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正>梨树,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叶革质状,品种众多,果多形多色,深受果树盆景爱好者的青睐。要养护好梨树盆景,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有三个问题必须关注到。一、把握好水肥量,是养护好梨树盆景的基础。梨树喜水喜肥,盆土要保持湿润,不可偏干。一旦盆土缺水,梨树叶子就会变黑而死亡。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梨树盆景特别怕旱,一旦失水,像火棘盆景一样,想救活也救不活。由于梨树叶片革质状,又有一定硬度,一般失水很难观察到,当看到部分叶子发黑,为时已晚。因此,要养护好梨树盆景,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可让盆土过干。但梨树盆景亦不可长期浇水过量,一旦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许多年前,笔者就听说中国盆景界有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由一位普通工人变为盆景爱好者,又从一位爱好者变成了盆景商人,如今又成为了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盆景艺术家,同时也是最早将中国盆景推向国际市场的人士之一——他就是广东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盆景协会副会长黄就伟先生。  相似文献   

3.
在盆景创作中,常常可见“参照画意”之做法。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先生在《盆栽趣味》、《花木丛中》等著作中曾经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并且他认为”从古今名画中挑选合适的构图”要比自己凭空想象高明得多。这是因为名家的山水画作,常常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再经过概括、提炼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盆景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学历不高,但却成为著名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业余摆弄盆景,但却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他就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我国现代盆景艺术的开拓者、苏州盆景艺术流派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周瘦鹃。  相似文献   

5.
来自大山     
我家阳台上摆放着黑松、黄杨、三角枫、赤楠、榕树等树桩盆景。每当天蒙蒙亮,父亲就起床给它们浇水。往往待我醒来时,父亲正提着洒水壶欣慰地望着已冒出绿芽、日渐成型的盆景,怡然自得。父亲总是意味深长地说,别小看盆景,他来自大山,是大山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李树贵  蔡明 《西南园艺》2001,29(3):39-39
桩景即树桩盆景 ,是在盆中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其养护管理与其他花卉有所不同 ,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措施。1 浇水  桩景一般都具有枝短、叶小的苍老姿态 ,所以不能过多供给水分。否则树势变旺 ,破坏树姿。盆景的盆小而浅 ,必须常浇水 ,即少量多次 ,这一点与花卉截然相反。  浇水时要掌握 :①不能经常干也不能经常湿 ;②根据树种的习性分别对待 ,如干松湿柏 ,松树不能多浇 ,柏树则可适当增加水量 ;③浇水次数和水量随不同季节而异 ,6~ 9月需水量最多 ,每天浇水 2次 ,上午 8~ 9时 1次 ,下午 4时 1次 ;4~ 5月及 1 0月每天上…  相似文献   

7.
我爱好盆景已有十余年,刚开始玩的是一些花花草草,草本植物比较多,家里房前屋后大大小小也有几十盆,工作之余,就给这些花草浇水、修剪,也颇有乐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里看到《花木盆景》,顿时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书中不但有我所想了解的各类花草的特性及养护方法,众多精美的盆景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8.
郑重声明     
在山东龙南,一半以上的大餐馆、酒店、企业食堂都向他订购韭菜;他每天卖出的韭菜都在250kg以上;他的韭菜不用自己浇水、施肥,却长得叉陕又好,他因此被称为龙南“韭菜王”。“韭菜王”名字叫廖彩和,1997年在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下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原来没种过田,也不知道怎么种菜。廖彩和说,他学会种菜是“逼”出来的。和妻子下岗后,追于生计,他开了个修理店。一年下来除掉店租、税费,没赚到多少钱。转而去开豆腐店,  相似文献   

9.
王启明 《花木盆景》2006,(10):14-18
养护与造型是盆景艺术的两个“翅膀”,两者同样重要,一强一弱就“飞”不起来。有人说:“养护是造型的基础,养得不好,造型根本无从谈起”;也有人说:“唯有通过造型才能提高盆景艺术的品质,养护得再好,没有艺术造型的盆景还是一棵野树。”两种说  相似文献   

10.
谢蔚 《花木盆景》2007,(5):72-72
当代风行“歌迷”、“戏迷”、“球迷”,许多人为其爱好发痴、发狂,这几乎成了一种潮流。我的老公陈乐葆爱好十分广泛,做过柔道教练,完全可以开个健身馆,经济收入肯定可观;他有着非凡的演艺天赋(多年担任市文联委员、曲协副主席),完全可以做个演员,说不;隹就能成名。然而他却爱上了盆景,二十余年如一日,成了地地道道的盆景迷。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与茶花、《花木盆景》结缘是在1975年。当时,我在杭州117医院疗养,医院旁边就是个花圃。每天治疗后就去花圃看花,在茶花小区内,我被一盆盆盛开着的茶花吸引住了。出院后我买了两株茶花小苗回到家。有了这两株小苗,我的精神生活充实多了。我又订了一份《花木盆景》杂志,经常翻翻看看,按杂志上刊登的一些养花知识给小苗浇水、施肥、治虫。渐渐地,茶花  相似文献   

12.
诗二首     
董天星 《花木盆景》2004,(12):44-44
爱人曾对我说:“种花是老人们的事,不是你口前发展的方向。”“中国盆景若是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如何振兴?”我如是答道。玩盆景本不分年龄和贫富,若把它当事业来耕耘,对一个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世代传承的家庭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龙南,一半以上的大餐馆、酒店、企业食堂都向他订购韭菜;他每天卖出的韭菜都在250kg以上;他的韭菜不用自己浇水、施肥,却长得又快又好,他因此被称为龙南“韭菜王”。“韭菜王”名字叫廖彩和,1997年在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下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原来没种过田,也不知道怎么种菜。廖彩和说,他学会种菜是“逼”出来的。和妻子下岗后,迫于生计,他开了个修理店。一年下来除掉店租、税费,没赚到多少钱。转而去开豆腐店,卖豆腐的人多,他也没赚到多少钱。想了很久,廖彩和合计了一下,种菜、种田花钱不多,农业税在逐年减少。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14.
读者茶座     
《花木盆景》2008,(9):11-11
盆景创作的物质手段,即用植物来“长成”盆景的艺术形象,客观上决定了年功是盆景创造美的基本方法,是盆景“师法自然”、“寄情于景”等创作理念的具体实施。年功的作用有二:一是使盆景长出自然的美态,其基本技法如“蓄干截枝”、“一寸三弯”、“树石结合”等等都必须依靠年功来完成,盆中之树要想具有根理健壮、  相似文献   

15.
黄献胜 《花木盆景》2003,(10):18-19
两年前,一个在中国绘画界颇有建树的至交(也是盆景爱好)问我,何谓“人树”,笔哑然(“人树”见诸于盆景相关刊物,似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仅仪为“瘦高型”的单一符号所取代),于是乎他说“待暇时也聊聊‘人树’”可之后他不幸仙逝.不然想必有番议论。笔  相似文献   

16.
居然 《花木盆景》2000,(3):18-18
盆景,从诞生之日起,就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其它形式都是从这两类中派生出来的。山水盆景在历史上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重视。白居易、苏东坡、黄山谷等都曾亲手做过山水盆景,并以诗词文章进行歌颂,流传至今,仍脍灸人口。古代许多盆景大师都是制作山水盆景的高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山水盆景曾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可喜的创新,超过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山水盆景,并曾出口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首先,如何正确的给盆花浇水呢?有句谚语说的好“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见干见湿,换季有别。”意思就是说:按照季节的不同,花卉的蒸腾量和生长用水量都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在盆土上下都干了后,在早晨或傍晚浇一次透水,一定要浇到下面出水孔漏水为止。也千万不要见盆土表面干了而下面还是湿的情况下浇水。一般冬季隔好几天才在中午浇一次水,而夏天有的花卉可能一天早晚各要浇水一次。  相似文献   

18.
随心所语     
肖文华 《花木盆景》2008,(11):68-68
我每做完一盆盆景,都要请第一个观众——老伴过目,她总是说:“还不错,只是您老人家的盆景怎么看也是盆中栽的一棵树,而贺淦荪大师的贫景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开辟“盆景入门”栏目已有4年之久了。设置这个栏自,是因为许多花卉园艺爱好者同时也是盆景爱好者,二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此栏目由一些盆景行家陆续介绍了许多盆景知识,对初涉盆景的读者帮助很大。然而,要实现“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的宗旨,“盆景入门”的话题是始终有话好说的。  相似文献   

20.
谢荣耀 《花卉》2009,(9):8-9
盆景的创作过程充满着辩证法。胡运骅在《盆景创作与欣赏》中说到,“要创作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巧与拙、形与神、变化与统一、主与宾、藏与露、动势与均衡、以及景中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他阐述了盆景创作普遍适用原则,指出了盆景创作的各种辨证关系。岭南盆景的具体制作过程也存任不少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