过温室水培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0个甘薯品种的根系性状。栽后10天,甘薯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等形态性状贡献率最高且达80.56%;栽后20天,根平均直径的贡献率最高且达27.79%。收获后,单株块根总鲜重与倒三节、倒二节块根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二节块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倒三节块根重量关联系数最高且达0.6595。在栽后15天,苗期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栽后25天,苗期根系干重与单株块根总鲜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苗期根干重、根体积、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等性状与单株块根总鲜重关联度较大。栽后10天和20天可能是甘薯根系生长、分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节间长度和栽插深度影响产量形成,苗期根系生物学特性与收获后块根产量之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AM真菌种间差异对枳壳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利用AM真菌进行柑桔菌根化育苗是培育壮苗和提高果品品质的新趋势,在对枳壳菌根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较好的优势菌种作为育苗菌剂。【方法】盆栽条件下研究了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枳壳实生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种间差异的效应。【结果】接种AM真菌的枳壳幼苗根系均有效地被侵染,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对须根的生长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提高了叶片矿质元素N、P、K、Ca、Mg、Zn、Cu和Mn的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AM真菌种间比较,其效应排序为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versiforme,但叶片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生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接种Glomus mosseae处理生长最好,矿质元素N、P、Mg和Cu的含量最高,菌根依赖性最大,且差异显著。AM真菌G.mosseae是参试3个菌种中培养枳壳菌根化壮苗的最佳菌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灭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对转双价(Bt+CpTI)棉和常规棉石远321的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转双价棉与同源常规棉之间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植株氮、磷养分含量在一些时期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苗期根系全氮和蕾期、吐絮期地上部全磷以及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地上部全氮和吐絮期根系全氮显著低于常规棉(P<0.05)。聚类分析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王媛  王竹  万群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27-129
以盆栽毛白杨、北京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抗病诱导剂以不同配比制成的保健剂施用于苗木根部,对杨树的菌根形成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健剂处理后60 d,各处理苗木均形成菌根;120 d调查菌根侵染率,发现2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根系形成良好共生;保健剂使供试杨树苗高、地径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菌根侵染率高的处理,其生长量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育苗方式对苦瓜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营养基质块育苗对苦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苦瓜育苗方式。调查不同方式育苗条件下苦瓜出苗速度、株高、茎粗、节间长、叶数、叶长、叶宽、地上部干鲜重、根干鲜重等生长指标,分析壮苗指数。3种育苗方式中,以营养钵育苗最好,幼苗的茎最粗,为3.02 mm;叶片最大,长、宽分别为5.77 mm和6.23 mm;根系最发达,鲜、干重分别为1.45 g和0.08 g;生长量最大,地上部鲜、干重分别为4.14 g和0.35 g;壮苗指数最高,为0.18。采用营养钵育苗,幼苗生长稳健,株高适中,茎粗,叶片宽大,根系发达,壮苗指数高,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