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2.
大豆施用粉煤灰磁化肥增产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试验表蝗:粉煤灰磁化肥在大豆上一般用量为49kg/667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5.9%,增产23.7kg/667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增产15.2%,增产15.2kg/667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5%,增产4.9kg/667m^2,比未磁化粉煤灰复混肥增产2.4%,增产2.8kg/667m^2。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66.4kg/667m^2。大豆产量为13.03kg/667m^2;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49kg/667m^2,大豆产量为127.18kg/667m^2。  相似文献   

3.
对两系晚杂培两优288进行了旱育抛栽密度、氮肥施用量及氮肥运筹比例等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288在浙江常山旱育抛栽种植,抛栽密度以25~35苗/m^2为宜,纯氮用量应控制在150.00~168.75kg/hm^2;氮肥运筹要注意穗粒肥的施用,其中基肥、蘖肥、穗粒肥之比以3.5:3.5:3.0为宜。  相似文献   

4.
N肥增效剂在玉米示范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肥增效剂“肥隆”与尿素按比例配合施用的试验示范,明确了增效作用和施用方法,玉米增产726.0-1392.0kg/hm^2增产幅度为7.2%-19.8%。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钟  郑祖平 《杂粮作物》2000,20(2):23-27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4项密肥措施,即密度、氦肥、氮肥、磷肥、钾肥4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与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产量〉6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为55222.5 ̄56925.0株/hm^2,施尿素539.1 ̄608.6kg/hm^2,施磷肥,施钾肥为273.7 ̄305.4kg/hm^2。  相似文献   

6.
改变腰曲背手工插秧为机械抛秧,生产效率提高20倍,稻谷增产8% ̄10%,每666.7m^2增收100元,综合效率十分显著,经试验示范,探明机械抛秧的配套高产技术为:培育矮壮不串根的盘秧;整地平烂净,湿润抛栽;梭形路线作业,合理调控抛秧量;湿润立苗峰浅水分蘖,发足80%穗数苗烤田,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  相似文献   

7.
在土壤肥力中等,配施P2O5为6kg/667m^2、K2O为3.75kg/667m^2的条件下,双季稻田免耕栽培饲用裸大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每667m^2施纯N7.5kg,且基肥、分蘖肥各半的处理最高,高产原因是该处理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多,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因而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裸大麦秸杆富含钾素,秸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8.
早稻塑盘秧抛霜与旱育秧抛栽相比,塑盘秧的秧苗素质,抛栽方法和空间利用上有比较多的优势,可增产1009.72kg/hm^2,节本增收1851.20元/hm^2。  相似文献   

9.
在名优茶生产园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封园时施菜籽饼750kg/hm^2,并埋入当年覆盖的稻草7.5t/hm^2和杂草,春茶萌芽前半季催芽肥处理方式为佳,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为春对花生根瘤形成和产量的影响,在汝南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了试验,粉煤灰磁化肥在花生上一般用量的840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4.5%,增产729kg/h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增产6.9%,增产240kg/h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7%,增产165kg/hm^2,比未磁花粉煤灰复混肥增产3.3%,增产120kg/hm^2。最高产量为  相似文献   

12.
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麻留种高产优质栽培的播期,密度,施肥技术和留种红麻高产优质的生育规律,经济性状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红麻留种的适宜播期,直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移栽在8月上旬。直播定苗1.0-1.5万株/667m^2,移栽定苗1.2万株/667m^2。施肥量氮素20-25kg/667m^2,磷素10-12kg/667m^2,钾素18-20kg/667m^2,施肥原则;前控,攻中,后补。对留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3.
麦后夏播油葵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麦后夏播油葵的品种筛选、种植密度及施肥试验等,研究影响夏播油葵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高产油葵杂交种G101产量达2463.0kg/hm^2,比其它品种增产8.7%~55.2%。夏播油葵适宜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蕾期追施氮磷肥比花期追施增产11.8%。  相似文献   

14.
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玉 《中国稻米》2001,7(4):21-21
福建省尤溪县春烟常年种植2334~3000hm2,为了实现烟粮双丰收 ,1999~2000年我县与福建省农科院《籼型超级稻组合选育和栽培体系》课题组合作 ,将汕优明86和特优70作为烤烟后作中稻的主栽组合 ,2年全县共推广3200hm2。一般单产600kg/667m2左右 ,其中在溪尾乡埔宁村建立高产示范片 ,2.8hm2 和2.9hm2 汕优明86平均单产641.2kg/667m2和734kg/667m2,最高一丘单产达867.9kg/667m2;3.4hm2 和4.1hm2 特优70 ,平均单产707.7kg…  相似文献   

15.
鲁中丘陵山区花生5000kg/hm^2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鲁中丘陵山区春播地膜覆盖花生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施用量优化模型,获得期望目标5000kg/hm^2以上的配套措施为:密度135000 ̄150000穴/hm^2;施用有机肥45000 ̄75000kg/hm^2,尿素112.5 ̄187.5kg/hm^2,过磷酸钙375 ̄450kg/hm^2,硫酸钾180 ̄300kg/hm^2。  相似文献   

16.
覆膜穴播啤麦追施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质淡灰钙土地区种植覆膜穴播啤酒大麦,在基施尿素11.8kg/亩,五氧化二磷10kg/亩,有机精肥300kg/亩基础上,追施氮肥原则“少吃多餐”分次施肥,追施氮肥种类以碳铵为主,分3次追施,分别追施纯氮7.6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40%碳铵,10.5kg/亩的20%尿素。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东北地区1992年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做了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龙142,哲单10和长单42五点平均产量分别为10509.7kg/hm^2,10625.8kg/hm^2和10523.1kg/hm^2,较对照四单8分别增产12.3%,13.4%和12.5%;较对照龙单9增产分别为14.8%,16.1%和15.0%。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于其它品种,可在各参试占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为摸索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绵阳25号的高产潜力,按1994年该品种田间回归设计试验优选的667m^2产500kg综合栽培模式并结合供试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需肥特点,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着重增加肥料的平衡投入,并改进施肥方法,在691.7^2面积上,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每667m^2产量达603.5kg,籽粒粗蛋白含量13.49%,其肥料投入产出比为1:9.68,667m^2获纯利903。  相似文献   

19.
李艳  辛宏宇 《杂粮作物》1999,19(5):40-41
为确定生化有机肥对玉米增产的适宜用量,试验设3个基施用量,以常规施肥方法)基施磷酸二铵150gk/hm^2)为对照。结果表明,基施生化有机肥375~600kg/hm^2,产值可增加7.0%~17.4%。从产量结果看,基施生化有机肥75kg/hm^2,可以替代基施磷酸二铵150kg/hm^2。使用生化有机肥不仅可以部分代替化肥,具有改良土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4因子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14%,甘蔗产量高于75t/hm^2和产糖量高于10.5t/hm^2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不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0.80-0.85m,氮肥(尿素)最适宜用量为0.6t/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