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斗门县土地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土地资源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指数和法对广东省斗门县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为5个不同的质量等级,统计其面积并绘制土地资源评价图,对不同级别的土地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指数和法划出斗门县耕地资源(包括Ⅰ、Ⅱ等地)共41 418 .73hm^2,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2%。其中,Ⅰ等地主要是质量中上的水稻土和菜地,约占耕地面积的73%;Ⅱ等地主要是中低产用,其数量约占全县耕地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土地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针对我国耐盐及盐生园林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耐盐机理、耐盐种质资源评价、耐盐性品种的筛选、耐盐性遗传改良、资源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小流域进行了土地资源评价。拟定出长武县王东沟由土地适宜类、质量等、限制型和评价单元组成的评价序列,并对王东沟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环境的特点,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其它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8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对郑州市郊区进行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利用聚类分析划分质量等级,生成郑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土壤形成和演变、土地的养育和涵养功能源于土壤以及实施土壤保护、培肥与改良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土壤学作为土地整理最重要的支撑理论,指出了土壤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首先是土壤保护,维护土壤肥力和自动协调功能,实现土地生产力在利用中提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其次是改土培肥,即根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宜条件等,提高土地生产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实践活动,即因区护土和因地改土培肥等.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用土地资源的特点,从土壤特性了发,结合环境设施等因素,运用模糊列联表模拟参评因素与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模糊聚类法综合分析各参评因素的状态水平及各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协同效应,从质量方面对农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准确地评定宗地的等级水平,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模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乡镇级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详查以后需开展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评价乡、镇等基层单位的土地质量,为当前生产和科学种田服务,本文在评价时先将组成土地的各个因子区分为诊断因子和质量因子,通过诊断因子合理组合成质量因子,按各因子对土地质量影响的轻重主次确定其权重,求算其指数。然后,将指数加权综合得各土地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数,按综合指数的大小划分土地质量等级。这项工作虽较繁琐,但评价结果能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结合近几年云南省山区陆稻的生产发展,根据陆稻主产区孟连县实际调查数据,以陆稻改良技术利用情况为基础,从耕作方式、品种采用、化肥农药、推广措施等方面,综合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广陆稻生产改良技术可改善土地生产环境、释放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正>文章从耕地资源的特点、分级状况论述了迪庆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强陡坡耕地的改良、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提升耕地质量的思路与对策。迪庆州地处滇西北高原区,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既为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统一规划带来了困难。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研究耕地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布局秩序。明确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包括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乡镇耕地资源以及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利用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划分"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4个组合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耕地质量总体、旱地与水浇地耕地质量、各乡镇耕地质量及地形部位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根据耕地质量分布规划"优先划入-优质集群"、"整治调控-特色改良"以及"缩减退出-生态恢复"三大农业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影响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依据耕地质量划分农业产业布局,能够提高耕地利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弄清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以凤山县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六个等级,一、二级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85%,是凤山县粮食、水果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耕地。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出发点,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借助于耕地因素组合,结合研究区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所选评价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找到相应的目标等别,从而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并以卢龙县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后备资源有51种目标因素组合,5-...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县域耕地地力的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智  张学俭 《贵州农业科学》2012,(3):217-219,223
为建立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直观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进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永宁县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有耕地共划分为1~6等,其中,一等地面积为70 585.9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71%;二等地面积为219 047.67hm2,占30.15%;三等地面积为230 101.46hm2,占31.67%;四等地面积为132 079.65hm2,占18.18%;五等地面积为39 328.14hm2,占5.41%;六等地面积为35 502.53hm2,占4.89%。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逐步聚类法进行林地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当的林地区位划分因素与指标,应用逐步聚类I型法对福建省林地区位特征值进行分类归等,将福建省林地划分为3个区位,形成福建省林地区位图,以期对福建省的地价区域划分、合理利用林地及对林业生产指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兴安县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评价兴安县耕地综合生产力,配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法】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参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技术流程,运用“兴安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兴安县耕地地力进行等级划分与科学评价。【结果】兴安县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一、二等级田(地)面积为4344ha,占耕地总面积的12.7%;三、四、五等级田(地)面积为24255ha,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六、七等级田(地)面积为5430ha,占耕地面积的16.0%。【建议】在生产管理上,针对七级田地不同土壤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通过深耕深翻,加深耕作层;合理施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推广绿肥种植,推行秸秆还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良灌溉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蒲城县耕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分等工作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采用因素法对陕西省蒲城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为2 017~2 794,从十一等到十四等划分为4个等别;利用等指数为901~1 776,从十等到十八等划分为9个等别;经济等指数为303~899,从四等到九等划分为6个等别。经验证,该分等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蒲城县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天祝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在GIS的支持下,采用土壤分布图、农用地地块图、灌溉分区图、地貌类型分区图、行政区划图叠置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等方法,将县域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和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和《广西耕地类型及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对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池市耕地地力分为10个等级,以2.9等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5.05%;1、2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50%,是河池市粮食、蔬菜高产稳产区;3-8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8.76%,是河池市粮食、经济作物、水果的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河池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重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等改良对策,以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