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 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 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茶园低容量喷雾法 70年代以来,就在茶园中开展了低容量喷雾,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而为广大茶农所接受。从目前已有的机具来看,低容量喷雾包括小喷片(常用手动喷雾器)、手动弥雾(手动吹雾器)、机动弥雾(东方红18型弥雾器)三种喷雾方法。小喷片喷雾法:凡采用常用手动喷雾机具(如工农12型、16型、17型背包压杆式喷雾器)带有0.6~1mm孔径的细喷孔片进行喷撒  相似文献   

3.
“三个一”喷雾法为一种低容量喷雾方法,即将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的喷头孔径改成1mm,用一背包药液(13kg)喷一亩茶园,简称“三个一”喷雾法。 1988年,浙江省临安县玲珑区  相似文献   

4.
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直径、密度和沉积率直接影响着农药在茶园空间的分布。采用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和小喷孔片等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常量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对分布在茶树冠面0—10cm的芽叶害虫的农药中靶率高达60%—79%,较后者高10%—17%,但在茶树中下部的农药沉积率则反之(小喷孔片除外),农药在土壤中的流失量,常量法明显高于低容量喷雾。不同喷雾技术农药在茶树上的化学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相近,主要差异在于原始附着量的高低,其高低次序为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小喷孔片>常量喷雾。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对芽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的半剂量处理与常量喷雾的全剂量处理相近。单位面积的农药沉积量及雾滴数与害虫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各种喷雾技术在树冠面的农药沉积量均已超过害虫的致死量,故在芽叶害虫的防效上无明显差异。重点在于通过改进喷雾技术,以提高低容量喷雾对丛内病虫的防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形、集约化程度及不同分布部位病虫的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方案,按此方案喷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茶园中,传统的施药方法是用工农-16型背负式或工农-36型担架式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这些喷雾方法都是液力式雾化,所采用的雾化器均为切向离心式涡流芯喷头,所产生的雾滴直径较粗,沉降较快,在茶树树冠层作水平扩散分布较难,因此,每亩用液量多达75~125公斤。农药用量较多,耗工大,防治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发展了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改进茶园农药喷撒技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病虫害,这种喷药方法的特点是喷液量大,往往可高达125~200公斤/亩,因此,费工费药,农药的对靶率低,大部分农药散落于非目标靶区而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农药的对靶率,降低防治成本以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进目前常用的农药喷撒技术已势在必行。早在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农药的喷撒技术,并提出了对靶喷撒农药的理论。近几十年来,根据这一对靶沉积理论,国外相继出现了静电喷撒法、间隙喷雾法、笼罩喷雾法和各种各样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雾滴细而均匀,农药在目标靶上的沉积率高,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我国的农药喷撒技  相似文献   

7.
目前广大棉区防治病虫害,单管喷雾器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农业药械。工农WD—055型单管喷雾器具有压力高,雾量大,喷洒均匀,操作方便,使用简单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广大棉区防治棉花、粮食、蔬菜、果园病虫害,也可用于防治仓储虫害和卫生防疫。每天两人工作八小时,可喷射面积3—4亩,尤其适用广大棉区。  相似文献   

8.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9.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喷雾性能,本试验利用水敏纸测试了该机器的雾滴雾化效果,利用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研究该机器的雾滴沉积分布,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细,单位面积内雾滴数多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茶树1/2高度正面45°处,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在水敏纸上印痕直径为(300.24±157.23)μm,雾滴密度为(141.25±23.85)个·cm~(-2)。雾滴在茶树上部、中部、下部及地表的诱惑红沉积量分别为(0.64±0.14)μg·cm~(-2)、(0.20±0.05)μg·cm~(-2)、(0.18±0.03)μg·cm~(-2)和(0.14±0.02)μg·c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CG-45型茶园管理机在农药剂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仍然高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适用于茶园病虫害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植保无人机对棉花害虫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于2017年进行了大疆MG-1型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大容量喷雾两种不同施药方式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用药量条件下施药后3 d、7 d的防治效果,对棉叶蝉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3.95%、93.21%,电动喷雾器分别为81.03%、89.94%;对棉花烟粉虱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9.25%、90.45%,电动喷雾器分别为90.10%、91.37%;对棉蚜植保无人机分别为85.17%、89.72%,电动喷雾器分别为84.11%、88.07%;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是电动喷雾器的25倍,施药工资费用降低60%,防治费用成本低37.5%;植保无人机具有防治效果好、省工、省力、节约用水量、对棉花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环境恶化、高的农药费用和需避免除草剂产生抗性这些因素促使智能喷雾器迅速诞生 ,这种喷雾器在行作作物系统中可准确探测行间的杂草 ,能避免农药喷洒到裸地上。绿色目标选择 (GTS)喷雾器利用杂草点进行喷洒 ,在不同土壤类型和地表覆盖下都可以使用 ,但是需通过操作员来调整杂草的大小和喷洒速度。GTS喷雾系统是专门设计的配有防护罩的宽面喷管式喷雾器 ,同时还配有一对喷雾杆 ,能同时均匀地向杂草喷药 (喷嘴的直径经调整可超过100mm)。新南威尔士州早期应用自动杂草点喷雾系统的结果表明 ,在为害轻的田里 ,以常规的浓度喷洒可节…  相似文献   

13.
科技简讯     
低容量喷雾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假眼小绿叶蝉是浙江省临海市茶树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解决大容量喷雾存在的问题,提高防冶的工作效率,1990年,在沙衣辽茶场采用蜻蜒26型3MF弥雾机和“三个一”(喷头孔径1mm,1背包药液,喷1亩面积)低容量喷雾法防治茶树害虫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商建农  蔡新光 《茶叶》1990,16(1):43-45
利用药液喷雾方法,是目前防治茶树病虫的主要施药方式。我省茶树病虫防治应用化学农药始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主要的施药机械是单管式压缩喷雾器;60年代改用卧式往复式高压喷雾器;60年代中后期起广大农村大量改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茶园较集中的国营(集体)茶场则开始使用工农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这些施药机械的共同特点是:喷片喷孔直径较大(1.5—2.0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植保无人飞机在茶园应用的可行性,在茶园测试了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沉积分布、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防治效果,以及6种农药在茶叶中残留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无人飞机喷雾喷头、飞防助剂对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显著。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大小、雾滴密度、沉积量等均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但无人飞机施药的均匀性较差。常规用水量下,其药液沉积量的变异系数是常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2.40倍。相同用药量、常规用水量下,无人飞机喷施虫螨腈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相当。但当无人飞机作业用药量减少25%后,防效显著降低,仅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的58.70%。相同用药量、常规用水量下,无人飞机喷施虫螨腈、溴氰菊酯、茚虫威等6种化学农药后7 d,干茶中的农药残留量是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1.20~2.44倍。鉴于无人飞机施药可显著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茶园中推广、应用无人飞机施药应需谨慎。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制种“九二○”使用技术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对“九二○”的使用技术从5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即改连喷3d为按母本抽穗率喷施;改单一喷施为与增效剂混喷;改“前轻、后重”和“前轻、中重、后补”为“各次等量”喷施;改大水量喷雾为低容量喷雾;改所有母本都“养花”为只对父迟母早型花期的母本“养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负式静电喷雾机对有害生物的防效和经济效益测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静电喷雾技术始于六十年代,虽有应用于农业的静电喷雾器械专利,但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情况的报道甚少;国内于七十年代才开始研究,背负式静电喷雾机的研究尚无报道。本文报道了3 WJ—1型静电喷雾装置和使用技术的研究结果。对农作、果树、蔬菜、茶和卫生害虫以及化学除草进行的试验,静电与非静电喷雾在同样施药条件下比较,静电喷雾防效好,雾滴数量多,沉降速度快,农药飘失少,回收率高,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因可用水作农药的载体进行静电超低量喷雾,提高了机具的适应性。从对雾滴沉降的测定表明,静电喷雾小雾滴数量明显增多,有效喷幅在以水为载体和静风条件下可达8米,非静电喷雾只有5米。田间杀虫效果测定,4米以内静电与非静电喷雾无显著差异,6米处静电极显著优于非静电喷雾。静电喷雾是解决小雾滴易飘失较为理想的喷雾技术。  相似文献   

18.
唐健 《福建茶叶》2013,35(4):29-32
介绍了我县名优茶园的改造方法,名优高档茶的优化施肥、合理修剪和采摘技术,达到早开采、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控制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名优高档茶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低量喷雾技术 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10~1/5。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在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还开发出适合大田使用的低量喷杆喷雾机。 二、静电喷雾技术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此法可使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较弱。此技术在非洲已广泛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防治棉苗蚜虫主要是喷雾或涂茎。喷雾法易造成药液流失,亦不利于保护利用天敌。涂茎法尽管效果好、成本低、避免杀伤天敌,但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从1984年开始,我区试验用高浓度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农药滴心的方法来取代喷雾或涂茎法,1986~1987年两年推广面积达80万亩。具体方法是用普通喷雾器,将喷头用2~8层细布包好,装入药液后压半气,使药液以滴状流出,滴在棉苗的心叶里,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