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杂优组合汕优63作再生稻已种植多年,丰产性能逐步退化,为了寻找新的再生稻组合,1997年拱桥镇农技站承担了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与福建农业大学共同联合组织的《高产抗病再生稻杂优组合筛选鉴定》试验项目,现将该试验小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品种组合I优838、汕优669、汕优86、特优63、冈优22、汕优多系一号、冈优多系一号、特优669、汕优149、特优813、汕优63(CK)。2、试验设计本试验设三次重复,每个重复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3.33m‘(0.02亩),插秧规格20cmX17c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二、试验过程1、试验地点.试验田选择…  相似文献   

2.
两优航2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SE21S与航2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稻新组合。2006年省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493.8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2007年引进福建省新品种中试基地的—个点建瓯市小松湖头村示范种植,种植面积0.133耐,平均实割产量570.1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5%。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垩白粒率80.0%,垩白度15.6%,直链淀粉含量18.3%,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来源水稻新品种“世纪137”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根据舢粳杂交稳定的“非F1优势”的理论,以舢粳杂交材料复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其组合是矮窄/姬糯//C98/玉米稻///434大穗/FR1037。全生育期130d左右。1997年通过省区试。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增产潜力较大的突出优点。二、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单产7500~8250kg/hm2,高产田单产11100kg/hm2。1994年进行品比试验单产7425kg/hm2,比对照种荆糯6号增产11.4%,比78130增产16.5%。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比满仓515增产6.8%,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闽侯县1989年开始示范培植再生稻,至2006年累计培植成功再生稻1·42万hm2,总产3·1万t,推广培植再生稻已成为闽侯县中稻区增产粮食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闽侯县再生稻当家品种汕优63已种植多年,其丰产性,抗性退化,头季稻米质变劣,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强的品种(组合)替代汕优63。针对这一课题,闽侯县近几年陆续引进两优2186、特优航1号、D优6号等组合进行示范试种再生稻,其中以D优6号田间表现最佳。2006年在荆溪镇、关西村用D优6号组合示范种植再生稻6·67 hm2,经实割验收头季稻平均产量603·7 kg/667m2,再生…  相似文献   

5.
优6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和高异交率优良不育系D62A作母本,同内江市农科所的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而成,1993年定型。经几年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猪瘟病,适于四川、河南、湖北、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一季中稻及再生稻区种植。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河南、陕西、云南、湖北等省示范种植30多万hm’。(-)产量表现该组合1993年大区试验,平均7771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1994年双列杂交,三次重复,平均9675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1994年冈.D型协作…  相似文献   

6.
汕优047是四川省农科院用珍汕97A×成恢047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3年寿宁县从四川省大邑县种子公司引进,1994年全县种植面积400hm2,1995年全县种植面积1000hm2该组合通过3年来的试种、示范和推广表明,是个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性较好、高产稳产的新组合,可在寿宁县中低山区作单季中稻大面积推广。一、产量1993年参加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在9个参试组合中产量居首位,平均93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g975kg/hm2,增产11.6%,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和1995年再次参加本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150…  相似文献   

7.
(1)特优524:汕头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R524(明恢63/特青)组配而成的早籼中迟熟杂交稻组合。1994、1995两年参加省早稻区试,单产分别为7252.5kg/hm2,7297.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9%和6.55%,均未达显著水平。米质外规定级为早稻四级。稻瘟病全群抗性比78.3%,白叶枯病7级为感。全生育期早稻130天,与汕优63相近。1996年全省试种面积1.2万公顷,适宜广东粤北以外地区作早稻种植。由于该组合不育系在外界条件适合时,有少量自交结实现象,因此制种要特别注意选用纯度高的不育系,以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2)优优4480:广…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稻—再生稻年亩产吨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开始,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研究并实施了“汕优63再生稻年亩产800~1000公斤(公顷产量12~15吨)[其中再生季亩产350~4O0公斤(公顷产量5.25~6吨)]规范栽培技术模式”,经多年多点试验和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稻田示范验证,具有实用性强、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应用效果及主要配套技术介绍如下。(-)应用效果1991年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文峰村采用该技术模式连片示范种植135hm2(其中洋面田67hm2,山城烂泥田34hm2山排梯田34hm2)。头季稻经省市县有关专家验收,平均单产10325kg/hm’,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优质水稻新品系88-16为母本与高产品种特青杂交,按系谱法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质高产抗病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凉籼3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生产性能.米质达部颁优质标准特级,获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奖;区试产量9198kg/hm2,较汕优63产量9231.75kg/hm2持平,凉籼3号作为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产量水平达到了杂交稻汕优63的水平;凉籼3号叶瘟4~6级,颈瘟5级,稻瘟病抗性较对照汕优63提高3~4个等级.截至目前,该品种已示范推广8万余hm2,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品种的育成及推广,为四川省凉山州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为“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汕优10号是桐庐县主栽杂交稻组合。但是其制种难度较大,单产徘徊在1500kg/hm2左右,成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针对汕优10号制种父本密阳46分蘖偏弱、花时偏早的特点,1993~1996年我们进行了汕优10号夏制母本撒直播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提高母本有效穗,提高制种产量。(一)试验研究与示范1.试验经过试验在本县良种场、农科所、富春江镇和百江镇进行。土壤为砂壤上,肥力中等偏上,pH值为6.5~6.8,供试材料为珍汕97A×密阳46。先进行母本撒直播制种的不同播种量、不同播差期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33m2,三次重复;设母本撒…  相似文献   

11.
协代9516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为浙江省"8812"工程之成果,已于1999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我区1996年引入,经3年试种和大面积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肥抗倒、分案力强、穗型大、结实率高、米质优、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适宜我区作连作晚稻种植。(-)产量表现1996年我区引入试种0.54hm2,平均单产521.0kg/667m2,其中一丘0.15hm2,单产565.4ks/667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6.2%。1997年大面积连片示范7hm',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平均单产452.6kg/667m',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9.4%。本区三个品试点…  相似文献   

12.
两优37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37S与R1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6年在武夷山市的武夷、洋庄乡等地试种,2007年在北部山区大面积推广,表现产量高、米质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1产量表现根据两优3773的生育期特点,它能充分利用武夷山市北片三大乡镇稻田的光温条件,2006年在武夷山市洋庄乡设3个示范点:其中洋庄村示范0·15hm2,平均产量612·0 kg/667m2,比汕优63增69·4kg/667m2,增产12·8%;大安村示范0·14 hm2,平均产量542·6 kg/667m2,比汕优63增48·0 kg/667m2,增产9·7%;东村…  相似文献   

13.
湘中地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吕章  李丹 《作物研究》2006,20(2):167-16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深受农民的青睐。2005年,双峰县再生稻面积3000hm^2,平均产量2800kg/hm^2。其中印塘乡新泽村贺某种植培两优E32,面积0.4hm^2,头季稻产量10200kg/hm^2,再生季产量5040kg/hm^2,两季合计达到15240kg/hm^2。  相似文献   

14.
特优202是漳州市农科所2002年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龙特甫A和恢复系漳恢202配制的优质、高产感温型杂交早籼新组合。2004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537.9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8%,达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94.45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参加漳州市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4.9kg/667m^2,比汕优63增产6.95%。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E02)。  相似文献   

15.
特优航 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以龙特甫A与利用航天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一号配组而成的籼型晚稻新组合 ,于 2 0 0 2年 1 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优航 1号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6 92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66% ,2 0 0 1年继续参加省晚稻区试 ,平均单产 7 0 0t/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9 5 6%。2 0 0 1年在闽北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区试 ,平均单产 8 2 8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8%。 2 0 0 2年在建瓯市示范种植1 5hm2 ,平均单产 7 99t/hm2 ,比ck (汕优 63)增产 9 2 %。该…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田间设计试验地点,设在清流县温郊乡桐坑村,海拔420m,纬度25°4',土壤属于沙质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参试组合为汕优多系1号,特优70、特优63、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中稻─—再生稻模式。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m2,小区之间间隔30cm,试验区四周种植保护行。插秧规格:株行距23cm×23cm,每丛2本,每小区244丛。3月15日播种,播种量15kg/666.7m2,4月20日移栽,秧龄35d,采用湿润育秧。再生稻田桩高度40cm。2.施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均按当地正常习惯水平头季稻本田每666.7m2施纯…  相似文献   

17.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在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了头季稻施氮量和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与头季稻施氮量(纯N 0~240 kg/hm2范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头季施纯N 0~180 kg/hm2条件下,与促芽肥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施氮量越高,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施用量要求越少。从头季稻与再生稻两季高产和经济施肥的角度考虑,以头季稻施纯氮120~180 kg/hm2,再生稻促芽肥施纯氮135 kg/hm2为佳。  相似文献   

19.
培两优93是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籼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2年、2004年分别通过湖南、广西审定.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单产9190.5kg//hm2,湖南省超级稻区试平均产量10398kg/hm2,一般产量9000kg/hm2,米质好,搞稻瘟病,全生育期132d左右,比汕优63短5.7d.  相似文献   

20.
辐优63是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辐南A与明恢63测配选育而成的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力强的三系系籼组合,经区试鉴定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表现好,一般亩产550~700公斤,高的达780公斤。特别在山区种植比汕优63增产明显,抗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号和汕优63,是丘陵山区作中稻、湘中、南双季稻区作晚稻较理想的接班组合。1989年通过怀化地区品种审定,“八·五”期间列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6年参加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65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号增产3.7%。1987年参加省中籼区试鉴定。平均亩产5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