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海拔高纬度低,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生长,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种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并对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钦寿 《农业机械》2013,(19):123-125
1发展现状我国甘肃、陕西、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这为我国中西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中西部马铃薯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离完全实现机械化还相差很远,这与马铃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有所提升,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率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收获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造成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人工成本逐渐提高,种植户效益下降。分析了目前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技术概况及制约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瓶颈问题,提出了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对策和展望,为从事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产业发展与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是围绕主粮化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从机械化生产的角度看,四大主产区发展极不平衡,本文通过介绍不同种植区域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各区域种植特点等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但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并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本文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但是由于地形复杂,部分农机具使用受限。西南丘陵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地之一,丘陵山区地貌和黏重板结的土壤状况导致该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发展现状,探讨了减阻挖掘技术、对垄深度调控技术、薯土分离技术、集薯技术等马铃薯收获机关键技术,指出了未来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状况、全程机械化生产情况,分析了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对促进马铃薯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贵港市甘蔗生产及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之一,深入了解甘蔗种植和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广西甘蔗主产区之一的贵港市农村、农场甘蔗生产情况的调研,分析了该地区甘蔗生产现状和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广西贵港市甘蔗种植地段丘陵山区较多、地块较小,同时,现阶段的机器设备技术和“三包”维修服务不完善,作业服务费用较高,惠农政策不健全等,导致了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缓慢。应积极推行由政府引导,科研部门、企业、相关组织和种植户等全力配合的经营服务模式,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得以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9月26日,全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在主产区内蒙古召开。这是农业部召开的第一次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也标志着全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探讨近10年内蒙古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人口数量和GDP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01-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资料及相关调查,通过研究12个盟市及其101个旗县(市、区)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重点分析2009年相关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22,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人口;近10年粮食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幅超过40%;内蒙古粮食产量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灌区优于雨养型农业区。为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仍需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浮永梅 《农业工程》2021,11(3):148-152
陕西省是猕猴桃生产大省,但是猕猴桃产销过程中存在消费信任危机、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区块链具备信息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和公开共享等特点,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陕西省猕猴桃产销体系,在促进猕猴桃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用科技解决农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平原河网地区地下管道灌溉发展比较快,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平湖市为代表的微压管道灌溉,以桐乡市为代表的低压管道灌溉两种典型模式。在对浙江平原河网农业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典型地下管道灌溉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今后浙江平原河网地下管道灌溉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山西省农机化事业更快与更好的发展,在对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地评价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是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应用聚类分析理论与方法,对辽宁省14个市(地)区进行了系统分类处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不同类区的农机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DSI指数的干旱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0—2012年MODIS ET/PET和NDVI数据集构建干旱指数(DSI),监测山东省和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的农业干旱,并在地级市尺度上进一步评估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9月—2011年2月山东省特大干旱过程显示的DSI不仅能监测气象干旱,还能较好地反映农业干旱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以及时间上的演变。不同冬小麦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同,灌浆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干旱致使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了作物正常的灌浆强度,进而导致作物减产;其次是拔节期;返青期干旱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乃重中之重,粮食产量的准确预测对国家粮食安全及政府制定相应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众多模糊因素中计算出云南粮食产量特有影响因子,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村用电量,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GM(1,1)残差修正预测,把预测所得数据作为相关因素序列,以粮食产量作为系统特征序列,构建了粮食产量的灰色GM(1,N)预测模型。根据云南省1999—2015年的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对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预测,对2015年之前数据进行拟合,和实际产粮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1.92%,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分析预测成果,给出了确保云南省粮食产量稳固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业旱灾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旱灾的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旱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粮食生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旱灾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轻重灾情交替出现,其波动周期大致为5~10年;严重以上旱灾的发生机遇平均约为4年一次,且旱灾在水旱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呈增长变化趋势;农业干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安徽淮河流域旱灾的年均成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均占全省的70%左右。粮食减产率与旱灾成灾率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成灾率的增加粮食减产率呈上升趋势,其拟合关系以多项式较为理想,为减轻粮食灾害损失、进行旱灾治理的重点区域是该省的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19.
王俊英 《农业工程》2014,4(2):93-94
面对山东地区小麦需求的逐年提高,自然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好的栽培农艺措施的引入势在必行。从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意义,进行山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山东地区小麦的高产获得理论基础,对当地农业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36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数据和12个地级市及1个地区的农业相关数据,采用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法,通过计算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趋势检验统计量Z值,揭示了研究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农业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夏、秋季节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农业受涝灾影响大于旱灾,涝灾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的双鸭山市、鹤岗市和佳木斯市,其未来降水量的下降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涝灾产生的危害;旱灾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地区,其未来降水量的增加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灾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