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东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澳岛的主要森林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森林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次生林〉人工林,群落各层次植物多样性基本符合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现有的台湾相思、山杜英+鸭脚木、鸭脚木、珊瑚树等群落为较稳定的群落结构。据此提出了人工林分的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2.
6种装配式墙体绿化植物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的植物应用到装配式墙体绿化中,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花叶鸭脚木(S.octophylla'Variegata')、花叶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Variegata')、红背桂(E.cochinchinensis)、花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Variegata')、金叶假连翘(D.erecta'Golden Leaves')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进行胁迫试验,以25℃为对照,设置35,40,45和55℃共4个梯度,研究高温胁迫下6种植物耐热生理指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植株形态,计算各生理指标的耐热系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植物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种植物的耐热隶属函数值各不相同,如在45℃下的排序结果为花叶红背桂鸭脚木红背桂金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花叶鸭脚木,综合评价筛选红背桂、花叶红背桂、鸭脚木适合应用于装配式垂直绿墙。  相似文献   

3.
木荷人工林大径材林分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埔上国有林场40年生木荷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分径阶选取解析木,对木荷胸径和树高生长进行模拟,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并分析其材积生长。结果表明,培育大径材木荷人工林的主伐年龄建议为50年后。  相似文献   

4.
鸭脚木也叫鹅掌柴或小叶手树,为五加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分枝多,枝条紧密.掌状复叶,小叶5片~8片,有光泽.圆锥花序顶生,被星状短毛,花白色,有芳香.浆果球形,果期12月至翌年1月.鸭脚木株形丰满优美,适应能力强,较耐阴、耐寒,是优良的盆栽观叶植物.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人工林工艺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和伐区调查设计材料,选择理查德方程建立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因子模型,采用联合估计方法建立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立地条件下经济材总量以及各分量(大原木、中原木、小原木)的工艺成熟,并兼顾数量成熟。结果表明:蓄积量、经济材总量及各分量的成熟龄与立地质量密切相关,立地质量越好,成熟龄到来的时间越早,反之亦然,但并非各种立地均适合于培育中原木和大原木。对于福建柏人工林,若要培育中、大原木,至少要在地位指数16m以上的林地上造林,而14 m指数以下的林地则只能用于培育小原木。研究结果可为福建柏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南沙区的7种园林植物花叶鸭脚木、大红花、水鬼蕉、朱蕉、鹅掌藤、绿朱蕉、射干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生理特性,以期选出光合能力强的园林植物;同时,以植物的光合指标作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水鬼蕉鹅掌藤大红花射干绿朱蕉花叶鸭脚木朱蕉;7种园林植物可分为3类,第1类有花叶鸭脚木和鹅掌藤,第2类有大红花、朱蕉、绿朱蕉和朱蕉,第3类为水鬼蕉。水鬼蕉和鹅掌藤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光合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实施不同方式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技术措施,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影响较大,其中定量下层间伐法间伐4年后,无论是胸径还是材积,其上层木平均生长量和生长率以及优势木的比例都表现最优;其次为定量强度和定性下层;机械间伐和对照表现最差。培育优质材种以定量下层、定量强度、定性下层间伐法为好;培育中小径材以定量上层间伐法适合;机械间伐法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8.
在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中,选择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杜英林3个乡土阔叶树种群落,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山杜英林>鸭脚木林>黎蒴栲林,而黎蒴栲林和山杜英林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其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正相关.3个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受制于各自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定的生境条件,并与人为的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马尾松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林木种类,所以,加强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的建设,进而为我国工业用木提供优质原料。阐述了我国马尾松人工林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定向培育技术:包括人工造林方式、林地施肥、密度调控3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经营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生长的影响效果,以洪雅国有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的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密度调控能够影响优势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林分经营密度越大,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越小,树高数量成熟时间越早;林分经营密度越小,胸径平均生长量越大,胸径数量成熟龄越晚;林分经营密度越大,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越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减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越晚。低经营密度(500株·hm~(-2))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而中高经营密度(500株·hm~(-2))利于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样方调查,对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三坑、石田和古坑 3 个天然森林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在 3 个总面积 3 600 m2 的样地内共记 录维管束植物 61 科 104 属 137 种。三坑和古坑群落以茜草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樟科为优势科,石田以 茜草科、大戟科和紫金牛科为优势科;其种子属分布类型均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它们分别占非世界分布 总属数的 91.80%、91.49% 和 88.64%。(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坑群落的物 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以乔木层最高,石田和古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 指数和均匀度 均以灌木和草本层较高。(3)三坑鹅掌柴群落为间歇型,径级频率分布不连续,该种群结构为不连续生 长;石田和古坑群落为单峰型,随着天然森林群落的演替,鹅掌柴的优势地位将会被耐荫树种替代。  相似文献   

12.
在30年生马尾松林下进行了不同阔叶树种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不同阔叶树种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蓄积大小排序为拉氏栲>格氏栲>青栲>苦槠,其中20年生拉氏栲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分别是格氏栲、青栲和苦槠的1.06、1.26和1.49倍;拉氏栲和格氏栲是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首选树种,生长中等的树种有青栲,苦槠生长较差,不适宜作为马尾松林冠下造林树种;利用马尾松林分具有林冠稀疏和透光度大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拉氏栲、格氏栲不仅能充分利用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而且对于减轻马尾松林松毛虫危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林冠下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香港郊野公园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港大榄郊野公园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利用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群落的类型、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了7个主要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关系,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顺序为:土沉香群落>台湾相思群落>红胶木群落>木荷群落>毛叶桉群落>湿地松+鸭脚木群落>柠檬桉群落。森林群落的乔、灌、草3个层次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普遍以灌木层最高,均匀度指数则以乔木层最高。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主要为造林技术和频繁的山火。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得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国内木材的需求,印度政府通过采取大力发展人工林和社区林业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印度人工林发展的过程、社区林业的发展、人工林的树种组成与产量以及印度林业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species suitable for plantation. We first identified species for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plant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capabilities regarding soil properties. We determined the area of plantation for different species based on ecological capabilities. Then, we collected relevant data such as growth patterns of different species, labor requirements for plantation and plantation cost.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and two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were used for optimization. The appropriate species based on ecological capabilities were ash, elm, maple, oak and bald cypress.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was used based on ecological capabilities classification to determine the land area of different species for plantation. Then, two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select the species for plantation. We set ecological properties unequal for all of the species in the first run of the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Two groups were classified: group one included maple and ash; group two included bald cypress, oak and elm. The secon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assumed equal ecological properties for all the species. Results of linear programming showed that maple and bald cypress were appropriate for plantation at the site and their plantation areas should be 151.3 and 355.3 ha,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first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showed that maple and bald cypress would be economically profitable for plan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showed that only bald cypress would be appropriate for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信宜市池洞镇和水口镇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统计和分析了不同坡 位(上坡位和下坡位)和不同密度(低密度 1 350~1 700 株 /ha、高密度 1 950~2 475 株 /ha)桉树林个体生 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Simpson 优 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坡位显著影响桉树林生产力和林 下植被多样性,下坡位桉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和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上坡 位,但下坡位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低于上坡位;(2)密度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树高 和林分蓄积量,高密度桉树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低于低密度桉树林。总体而言,肥力条 件更好的下坡位更利于桉树生长,产量更高,坡位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所不同;高 密度(1 950~2 475 株 /ha)造林时,增产效果不明显,但存在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桉树育种研究进展及宏观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桉树(Eucalyptu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等优点,发展桉树对增加森林资源、维护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桉树人工林360多万hm2,开展桉树育种研究和制定育种策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于提高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文中从我国桉树种质资源保存、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到高世代育种等方面对桉树育种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桉树育种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群落为常绿林,郁闭度约0.7.乔木层物种优势种主要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粉单竹(Lingmnia chungii)等组成;灌木层物种主要由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朴树(Celds sinensis)、假连翘(Duranta erecta)等树种组成;草本层物种主要由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等草本组成,且乔木以小树为主(胸径<10 cm, 树高<10m),并对该园植物多样性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