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的大豆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荣 《大豆科学》1989,8(2):203-205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设在西非的尼日利亚,是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建于1967年,至今已有整整二十年的历史。IITA主要是为非洲热带湿润或亚湿润地区服务,其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培育高产抗病虫品种。 大豆在非洲属于一种新的作物,许多非洲国家的农民都不曾见过大豆。近年来,在国际粮农组织(FAO)、国际卫生组织(WHO)、国际大豆计划(INTSOY)等国际或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于1990年6月25—29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269人,其中国外代表123人,国内代表116人。会议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JAAS),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美国国际大豆组织(INTSOY)、日本农林渔业研究委员会秘书处(JAFFECS)、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ⅡTA)和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SRIFFI)联合发起和主持。 会议分学术交流(大会学术交流报告、墙报和参观两部份,共交流学术论文82篇,墙报展出论文32篇。代表们共同研讨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和部份发达国家的大豆加工利用技术.及加强传统豆制食品的机械设备现代化、也注意到在今后发展大豆食品时应尊重各国、地区的饮食习惯,保存传统豆制品的风味特点等问题。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大豆加工设备、豆制品加工厂和各种大豆制品展览。我国丰富的大豆制品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这次会议,与会各国对大豆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及大豆生产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际大豆中心(INTSOY)是美国联帮国际发展部的下属资助机构,总部设在伊利诺大学的国际农业办公室,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厄巴纳一尚佩恩市。该中心创立于1965年,初期工作侧重于大豆种植,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大豆生产。 1973~1985年间,美国国际大豆中心先后在印度、斯里兰卡、墨西哥、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印尼、埃及和土耳其等国实施了ISVEX项目(International Soybean Variety Experiment),在世界各地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抗病虫害、高产、高蛋白、高脂肪等性状的大豆品种,并在各国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我国亚热带地区资源发展冬大豆生产云南省农工厅粮油处周边生云南省种子公司魏才鹿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王玉兰耿智德一冬大豆的分布概况世界大豆种植绝大部分分布在温带地区,但近几年,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对发展大豆生产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印度、巴西阿根廷及墨西哥...  相似文献   

5.
泉豆5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间材料泉系253-1为母本,中间材料泉系97A2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43.5 kg·hm~(-2),比对照品种华春2号增产2.6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35.5 kg·hm~(-2),比对照华春2号增产6.0%。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南、广东南部、广西北部和中南部、福建、江西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育种与种子功能研究室现设以下11个研究岗位: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分子育种,东北特早熟育种,东北早熟育种,东北中、晚熟育种,黄淮海中、北部地区育种,黄淮海南部地区育种,长江中下游地区育种,热带、亚热带地区育种,菜用和特用育种,种子生产。该研究室开展大豆遗传育种理论技术研究和材料创制,培育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满足大豆产业发展对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早熟大豆华春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3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早熟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23),生育日数95 d,2005-2006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家春大豆北部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72.83 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0.64%.主要适应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8.
1983年末,美国大豆协会(ASA)和ELANCO农产品公司组织,邀请大豆育种、加工、农学、遗传、生理专家及农业行政官员、大豆生产者近二百人,讨论、制定了美国“2002”大豆发展计划。该计划通过对世界2002年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大豆生产及大豆产品在世界市场的需求与销售预测,提出下二十年的美国大豆发展战略,供美国农业行政部门,大豆生产者及加工业参考。 介绍美国的“2002”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未来大豆生产、贸易和科  相似文献   

9.
番石榴选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番石榴属桃金娘科,原产热带美洲,我省已有三百年种植史,多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半野生状态,以实生繁殖而成的一个混杂的品种群体,故品质差异较大。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及国家较早重视番石榴种植及选育工作,墨西哥、印度列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27个分属MGⅠ~MGⅧ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于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春播条件下,对广西春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春大豆品种及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区域试验对照种的生育期组归属进行了鉴定与划分。结果表明:在南宁春播条件下所有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均正常成熟,生育日数趋势基本是由短到长,但不同年份间却有所差异。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组内生育日数差异非常接近,同一年份不同生育期组间生育日数存在交叉现象。热带、亚热带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华春6号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Ⅰ,春大豆晚熟品种华春1号生育期归属于MGⅤ,华春2号和华春5号生育期归属于MGⅣ。广西春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Ⅲ和MGⅣ,夏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Ⅶ和MGⅧ。鉴定结果可为我国大豆生育期组系统建立、大豆育种、引种及品种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化调研报告(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所带来的历史机遇 ,结合东北地区轻工业基地改造 ,全面提升我省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振兴地方经济为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 ,实行优质品种区域化种植 ,适当扩大播种面积 ,搞好大豆的精深加工利用 ,推动产业化经营 ,力争在三年内把我省建成非转基因高产优质大豆农业生产基地和精深产品加工基地。受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委托 ,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 ,组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 ,就加快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化发展 ,从 2 0 0 3年 4月起 ,进行了专题调研。专…  相似文献   

12.
热研8号坚尼草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研8号坚尼草是1988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的新品系,经鉴定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研8号坚尼草既保持了该属牧草高产优质的特点,年干草产量22500kg/hm2,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7.738%,又具有耐酸、耐瘦、耐荫等特点;花期晚,利用期比对照品种增加1个月,种子产量480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87.8%,适宜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传统豆制品加工的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大豆加工尤其是油脂产业对大豆进口的依存度较高。2012年进口大豆达到5838万吨,而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280万吨左右;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油脂加工业,这是因为美国、巴西等国生产的大豆基本都是油料豆,其含油量平均约比国内大  相似文献   

14.
长农38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以吉农18为母本,九交989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508.48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4%。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88.33 kg·hm~(-2),较对照吉育86增产2.3%,位列3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13。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广适、抗逆性强,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内蒙古东部温和区、土默川及河套平原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袁明 《大豆科技》2013,(1):42-44,58
通过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2011年度大豆生产情况的调研,总结了该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品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及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单志慧  周新安 《大豆科学》2006,25(4):438-444
1899年在中国吉林首次报道了由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引起的大豆锈病.20世纪60年代大豆锈病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篇综述介绍了中国在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寄主、产量损失,病害流行、病原生活周期、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抗锈育种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热研7号柱花草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热研7号柱花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的选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晚熟的特点。年平均干草产量14879.3kg·hm-2,年平均种子产量424.0kg·hm-2 ,分别比格拉姆柱花草增产84.0%、116.4%,与热研2号柱花草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16.86%,粗脂肪含量2.65%,生育期为239d。可用于青饲料、干草粉生产等。适合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豆区试、生产示范与大田生产的产量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和河南省1 8年审定的大豆品种在区试、生产示范和大田生产的试验条件和生产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产量差异。结果是区试产量水平>生产示范产量水平>大田生产产量水平。为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