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推进有力。各地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全省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任务,连续15年得到落实。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累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60万亩,建设设施农用地59万亩,近两年的增加面积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土地流转的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十四五"开局,中国再次迈向全新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安天下,耕地为本。  相似文献   

3.
刘洪敏 《新农业》2014,(2):10-10
<正>粮食乃安天下之本,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头等大事。在2013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这让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再次有了鲜明的行进方向。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这些年,我国耕地持续减少,从1996年到2012年减少了近1.3亿亩。只有守住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尤其耕地资源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耕地破坏鉴定工作的必要性、法律依据、前提条件、工作程序,并对完善耕地破坏鉴定工作、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与问题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南端,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共有4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7.2%.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21.6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亩,在总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8%.可见,我县农业生产主要靠大气降水,占全县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依旧是靠天吃饭.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12月16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也为农资行业"十四五"开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国家农委下达的关于开展重点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任务,在省农业区划办的组织和领导下,对我省江淮地区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综合有关部门的研究意见,对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作如下初步探讨. 江淮之间地区土地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7%;其中耕地2492.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5%.农业人口1799.7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4亩,略低于全省人均1.5亩的水平.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1981年全区粮食总产169.4亿斤,占全省总产的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迅速扩大,加上风沙侵蚀等不利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耕地每年净减少近980万亩。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因此,国土资源部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18亿亩红线的目标。建议要想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出路只有两条:  相似文献   

10.
正黑龙江省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作为今年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件重要大事来抓。据农情统计,全省玉米面积比上年调减2000万亩左右,超额完成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调减任务。其中"米改豆"面积达到700多万亩,为落实耕地轮作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从今年春季开始,黑龙江针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在确保粮食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开展耕地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发展战略地位辽北平原包括昌图、开原、铁岭、康平、法库、彰武县及铁岭、铁法二市。总土地面积为17654.7平方公里,占全省12.1%,其中耕地1032万亩,占全省18.4%。总人口3400975人,占全省9.6%,其中农业人口2744795人,占全省12.2%。解放以来,该区农业生产发展很快,1981年粮食总产46.6亿斤,比1949年增长1.7倍。农业总产值达88593万元比“一五”期间增长2.4倍。该区主产粮食和大豆,是我省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18.7%,产量占20.1%。并且是省内甜菜集中产区,面积达10万亩,产量为24598万斤,占全省一半以上。肉食产量达到13595万斤,占  相似文献   

12.
仿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构建了草地面积红线保护制度。实行了草地总量控制,严格执行了草地面积增减挂钩制度,通过实行占补平衡、先补后占政策,有效确保了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四川农业基本概况 四川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内陆的农业大省.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省总人口855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8%,列第3位;其中农业人口6842.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0.03%.四川现有耕地6519.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全省人均耕地0.8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76%,列第6位;其中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40%左右.东部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西南山地,冬暧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总面积38,300平方公里,占我省总面积27.4%,耕地3,225万亩(习惯亩)占全省耕地的一半,人口1,806万,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区。因此,安徽农业能否上去,淮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沿江、江南地区的基本概况及轮作复种制度的演变沿江、江南地区是指我省沿江两岸的圩区和皖南的丘陵和山区.这一广阔自然区域内共包括巢湖、安庆、芜湖、徽州、池州等五个地区、四十个县(市).全区总耕地面积1727万多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5.7%.其中水田1352.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78.3%,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50.6%.年平均温度1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00—1600毫米.无霜期230—250天.平均每农业人口占耕地1.1亩,每个劳力负担耕地3亩,每头耕畜负担耕地30亩,是个灌溉便利、土地肥沃、人多地少的地区,也是我省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累计补充耕地130多万亩,全省已连续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2,(7)
1.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平山县是山区农业大县,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 648 km2。其中,山地288万亩、耕地46万亩、水域46万亩,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棉花1万亩,油料9万亩,蔬菜及瓜类8.6万亩,特色作物20万亩。1发展现状1.1粮食生产。常年粮食种植面积5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t以上。近年来,以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全省现有耕地4 272.6万亩,其中旱地占63.1%。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4,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地域的分布上极不均衡,与耕地、农业生产布局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20.
据《青年参考》2007年12月26日报道,中国监察部、国土资源部12月10日联合举行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查处情况新闻发布会,强调严厉打击和惩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 1996年,国家提出要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以服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同时,提出了占一亩耕地补一亩耕地的“占补平衡”原则。然而,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缩减为18.89亿亩,平均每年减少千余万亩。而到了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8.27亿亩,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59亩(2003年数据)骤降为1.39亩,形势日益严峻。当前,离18亿亩的红色警戒线已是咫尺之遥,耕地减少的趋势却仍在继续。由此形成的数千万失地农民也给社会带来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