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凌小明  陆军良 《蔬菜》1999,(5):19-19
余姚是全国闻名的“榨菜之乡”,常年榨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667hm2左右,产量位居全国之首。我市榨菜主要分布在沿海棉区,采取以“棉花→榨菜”轮作为主的耕作制度,棉菜轮作,可充分利用冬季棉田温光资源,但也有利于榨菜病毒病的发生,并呈明显加重的趋势。病毒病在榨菜?..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榨菜病毒病、白锈病的药剂以及进行榨菜抗病育种材料创制,系统调查了榨菜的病毒病、白锈病发生规律,同时进行了6种药剂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榨菜白锈病和病毒病均随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在供试4种榨菜中,甬榨4号白锈病、病毒病发病率均为最低,最高病株率分别为11.63%、7.79%,最高病情指数分别为38.37、41.88。药剂试验表明,18.7%烯酰·吡唑酯和32.5%阿米妙收对榨菜白锈病和病毒病的防效较好,对榨菜白锈病防效最高,分别达76.1%、75.1%,对榨菜病毒病防效最高,分别达58.4%、55.2%。综上所述,甬榨4号可作为抗病榨菜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18.7%烯酰·吡唑酯和32.5%阿米妙收对榨菜白锈病和病毒病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并且对榨菜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春榨菜“甬榨1号”不同播种期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的茎用变种。浙江省宁波市种植榨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榨菜已成为宁波市传统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在9月底播种,有的年份由于气温偏高,导致榨菜病毒病发病较重,瘤状茎空心、变长等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榨菜瘤状茎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课题以“甬榨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榨菜不同播种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文报道该项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涪陵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和农民种植、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病毒病、根肿病、霜霉病对榨菜原料作物茎瘤芥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榨菜原料的产量和质量,菜农反映十分强烈.2004年9月底开始,笔者率队在重庆榨菜主产区--涪陵进行调查,基本弄清了涪陵区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  相似文献   

5.
2008年浙江省农业厅针对本省榨菜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提出了榨菜产业基地西进工程,在浙西衢州开发建立我省新的榨菜生产基地,推进浙江榨菜产业稳定发展。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衢州市榨菜产业基地西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发展榨菜新基地7300余亩,平均亩产达2510kg,高产田亩产量达3560kg,田间病毒病发病率轻,种植榨菜比种植冬作油菜增收350余元。现将浙西地区春榨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省榨菜栽培历史较久,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年产榨菜近20万吨。但病毒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榨菜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为此,1989年冬—1991年春,我们在余姚市农技总站和慈溪市农业局的支持下,进行榨菜施用芽孢杆菌菌剂的田间效果试验。二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芽孢杆芽菌能提高榨菜秧苗素  相似文献   

7.
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的主产区,其栽培方式主要以育苗移栽为主,为更有效地减少劳动用工,提高榨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该地区的气候和种植特点,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和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从榨菜播前准备到成熟采收的一整套榨菜机械直播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榨菜又名青菜头,是芥菜的一个茎用变种,其主要产品器官(膨大的瘤状茎)通常作为加工原料.榨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起源地在四川盆地,重庆、四川、浙江是榨菜的主产区.我省春榨菜生产上,由于病毒病发生普遍,榨菜瘤状茎产量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和年份间差异,可以说,病毒病是制约榨菜生产的一个瓶颈.此外,瘤状茎空心、先期抽薹或瘤状茎变长等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榨菜瘤状茎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榨菜植株生长和瘤状茎发育规律,结合榨菜生长季节的气候特点,对榨菜的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广大榨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宁地区茎用芥菜病毒病病毒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榨菜是海宁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榨菜病毒病是榨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危害严重,使榨菜产量蒙受重大损失,此病在榨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以生长前期发病造成损失较重。 海宁地区榨菜病毒病毒原种类究竟有那些,以何种病毒为主,尚不清楚。为了有助于综合防治,研究鉴定本地区榨菜病毒病的毒原种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系1981—1983年采集榨菜及相关寄主病株样本鉴定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 鉴定毒原材料采自海宁县榨菜产区的典型病株。1981年冬至1983春共采集病样单株420个,其中榨菜355个、青菜30个、雪里蕻35个。 病毒鉴定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10.
榨菜是桐乡市主要的加工蔬菜,常年栽培面积近6000hm2,是农民春季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榨菜病毒病是较难治愈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 25%左右,已成为榨菜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病毒病必须立足于预防,为明确菌克毒克对榨菜病毒病的  相似文献   

11.
番茄、榨菜、萝卜均是加工、腌渍、酱制和鲜销蔬菜的主要品种和原料,可周年生产。上虞市是浙江省榨菜、番茄、萝卜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500hm2以上,占全市蔬菜面积的20%以上。为充分利用全年温光资源、合理布局不同蔬菜种类、克服连作障碍、减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加工出口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我们经过多年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冬春榨菜-夏番茄-秋萝卜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番茄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之一,随着种植面积增加,栽培品种增多,种植方式多样化,病害发生种类和面积也明显增加,病毒病已成为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2009年番茄黄化曲叶卷叶病毒病大面积暴发,致使很多田块绝收,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番茄病毒病,减少番茄病毒病造成的损失,保障番茄优质高产,笔者对番茄病毒病的种类、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榨菜病毒病在当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我市作为榨菜主产区情况更加突出,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5%左右,重灾年份则高达80%以上。病株表现为矮化、萎黄、叶小、叶片皱缩或半边枯死,叶色浓淡不匀,瘤茎细小,严重时失去商品价值。病毒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在生育前期发生则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产量,甚至绝收;在生长中后期发病虽有一定的产量,但易诱发软腐病、叶斑病,采收期脱叶,使产品质量大大下降。本病经测定系芜菁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其传播主要靠蚜虫(有翅蚜为主),其次是汁液和红蜘蛛,种子一般不带毒。榨菜病毒病的发生除了与当年气候…  相似文献   

14.
《蔬菜》2005,(11):5-5
重庆万州长岭镇坚持把种植榨菜作为晚秋生产的重头戏,认真制定规划,将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目前,长岭镇安溪村与五桥街道蔬菜协会签订订单合同种植榨菜100多hm^2,茶店村依托建立扶贫反季节蔬菜基地种植榨菜30多hm^2,318国道沿线的双龙、立苇、龙立等村借助原有的蔬菜基地种植榨菜100hm^2,全镇榨菜生产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榨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依靠适宜的生产环境条件,垫江县组织各方力量打造万顷榨菜产业。文章总结了垫江县榨菜种植技术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是全国榨菜生产优势区域,常年种植面积约为1.8万hm2,拥有榨菜加工企业160多家,主要分布在桐乡、海宁、余姚等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浙江东北部作为榨菜主产区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另外四川、重庆等榨菜生产老区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面积也大幅减少,远距离调运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7.
榨菜是重庆市特色优势蔬菜作物之一,但栽培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先期抽薹,严重影响榨菜产量与质量。在调查了解榨菜种植、管理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榨菜先期抽薹的原因,同时结合榨菜生长发育特性,提出了榨菜先期抽薹防控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十字花科蔬菜专用抗病毒液BSA对榨菜病毒病的防效已经达到目前当家抗病毒农药的较好水平,在发病初期开始使用BSV500倍液2-3次效果比较明显,每次施药后10天调查防效均在50%以上。同时在大田定植后使用绿芬威3号等保健肥料,能提高榨菜对病毒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起山东西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西瓜花叶病毒2号、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西瓜品种、播期、栽培管理方式及田间有翅蚜量可影响病毒病的发生。试验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品种相同而播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适期早播则西瓜发病较轻,晚播则发病较重。与感病的其它葫芦科作物邻作,管理不良,植株矮小,田间杂草丛生,则病毒病发生重。前期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则病毒病发生轻。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发生关系密切。在日平均气温19~27℃时,发病高峰出现在有翅蚜虫迁飞高峰后15天左右。通过种植屏障作物,结合治好防病,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榨菜是重要的大宗蔬菜品种,其加工产品具有鲜嫩香脆的独特风味,畅销国内外。近年来,我省榨菜主产区桐乡、海宁等地,因病毒病危害,榨菜产量下降,并影响到产品质量,造成市场供应短缺。为了探索防治病毒病,确保榨菜优质高产,提高榨菜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本所从1985年起,进行了以防病为主的综合性高产试验。通过1985~1986、1986~1987两个年度的多品种连续试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