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明确了两优培九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并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两优培九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重结构,提出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县单季晚稻面积大幅增加,为适应发展,我们引进10个品种进行了适应性试验,其中两优培九表现突出,深受欢迎.2000年我县推广两优培九134 hm 2,示范面积达到34 hm2,平均产量8.250 t/hm2,比全县单季晚稻平均增产22. 5%.为良种配良法,2000年进行了两优培九的密度和播期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两优培九在我县作单季晚稻种植的最佳播种期,我们于2002~2003年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采用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组合,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于2002年引进作为单季晚稻栽培试种成功,到2005年全镇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hm2,该组合表现为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米质优、产量高等优势,但也存在后期容易出现早衰和产量水平悬殊等问题。2002年产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并获得成,2005年进行了超级稻“两优培九”作单季晚稻栽培的“千亩”高产示范,通过选择适宜于高产的生态区域,选用两系超高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将各项技术措施进行综合组装,切实有效地将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到田块,实现了“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665.3公斤/亩,  相似文献   

6.
单季晚稻强化栽培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溪镇水稻种植主要以单季晚稻为主,品种多为"协优63"、"汕优63"、"两优培九","扬稻6号"等.前茬为油菜、马铃薯、春大豆、西瓜、四季豆及空闲田.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籼晚稻YⅡ优689新品种示范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Ⅱ优689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当家品种两优培九,特别是在适宜温光期相对较短的丘陵半山区,该品种表现出抽穗早、生育期短、生长势强的特性,使其推广更优于两优培九。作单季栽培,因其茎秆粗壮、株型紧凑直立、叶片挺直,在肥料条件适当过量的情况下,也不易倒伏,更有利于产量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2018年,引进5个优质新组合进行单季晚稻栽培简比展示。经比较,5个新组合平均产量均比对照宜优673增产,增幅0.66%~6.33%,其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新组合是嘉丰优2号,最低的是晶两优534;它们的生育期适宜,植株性状、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下一年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9.
引进两系稻“两优培九”在赣南试种 3年 ,对其经济性状和生育特性作了系统观察 ,并对其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种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在赣南地区无论作一季中稻还是双季晚稻均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桃江县一季晚稻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于桃江县栽培的一季晚稻杂交组合两优培九、准两优527、培杂559、Ⅱ优441、Ⅱ优明86、汕优Ⅲ。其中最适组合为两优培九和准两优527。  相似文献   

11.
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抗稻瘟病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属5个不同生理小种的11个广谱致病单孢菌株和广谱致病多孢菌株对两优培九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同时在福建省10个稻瘟病鉴定圃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鉴定结果苗期人工接菌鉴定1998年表现感(S),1999年表现中感(MS),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1998年叶瘟表现抗(R),穗颈瘟表现中抗(MR),1999年叶瘟表现为感(S),穗颈瘟表现为中感(MS),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S),生产上推广时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合栽培的高产优质型水稻新品种,2013年引进两优616品种在福安市分别作单季稻、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结果表明: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晚稻栽培每667 m2增产96.5 kg,增幅20.4%,建议扩大单季稻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移栽期对“Y两优689”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季杂交晚籼稻Y两优68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期(水稻4叶、5叶、6叶、7叶、8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689产量随着叶龄的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水稻4叶期移栽,Y两优689产量最高,其产量可以达到10231.8kg·hm-2。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Using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Xieyou 9308 and Liangyou Peijiu as the tested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patterns on transportation and allocation of carbohydrate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was observed by the design with three level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irrigated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flooding and the alternate dry-watering cultivations, the exported rate of stored carbohydrate from stem and photophate from the leaves were 60 and 90 % respectively. The exported rate of carbohydrate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in the non-flooding cultiv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flooding and dry-wet alternation treatments in term of the exported rate of carbohydrate. The filling grains were the major sinks for carbohydrate storage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Grains received nearly 50% of stored carbohydrate from leaf sheath and 80% of photophate from leaves. At the non-flooding condition the absorbing rates of grai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10 % from leaf sheath and 20 %from leaves photophate. Water stress leaded much decrease in absorbing ability for inferior grains, which might be one of the main causes for low seed-settling rate in non-flooding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籼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保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5-7435,7445
为了筛选适合安徽省寿县地区种植的中籼组合,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设汕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组合(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产量、生育性状和株高、穗长、穗粒结构、有效穗、成穗率、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品种综合评述,筛选适合寿县地区种植、符合市场需要的新组合(品种)。9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3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辐优138、籼杂优0403、丰优18和籼杂优0501 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丰优18、籼杂优0403、籼杂优0501、两优827适宜在本生态地区种植,而隆安0402、金23A/R源5可在寿县示范种植。该研究为杂交中籼组合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005-2007年早晚造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抽穗至乳熟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2005年晚稻新丰两优6、2007年早稻富瑶美3号的产量最高,可能是因其中后期(抽穗期-乳熟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为提高水稻产量,要适当延迟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水稻的生育期,加强水稻中后期管理,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以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两优培九属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培矮 64s为母本 ,扬稻 6号为父本于 1 996年育成。 1 998、 1 999两年在江浦县丘陵籼稻区试种试验示范 ,表现出穗大粒多 ,高产稳产 ,株型紧凑 ,抗逆性强 ,品质优良等特点。高产栽培要求适期早播 ,培育多蘖壮秧 ;扩行减苗 ,增加分蘖成穗 ;增加投入 ,重施穗肥粒肥 ;加强管理 ,促进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