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3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警戒信号,为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报告的38份严重ADR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最多的药品是抗感染药;涉及器官前三位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14岁患者的严重ADR占44.74%,>60岁的占28.95%。结论重视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注射剂的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某院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5年上报的心内科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2例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06例(53.50%),女性266例(46.50%);70~<8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有188例(32.87%);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06例(36.01%),其次是口服给药205例(35.84%);新的ADR报告113例(19.76%),严重的ADR报告28例(4.90%);心血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10例(71.6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73例(12.76%);以消化系统损害145例(25.35%)最为常见。结论 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药物)、中药注射剂是心内科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消化系统损害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1],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日渐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94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共37例,占ADR报告数的19.1%。我们对所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调查分析,对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药品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核对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25例(占67.6%),女性12例(占32.4%),男女之比为2∶1。年龄3~86岁,平均年龄达48.9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5.9%,18~60岁15例,占40.5%,小于18岁者5例,占13.5%。2.2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58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比例为1.29:1。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占51.90%。抗生素类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6.08%,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40.35%和19.30%。ADR中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占36.47%。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所使用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探讨其ADR产生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2013年间的173份上报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采用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比和分析。结果 173例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ADR居前3位为:香丹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最多见;多发生在输注过程中,为速发型;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有关。结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时应结合药理作用和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合理区分和选择,提高用药水平和准确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唐雪生  刘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9-J0050,J005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ADR报告329例,分别从药品种类、ADR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329例涉及172种药品。抗菌药物56个品种,ADR175例,占总例数的53.19%;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27例),占总例数的38.6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16例),占总例数的35.26%。〉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23.40%)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79例ADR中男性271例,女性308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313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长沙市2011~2013年各单位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6.15%。长沙市ADR/ADE报告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2年是报告数急剧增加的一年。2012年、2013年严重ADR/ADE比例均在10%以上。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ADE涉及84个生产厂家的55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5个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ADR/ADE频率居前10位。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应当充分重视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ADE,进一步加强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57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进行分类统计.结果:572例ADR报告涉及药物共190种,其中抗生素63种,占涉及种类3316%;消化系统的ADR最多,有214例,占总例数的3822%.结论:加强药物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米索前列醇片不良反应(ADR)特点.方法 分析重庆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4-2019年米索前列醇片ADR数据.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米索前列醇片ADR案例1463例,20~40岁女性是主要人群;米索前列醇片的不良反应前5位依次为全身性、皮肤、胃肠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用药原因和给药途径是ADR累及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和谐医院的实现。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门诊处方中的356份退药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改变、医保因素、重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高达57.3%,其次为抗病毒药及生物制剂。药物用量不当、联用不当及重复使用是本组44份因不合理用药引起门急诊患者退药的处方的3大主要原因;退药处方涉及〈12岁和〉65岁患者的数量加起来占总数的45.8%。结论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东莞市ADR中心2009年收集的120例头孢曲松钠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孢曲松钠ADR以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占75.8%,其次为双硫仑样反应(6.7%)、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继发感染等;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3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静脉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28例(92.92%),用药后2h内出现的比例较高,为60.91%,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和精神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门诊处方退药92例中所涉及的药物名称、类别.剂型以及医师填写的退药原因作汇总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药品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补益类中成药、心脑血管类药物。退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差,因不良反应退药占退药总数的63.0%;其次是不合理用药、经济原因、重复取药、患者拒绝用药、患者药物禁忌症等因素。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监督.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某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47例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在4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最大,有既往过敏史者、合并用药、溶媒选择不当因素各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反应为主。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相关危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药品标记情况,确保摆药核对的准确性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药房摆药中405种药片或胶囊的标记情况,并就药品标记对摆药核对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药片或胶囊药品中有标记的药品为132种,占32.6%,其中标记对核对有较大帮助的药品仅有88种(占21.7%);没有任何标记的药品有273种,占67.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2009年有关喹诺酮类药物ADR116例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中,37例(44.58%)联用2种以上药物,83例(71.55%)静脉滴注发生ADR。喹诺酮类ADR涉及9个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居首位,55例(47.41%);其次加替沙星18例(15.52%)。ADR临床具体表现占前4位的为皮肤黏膜损害(大多为过敏性皮疹)、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其中,以皮肤黏膜损害居首位,为43例(37.07%)。结论喹诺酮类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1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自然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占59.59%,高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也较为严重;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针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9年抗感染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资料显示 ,1998~ 1993年 ,全国 40家综合性大医院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购药金额的比例约为 40 % ,其常用药品大多进入前 10 0位用药金额排序 [1 ]。另据报道 ,1996~ 1998年 ,北京地区 43家大中型医院抗感染药物消耗金额占全部药物金额的比例由原来的 40 %下降到30 % ,抗感染药物的金额仍稳居药品分类大类位次之首 [2 ]。本文对我院 1999年抗感染药物用药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1 资料来源取自我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数据库 ,以 1999年全年抗感染药品购进数量和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