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可产生神经毒素和致水肿毒素,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及血管,引起断奶仔猪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此将该病称为水肿病。该病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发于仔猪断奶后1~2周。  相似文献   

2.
仔猪水肿病又称溶血性大肠杆菌病,俗称仔猪摇摆症,是由某些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散发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为特征,是目前养猪业中对断奶仔猪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疾病,又名猪胃肠水肿。一般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本病在中国较多地区有所发生,死亡率较高,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仔猪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饲料利用效率高等特点。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仔猪体质量(体重,下同)、缩短仔猪体质量达25kg  相似文献   

5.
哺乳仔猪是指仔猪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约1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此时死亡率很高,约占猪死亡总数的60%~70%,因此,加强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时间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断奶仔猪指的是从断奶到育成猪,体重达到23kg左右的仔猪。断奶是小猪生活中的大转折点。断奶仔猪是生长仔猪发育最强烈、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最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阶段,从断奶到70日龄左右,是断奶仔猪的育成阶段。仔猪断奶以后营养改变,由吃液体母乳改变固体生干饲料,其次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从依附母猪的生活改为安全独立生活,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保持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10%~25%。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时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凝难病症之一。目  相似文献   

8.
严松奎 《湖南农机》2011,38(9):202+204
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的哺乳期一般为28 ~56d,超早期断奶为21d,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代谢最旺盛、对营养物质最敏感的阶段.断奶是仔猪出生后第二次应激,仔猪断奶后完全依赖固体饲料,但是消化饲料的酶液还没有健全,这是很大的营养应激,此外,还有环境变化和心里方面的应激,这些综合因素容易造成仔猪生长停滞或下痢,平稳过渡是饲养断奶仔猪的关键.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打好这一基础,对加速猪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仔猪腹泻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群之一,也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1~3月龄,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断奶后10~15d内的仔猪多发,有的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  相似文献   

10.
无论散养,还是集中规模养殖,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的危害匀居首位,仔猪腹泻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规模化猪场和养殖大户为了提高母猪产仔窝数和产仔数,采取仔猪产后21d、28d、35d早期断奶方法,但是仔猪早期断奶也会带来仔猪生理和病理的一些应激反应,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其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据报道,断奶后7d腹泻率为0.6%,8-13d增至32%,14~17d增至41.4%。22~28d降到8.4%。断奶后死亡率为20%~30%。存活下来的仔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总增重下降约33%,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农村养猪不论是零散户、专业户还是规模户,  相似文献   

13.
哺乳仔猪虽具有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等特性,但由于出生时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因而易发病难养育,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的体质量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4.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称为“猪油皮病”或“仔猪油性皮脂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油脂样渗出,表皮脱落、溃疡及体表结痂,严重者导致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该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仔猪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分为猪金色葡萄球菌皮炎和猪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皮炎两种。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运动失调、接触敏感、惊厥、声音嘶哑、眼睑和头部水肿。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见的病原菌有02、08、0138、0139、0141等群。该病多发于同窝仔猪中体格健壮、生长快的猪体,未断奶的仔猪和肥育猪很少发生。发病率为30%左右,但死亡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6.
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断奶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断奶后饲养管理跟不上。仔猪断奶后腹泻综合症发病逐年上升,据几家大型猪场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达到10%~20%,有的高达40%以上。发病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很容易激发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产房工作是规模化猪场重点工作中的重点,它一方面要提供合格优良的断奶仔猪保育,另外还要提供合格的母猪配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猪断奶前的死亡占现代规模化猪场猪只死亡的很大一部分,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处于哺乳期的仔猪,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常常出现不可避免的死亡损失,给养猪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产房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健壮的仔猪保证猪场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是造成新生仔猪腹泻和断奶后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大肠杆菌在肠道是正常菌属,但也可致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多属于一些特定的血清型,并产生某些非  相似文献   

19.
朱志辉 《湖南农机》2007,(5):147-147,149
通过添加酸化剂调控日粮酸度来调整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已成为改善仔猪营养状态,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88头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成2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添加有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的基础日粮;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猪。试验期为18天,实验结束,称取每个重复仔猪的重量,统计每个重复组的日均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提高采食量(p0.05)和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仔猪料肉比(p0.05)。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