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日照长度与温度、水分等因子对泡桐顶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探明泡桐顶芽死亡原因及机制。【方法】通过日照长度处理、日照长度与营养调控及日照长度、温度和水分调控等方法,对泡桐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日照长度对泡桐苗木株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延长日照长度可促进苗木高生长,延长当年生长期;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下高生长停止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8 h(8月27日)、12 h(9月3日)和14 h(9月3日)、16 h(9月10日),24 h日照长度下高生长停止时间最晚,为9月24日左右,且后期切枝水培顶芽萌发率最高。2)日照长度与施肥对泡桐高生长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12 h和24 h日照长度下施肥对泡桐苗木的株高影响差异均极显著。其中12 h日照长度下施肥对泡桐苗木的高生长影响大小为:P肥PK肥K肥N肥,单施P肥或K肥在切枝水培中顶芽萌发率小,施PK肥苗木顶芽萌发率最高;12h日照长度下不同配比肥料各处理苗木高生长大多在9月3日结束,与12 h日照长度下高生长停止时间基本一致,其中单施P肥与处理6(N∶P∶K=2.5∶2.5∶2.5)在9月10日高生长停止,延迟了1周。24 h日照长度下单施K肥有利于促进泡桐苗木的高生长;CK与单施K肥的切枝水培顶芽萌发率相对较高,K肥在24 h日照长度下对泡桐苗木生长发挥重要的作用;24 h日照长度下不同配比肥料各处理的高生长停止时间比较一致,在9月24日左右,与24 h日照长度下高生长差异不大。3)秋季高生长停止前,进行人工环境调控(温度18℃以上、24 h日照长度)可保证泡桐顶芽不死,且能实现连续高生长。【结论】不同日照长度、日照长度与施肥调控不能保证泡桐顶芽不死或连续生长,而温度控制在18℃以上、进行24 h连续光照可以实现泡桐连续高生长。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与泡桐间作,是河南省东部人民在长期的实线中找到的一种与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好办法。涿县从1977年春开始,大量引进泡桐,一年育苗实践证明,涿县适合泡桐生长,为华北部分地区推广农桐间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木沐 《湖南林业》2010,(11):31-31
泡桐9501和泡桐9502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期间选育出的泡桐优良新品种,也是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泡桐优良新品种。一、形态特征。9501:主干通直圆满,树冠卵形,冠幅中等,侧枝较粗;9502:主干通直圆满,树冠长卵形,冠幅较窄,侧枝细,分枝角度大。  相似文献   

4.
泡桐是速生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质。南亚热带水、光、热条件优越对泡桐的速生丰产非常有利。以下介绍南亚热带的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1南亚热带发展泡桐的优越条件(1)南亚热带拥有我国泡桐的优良品种——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台湾泡桐和杂交泡桐。其中尤以白花泡桐和杂交泡桐两品种为好:生长速度快,自我接干能力强,杆材通直,尖削度小,成材利用率高,抗性好,易于培养高于良材。(2)南亚热带雨热同季,植物生长持续时间长。泡桐在此地的速生期可达3个半月以上,而且冬季气候温和对泡桐不易造成冻害。(3)适地栽培,一…  相似文献   

5.
泡桐为强萌芽性树种,成材树木采伐后,留下的树桩(根)能够长出旺盛的萌芽,对这些萌芽加强管理,注意保护,适时抚育,一年就可长出新株,幼树表现出明显的速生性。采用泡桐萌芽更新技术对于提高泡桐生长量,特别是生产中小径材,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农桐间作  相似文献   

6.
<正>泡桐9501和泡桐9502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期间选育出的泡桐优良新品种,也是目前我国主要推广的泡桐优良新品种。一、形态特征。9501:主干通直圆满,树冠卵形,冠幅中等,侧枝较粗;9502:主干通直圆满,树冠长卵形,冠幅较窄,侧枝细,分枝角度大。  相似文献   

7.
泡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易繁殖,成材早,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出口木材之一。泡桐根部有根瘤菌,适于林粮间作,对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有积极的作用。泡桐属玄参科,共有3组8个种。为了正确地识别种,给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现将不同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简介如下: 第一组白花泡桐组本组仅白花泡桐一种。它的形态特征是:蒴果极大,长椭圆形,果长8—12厘米;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8—10厘米,白花内有紫色大斑点;叶长卵状心形,五波状裂不明显。白花泡桐可分两类型。粗  相似文献   

8.
甲:竹板打,哗啦啦,听我来把泡桐夸。 乙:咱俩来把节目演,你怎么一开口就是泡桐长来泡桐短? 甲:俺村泡桐树多长得好,我心里高兴就要说。 乙:你既然是个泡桐迷,俺想给你提问题。 甲:你提问题俺回答,管叫您竖起拇指夸。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为我省重要速生用材树种,由于泡桐苗木叶大柄长,不适宜密植,单位面积产苗量少,影响了泡桐的迅速发展。为了解决泡桐育苗与粮棉争地,实现苗粮双丰收,我们根据桐苗前期生长缓慢,速生期比较集中等特点,进行了桐苗与小麦套种的试验研究。桐苗与农作物套种,开封地区开始于1979年,首先是用油菜与泡桐套种,1980-1982年  相似文献   

10.
由类支原体(mycoPlasma—likeorganism(引起丛枝病是台湾泡桐)Paulownia taiwaniana)一种最严重的致命病害,也是台湾发展泡桐的限制因素。台湾泡桐的丛枝病是1974年发现的,传播迅速。感染的树木长出很多次生枝和三次嫩梢、叶少、枝和嫩梢黄绿色,当季顶枯,次年树木停止生长。取自病株的根插条大多有丛枝病症状。台湾泡桐和白桐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1个泡桐优良无性系,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区域性试验,从林分中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分枝数、分枝长和分枝角等5方面开展测定,筛选适于农田林网造林的泡桐良种。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分枝数没有显著差异,无性系间胸径、分枝长和分枝角均有极显著差异,据此进行了单性状选择和综合选择,初选了适用农田林网造林的泡桐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秋季带叶栽泡桐技术要点吕学诗,张培进,吕振宇秋季带叶栽泡桐是造林技术上的一项革新。它具有成活率高,来年发枝早、抽枝长、长势旺、生长快的特点。在造林技术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六点:1.掌握最佳的造林时期带叶栽泡桐,一般在泡桐苗木高生长停止后,落叶前进行。苗木...  相似文献   

13.
泡桐是我国特产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成材早,而且繁殖容易,木材质地好,用前广,经济价值高,又是我国的外贸物资之一。我省大悟县群众称泡桐为“傻树”,因为它活时傻长,湿时傻重,干时傻轻。泡桐的叶、花、果既可作药用,又是良好的饲料、肥料。泡桐适应性也较强,既宜在地下水位低、土壤疏松肥沃的平原四旁植树,又可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山坡地造林。我省大部分地区群众早有栽培和利用泡桐的习惯,近几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泡桐种类多,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各不相同。为了丰富我省泡桐资源,选定适宜本地区栽培的泡桐种类,我们自1975年开始,参加了全国泡桐引种协作组进行引  相似文献   

14.
1989年2月和1990年1月,我们在贺县贺街镇长利村农民莫金清承包的,原为牧牛场地的4公顷沙滩开荒地上,采用自己选育的天然杂交泡桐——南方泡桐(Paulownia australis Gong Tong)的根条剪段,按照株、行距5~6×15~30米的规格,营造360株泡桐防护林带(林网)。1989年10月上旬,在泡桐防护林带行间内种植贺县八步糖厂新引种的台糖172甘  相似文献   

15.
谁长得最快     
世界上约有40多万种植物,哪种植物长得最快呢? 在我国,长得快的树如柳、杨、杉、桉、木麻黄等等。泡桐长得最粗,一株泡桐幼苗,长到7年,直径就有50厘米;木麻黄长得快,每年长高3米多,只有桉树能同它媲美。  相似文献   

16.
痴痴泡桐情     
邓达光研究泡桐栽培和推广种植有独特建树,其论文赢得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认可,成为小有名气的“泡桐专家”,事迹被列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泡桐是一种速生、高效的优质木材,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国内每立方米的售价高达1200元。为了把泡桐生产推向社会,扩大种植,邓达光在贺县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跑遍全县各地,宣传种植泡桐的意义,发动机关、学校和农村群众,利用院子、校园、路旁、村边和闲散山地,广种泡桐,自1983年以来,全县先后种植20多万株泡桐,从小规模种植,向大面积种植推进。 1989年2月和1990年1月,邓达光在贺街镇长利村  相似文献   

17.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避债蛾,蓑蛾。近年来暴发成灾。1983年菏泽地区仅泡桐受灾面积即达35万亩。该虫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时间长,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尤其对泡桐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8.
大袋蛾(Cryptothelea voriegata Snellen)在菏泽地区危害泡桐逐年严重,1984年仅农桐间作受灾面积即达100多万亩。加上数万亩丰产林和四旁所植泡桐计有600多万株。泡桐受害而影响材积生长损失价值可达3600万元。为了迅速控制该虫蔓延危害,急需探索简便易行的防治办法。我们于1983—1984年采用几种内吸剂做了干基打孔注药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花泡桐的育苗方式较多,材料广泛,这里就我县多年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几点看法,供各地参考。一、要立足实生苗,实行冬播薄膜育秧移栽白花泡桐虽可用根、苗干及芽进行无性繁殖,但均不如播种育苗吸收根多,丛枝病少,生命活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延续期长。因此,在白花泡桐结实丰富  相似文献   

20.
泡桐丛枝病,俗名“毛瘿病”、“扫帚病”,病源为“类菌质体”,其防治办法有以下几种:1、选用抗病良种。如白花泡桐、毛泡桐、楸叶泡桐等,尤其在更换栽植时更要注意良种的选择。2、剪除病枝。一般在春季发芽初进行一次,秋分以后进行一次,以秋季进行为好。原因是可减少病源越冬数量。3、挖除病株。凡新植树木,若在当前生枝上发现有1~3个枝感源,即应彻底挖除,另行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