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杉木无性系扦插苗造林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无性林生长迅速,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同龄的实生林增加3.3%、18.3%和52%。表现出无性林比实生林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采用扦插苗造林14年结果说明,无性系生长量平均树高可达12.87m,胸径达14.05cm,单株材积0.1146m3,每公顷蓄积量可达257.85m3。而无性林变异系数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实生林低32.47%、24.75%及17.24%,可见无性林变异程度较小,林分结构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杉木家系无性化造林与原家系实生苗造林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保持着原有家系的基因型特性。18个杉木家系(组合)3年生时,平均树高比对照大20.84%,胸径超过32.9%,其中有15个家系树高、胸径的增幅均在10%以上,较优良的5个家系和3个杂交组合,树高大于对照20.20-45.7%,胸径大于对照31.77-65.5%,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可在闽北及类似地区进行无性繁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广东省龙山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的39个自由授粉家系参加了1998年多点子代测定和2001年单点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1年生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家系和地点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年生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差异较小;家系平均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24、0.26、0.30,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偏下的遗传力控制;第二代种子园材积遗传增益在1.88%~5.85%.其遗传增益和现实增产效果高于1.5代种子园,也高于初级种子园。对11年生多点子代测定林家系进行了丰产稳定性分析,选择出广谱丰产稳定家系5、8、17、19、23、26、28号,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3.39%;丰产家系3、7、15、21号和家系20、22、25号,分别适合龙山林场和曲江林场及相似立地条件地区限制性推广利用,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9.91%和4.89%;8年生单点子代测定林,以单株材积高于群体均值作为入选标准,有1、2、4、6、7、8、10、11、12、14、15、19等12个家系入选,平均单株材积比群体均值提高6.76%。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造林效果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作2片造林对比试验,8年生时无性系间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高生长9个超过对照,胸径生长4个超过对照。本省12个优良家系无性繁殖造林对比试验,6年生树高间差异显著,高生长7个超过对照。可提供采穗圃或良种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杉木扦插育苗技术表明,要做好扦插育苗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选用优良家系建采萌圃作扦插材料。采用冬天假植,次年春季移植的方法扦插,成活率高,生长较好。用优良家系扦插苗造林16个月后,12个家系间生长均匀,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优良家系遗传性能稳定。较大面积造林结果,2年生材料说明,与以初级种子园的种子培育的实生苗造林相比,其高生长增加7.11%—32.31%,显示出优良家系扦插苗早期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
杉木萌芽更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萌芽林与实生林,萌芽林在8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位蓄积生长分别比实生林高18%、52.8%和159.8%,7年生生长开始减退,林木分化较大;可节省投工27.7%,节约投资31.4%。在资金,劳力紧张,偏远地区及易水土流失山地,对1 ̄2代杉木实生林采伐迹地实行萌芽更新是一种好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9.
12年生杉木优良家系和种子园种子造林试验与我场大面积造林调查结果表明,采用优良家系及种子园种子营造杉木速丰林,不仅增产显著,而且可缩短采伐更新周期。推行杉木优良家系群体无性化,是加快其推广速度的最佳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洋口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在家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剧烈。从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家系内优良的单株造林 ,增产效果显著 ;杉木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杉木不同群体转化无性系6年生、4年生和2年生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选优群体转化无性系生长最好,对无性系的选育必须充分利用有性改良的成果,在优良群体或家系内选取优良个体繁殖推广,不宜在一般林分或代区内选用混合萌条作无性系繁殖造林.同时揭示出无性系造林存在着明显的早晚相关性,初步筛选出的11个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扩大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处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值。通过得出杉木各生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同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苗与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经连续三年的观测,无性苗造林平均成活率83.8%,比实生苗高7.43个百分点,平均树高3.98m,比实生苗高13.71%;平均地径8.18cm,比实生苗高14.73%。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不同坡向的两种苗木生长的高低顺序是南坡>东坡>北坡>西坡。  相似文献   

14.
杉木生长的遗传变异研究:三水平后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4个产地,分别随机选择当地起源的4个体分,每个体分选5株优势未(林分年龄均为25a以上,优势木之间相距50m以上)采种育苗造林,进行3水平后代测定,并研究了杉木生长在产地间、产地内林分间和林分内家系间3个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7年生时的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产地、林分和家系3个层次上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3性状产地间的遗传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82.7%、75.4%和78.8%;产地内林分间分别占7.0%、10。6%和10、1%;林分内家系间分别占10.3%、14、0%和11.1%。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产地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75%、13、92%和35.82%:产地内林分间分别为3、41%、5.22%和12.83%;林分内家系间分别为4.15%6.00%和13、45%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算杉木实生林与无性系林的生长因子数值,建立测树因子与林龄的回归模型,选取不同生长因子的最优生长模型,采用分层切割法及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省苍梧县天洪岭林场23年生实生杉木林和21年生无性系杉木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及材积总生长量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呈现出波动式生长,从2种生长量曲线的走势上看,实生林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但无性系林的生长趋势要强于实生林。可见,杉木无性系的生长量比实生林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生长稳定性和生长潜力,更符合杉木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杉木的年均经济效益,于1984年设置了杉木良奶法造林试验林,选用本所选育的杉木渐龙15优良家系苗,进行良种良法造林与良种普通法造林试验对比,于1995年8月进行调查、检测,以良种良法造林的材积生长量大于良种普通法要63.9%,大于国有林相近林龄组的195.2%,按最低杉木商品出材率计,良种良法年均每公顷纯收入达3928.8元,与柑桔承包年均每公顷净交4500余kg柑桔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年生3种造林密度杉木家系胸径生长和木材比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杉木胸径生长差异显著,两者且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木材比重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相关关系也只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胸径生长和木材比重在家系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胸径与木材比重呈微弱负相关。造林密度与家系间的交互效应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杉木扦插繁殖的保幼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用杉木优良家系实生苗造林和用第3代扦插苗造林,二者生长量很接近,7年生时单株材积分别为0.0459m^3和0.0463m^3;用杉木不同繁殖代数扦插苗造林,生长差异不同繁殖代数扦插苗造林,生长差异亦不显著;矮杆采穗圃坚持年年更新老杆换新杆,保持了采穗母株的幼年状态,坚持用其根际萌芽条的扦插苗营造矮杆采穗圃,能有效防止多代扦插繁殖引起的衰退。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造林密度杉木家系生长及材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年生3种造林密度杉木家系胸径生产和木材比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杉木胸径生长差异显著,两者且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木材比重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相关关系也只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胸径生长和木材比重在家系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胸径与木材比重呈微弱负相关。造林密度与家系间的交互效应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结合贵州第一期世行贷款造林,在黎平县中潮长岭营建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杉木试验示范林88hm^2,推广面积8000hm^2,试验内容包括: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监测:杉木不同施肥时间效果,示范内容包括:杉木优良家系,杉木优良种源和杉木优良无性系示范林,试验示范结果表明,I.施肥效果以NPO2K1处理的生长量最大,施肥后4年,树高生长量比无肥对照大42.4%,胸径大34.2%,NP1和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