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21日龄体重相近的大白哺乳仔猪165头,根据体重、性别和日龄相近的原则,均匀分为五组(即A组、B组、C组、D组和E组)。25日龄首次免疫猪瘟疫苗1头份∕头次,66日龄二次免疫猪瘟疫苗1头份∕头次,每组猪两次免疫的猪瘟疫苗相同。A组免疫接种ZM猪瘟脾淋疫苗,B组免疫接种ZM猪瘟细胞苗,C组免疫接种QL猪瘟脾淋苗,D组免疫接种QL猪瘟细胞苗,E组免疫接种YS猪瘟ST传代细胞苗。对五组仔猪在首次免疫后40天、二次免疫后25天和二次免疫后76天分别检测猪瘟疫苗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E组、C组免疫效果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广东某规模化猪场怀孕母猪30头及其所产仔猪30头用进口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B苗)和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A苗)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母猪产前10 天免疫接种后20~30 d的母猪抗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峰值,其所产仔猪10~60 d获得的母体抗体恰巧达到最佳.根据母猪产仔时抗体水平及其后代母源抗体维持时间的关系,建议母猪产前20~30 d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的适宜时间,仔猪60日龄为适宜的首免时间;使用B苗和A苗免疫对母猪产前免疫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带毒母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排放,降低感染其他猪只的机会,提高仔猪保护率.  相似文献   

3.
泗水县柘沟镇个体户饲养大约克夏商品仔猪30头 (未经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接种 ) ,母猪 3头 ,育肥猪 4头 (已经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接种 ) ,该猪群白天放牧 ,夜间在同一圈舍 ,较为拥挤 ,圈舍场地卫生较差 ,放牧时曾与其它患猪肺疫的病猪接触 ,发病后请当地兽医诊治无效 ,死亡仔猪 4头。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 ,天气闷热、潮湿、多雨 ,冷热交替 ,气候突变时多发 ;猪群过于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过度疲劳、长途运输等诱因作用致使抵抗力下降时 ,病原体大量增殖可引起本病发生 ;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 ,污…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首免日龄猪群免疫PRRS弱毒苗的效果,以及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试验选取同一免疫程序母猪群所产仔猪,将其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在不同日龄用正常剂量PRRS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后每组随机抽样8头进行PRRS抗体检测分析,以确定最佳首免日龄。在此基础上,另选一猪群,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加强免疫,于不同时间段随机抽样检测PRRS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仔猪免疫PRRS弱毒苗后,首免日龄为35日龄时抗体水平最好;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都有上升,且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猪场的免疫接种是给猪接种生物制品,使猪群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由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使猪场搞好免疫接种,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猪场免疫接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供广大养猪场户参考。1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前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制订免疫程序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当地猪的疫病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传染病流行特点;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上次免疫接种后存余抗体水平;猪的免疫应答;疫(菌)苗的特性;免疫接种方法;各种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左旋咪唑既是广谱驱虫药又是免疫促进剂这一特点,就仔猪免疫前使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时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猪为断乳后尚未免疫的仔猪共204头。在仔猪引进或断乳隔离后,观察四五天,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对照组(166头)用兽用敌百虫驱虫,用法、用量两组均按该两种药驱虫时的要求进行。两组猪均于投服驱虫药后第五六天进行全面免疫接种,即接种猪瘟弱毒乳兔苗、猪丹毒弱毒苗、猪肺疫弱毒苗、仔猪副伤寒弱毒苗。免疫以后在这些猪的整个生长期,均定期用敌百虫进行驱虫。结果表明,无论开始时用左旋咪唑或敌百虫,还是以后均用敌百虫,丙组猪的驱虫效果均好,没有什么差异,但免疫效果却有很大不同.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5%和0,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的10.24%和3.01%。因而可以看出,在小猪免疫接种前,使用左旋咪唑药物,既可以达到驱虫的目的,又可以显著地促进机体对细菌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因此,在对小猪进行免疫时,可先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再接种各种菌苗。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的免疫效果,在厦门市同安区某规模猪场,选用代号为CQ、CD和JX 3个厂家生产的猪瘟脾淋苗和传代细胞苗进行免疫效果试验。随机选取45头30日龄断乳仔猪,分为3组,30日龄首免,首免后28 d二免,A组免疫接种CQ厂家的猪瘟脾淋苗,B组免疫接种CD厂家的猪瘟脾淋苗,C组免疫接种JX厂家的猪瘟细胞传代苗,通过定期跟踪3组猪群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组猪群二免后7 d前免疫抗体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38 d后才出现免疫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显著差异,以C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A组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连云港市规模猪场仔猪口蹄疫疫苗的不同免疫时间、免疫剂量和免疫方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地猪场应在50日龄和75日龄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进行免疫注射。在长期疫情清净的地区,可以在阉割的同时,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与猪瘟疫苗联合进行第1次免疫,在首免后第25天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
1高致病性蓝耳病 致病性猪蓝耳病可通过公猪精液传播,也可在母、仔猪间垂直传播。可选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1个月后加强免疫,每次2毫升/头。在作好仔猪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冬季应重点刘种猪进行免疫接种,怀孕母猪分娩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公猪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母猪公猪每次使用4毫升/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猪口蹄疫灭活苗、猪三联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的免疫程序,试验依次分组进行了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不同剂量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合格率在35日龄时接近70%临界值,35日龄后母源抗体合格率呈急剧下降趋势,且不足以抵御外界病毒侵袭;不同剂量口蹄疫疫苗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有效保护期(均为16周)相同,而不同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不同,适当加大猪瘟疫苗注射剂量(2 mL/头)可增强免疫效果,但过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不能持续增强免疫效果,且会造成疫苗浪费;猪瘟疫苗与猪三联疫苗分别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免疫同一月龄仔猪后抗体有效保护期(均为18周)相同。说明仔猪在28~35日龄时用1 mL/头口蹄疫(O型灭活苗)和2 mL/头政府采购专用猪瘟活疫苗(脾淋苗)同时左右颈部肌肉注射接种进行初免,然后每隔4个月采用同样方法、同样剂量免疫1次,猪瘟活疫苗(脾淋苗)与猪三联活疫苗应轮流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仔猪出生后不吃初乳,立即肌注1头剂猪瘟疫苗,2小时后吸吮初乳,60~65日龄再肌注4头剂苗。一年后按成猪免疫方法每年接种一次疫苗。实行此免疫程序后,使持续一年的猪瘟疫情得到控制。证明,仔猪超前免疫及加大免疫剂量,可使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汉中市规模猪场使用量最大的两种猪瘟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免疫效果,在规模猪场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接种猪瘟脾淋苗和细胞苗,采用IHA方法检测免疫接种前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用标准剂量免疫后,2种疫苗都不能对猪群产生保护作用,用2头份剂量在仔猪30日龄首免,首免后28d加强免疫,2种疫苗都能对猪群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满足预防猪瘟疫病的需要,同时猪瘟脾淋苗免疫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快,可用于紧急免疫接种。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使用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13.
<正> 某猪场基础母猪存栏111头,半年间共计产仔98窝,其中活仔1048头,死胎84头,30日龄断奶仔猪916头,死亡仔猪132头。通过调查,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非典型猪瘟。1 病史调查该场,每年3月、9月两次集中给母猪进行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免疫(每头猪三头份),仔猪于生后21天进行猪瘟单苗免疫(每头猪2头份);被调查死亡的132头哺乳仔猪,除3头是被压死外,其余均为发病死亡;发病时间集中于生后4~7天,死亡时间集中于前2周,致死率高达91%;发病死亡的129头仔猪中,98头集中于14窝,其中两窝的猪全部死亡。母猪在孕期和哺乳期采食和精神状况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猪疫病的免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建议普遍接种的疫苗1.1猪瘟免疫新生仔猪生后20日龄首次常规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最好超前零时免疫)。仔猪50~60日龄,作常规二免。选留后备猪,在参加配种前作三免。1.2猪副伤寒免疫全群成龄及后备猪,于春3月、秋9月按常规剂量免疫。仔猪30日龄以上,逐头预防接种常规剂量。1.3猪丹毒与猪肺疫免疫全群成龄及后备猪,于春三月、秋九月按常规剂量免疫。后备猪翌年在6~7月份补注一次。60~75日龄(或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按常规剂量预防接种。1.4乙型脑炎疫区于每年蚊蝇出现前1~2个月免疫接种。1.5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病免疫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华亭县对猪口蹄疫实施高密度的免疫接种,通过疫苗免疫使猪群得到有效保护。自2011年以来,华亭县对猪口蹄疫采用猪普通口蹄疫疫苗和MYA98苗免疫注射,普通口蹄疫主要用于散养户的免疫注射,MYA98苗主要用于规模化养猪场。2011年共用两种疫苗免疫猪5.0万头;2012年春季共用两种疫苗免疫猪5.5万头。  相似文献   

16.
根据PPA-ELISA测定的猪瘟弱毒抗体OD值来决定的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为:使用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免疫的母猪,其仔猪在20日龄进行首免,60日龄或断乳后进行二免,育肥猪直至出栏,不再免疫。种猪于配种前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半年于断奶后配种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次免疫接种剂量均是2头剂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  相似文献   

17.
杨秀如  蒋茹 《畜牧市场》2005,(8):125-126
2005年2月,我市江北区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整窝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快、死亡率高并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病理部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1.发病及流行情况该猪场建于2003年初,年出栏猪800头。2月初,有一初产母猪产后母仔正常,第3天仔猪突然发病,48小时后整窝死亡。随后几窝仔猪发生类似情况,母猪无明显症状。经病理剖解疑为猪瘟,随即用猪瘟乳兔组织苗对猪场所有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但未能控制疫情。经询问,猪场进行了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病、猪链球菌病免疫。随即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鉴定,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经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弱毒苗对全场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1周后疫情趋于稳定,再未出现死亡。此次疫情历时32天,发病仔猪162头,死亡148头,死亡率为91.4%。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春、夏、秋三季生猪防疫注射常年免疫密度高低差异大 ,实施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难以降低死亡率的问题 ,为达到既节省劳力又提高生猪常年免疫密度 ,降低生猪死亡率 ,提出在仔猪阉割的同时 ,免疫接种HC犊睾细胞苗的方案。为探讨仔猪阉割时 ,用HC犊睾细胞苗免疫防制猪瘟的最佳免疫接种剂量及程序 ,我们作了一些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猪 选取母猪 1年免疫 2次所产亲代仔猪12 0头 ,在 30~ 35日龄阉割时 ,取血清监测其母抗水平。1.2 HC犊睾细胞苗 由农业部成都药械厂提供 ,批号 970 2、970 4 ,出厂毒价均…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猪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免疫后抗体的消长动态,在两个规模猪场各选择4窝体质健康、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接种两个不同厂家猪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采用IH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免疫机体后,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注射一次很难达到免疫效果,必须在首免后30天进行二免,才能保证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名以上的标准;M苗需要加大剂量免疫,才能满足预防猪口蹄疫疫病的需要,而N苗用标准剂量免疫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N苗免疫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快,可用于紧急免疫接种;另外在制定免疫程序前,必须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掌握本场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以便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