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龙江省桦川县梨丰乡南林村农民曲万昌1987年在市农委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甜菜高产攻关组指导下,按统一制定的技术方案种植的14亩甜菜,总产达66080公斤,平均亩产4720公斤,比全市甜菜平均亩产增产3.72倍,创造了全市甜菜单产和亩效益的最高纪录。他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做法是:1.选好茬 细整地。根据甜菜对地势和茬口的要求,选择了地势平坦、  相似文献   

2.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索我场甜菜高产高糖的栽培技术措施,在我场六队连续三年进行栽培技术示范。1984年示范面积216亩,亩产3457公斤,比全场平均亩产低1.6%,含糖17%,与全场基本相等;1985年示范面积307亩,亩产3728公斤,比上年增产7.84%,比当年全场平均亩产增10.57%。由于当年降雨偏多,糖份含量低于16%,略高于全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6.
建阳县良种场以往杂交稻不育系的繁殖亩产量徘徊于50多公斤,小面积最高亩产量101.5公斤。1989年承担省繁不育系65.6亩,其中高产示范田5.2亩,亩产132.3公斤,比其余60.4亩的平均亩产84.2公斤增产了48.1公斤。一、增产的原因收获前,对示范田和一般田分别测产,每类田取三个点,每个点取10丛,其结果见表一。  相似文献   

7.
1985年我区甜菜生产喜获丰收。全区甜菜种植面积102,700亩,总产达到161,366吨,比八四年增加57,100吨,比78年增加14万吨,亩产平均1,571公斤,比84年多127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八个主要甜菜生产县,出现了县县都增产的喜人局面。应县、阳高、天镇、山阴、怀仁、朔县等六个县都进入万吨县的行列。其中,应县总产达到62,000吨,占全区首位,朔县种植甜菜8,400亩,获得亩产1,838.5公斤大面积增产水平,是全区单产最高的一个县。应县杏寨乡8,000亩甜菜总产达到15,000吨,大面积丰产的1,000吨村有35个,其中天镇县上吾其,阳高县夏家场、李官屯、朔县小代堡、应县南马庄等村甜菜总  相似文献   

8.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9.
我县自1986年从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引进苎麻良种——湘苎二号以来,经过二年的示范推广,现已发展到1000多亩,其中种蔸繁殖的老麻(二龄)亩产196公斤,比本地推广品种高35公斤,1987年采用种子繁殖新扩1000多亩,平均亩产75公斤以上,比地方良种增加30公斤,其高产性状已为越来越多的麻农所承认,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601”是三明市农科所以78130与CQ064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三明市农科所在本所沙壤田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同年在我县南口乡摘穗倒种,19、89年该乡井龙村试种1.6亩,亩产干谷455公斤;黄潭乡农技站试种1.18亩,平均亩产466公斤,比78130亩增产57公斤,增产12.33%,亩日产量比78130高0.51公斤。我县良种场区试结果折亩产419.17公斤,比对照79106亩增19.17公斤,达极显著水平。三明市联合区试8个点产量  相似文献   

11.
花生覆膜栽培在我县已有六年的时间,80到86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1.28万亩,平均亩产346.2公斤,比对照亩增117.6公斤,增产52.6%,其中千斤以上地块2011亩,最高亩产703.5公斤,全土层35厘米左右的中低产田覆膜11.6万亩,平均亩产292.5公斤,比对照亩增105.5公斤,增产56.4%,总增荚果1223.8万公斤,总增收673.09万元,纯增收670.16万元。本文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湖南省种植杂交早稻481.42万亩,比1988年扩大94.12万亩,总产21.04亿公斤,平均亩产437公斤。 在连续遭受几次阴雨寡照不利气候影响的条件下,杂交早稻比常规早稻较好地经受了考验,显示出明显的增产优势。据省、地两级联办的14个基点验收924亩杂交稻,平均亩产511. 6公斤,比常规稻增产10.3%。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双峰县大林乡,示范5019亩,平均亩产578.8公斤,比常规稻亩增66.2公斤,增产12.9%。 杂交早稻增产的原因,除各级领导重视外,在栽培技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改进了浸种催芽和育秧技术。普遍推广了强氯精消毒,温水浸种,多起…  相似文献   

13.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14.
<正> 北京南郊农场在麦茬及中茬水稻试验成功的机播旱育抛秧种稻法,89年有12亩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118.1公斤,有40亩抛秧中稻平均亩产515.4公斤,比对照增产79.1公斤。90年6月6日北京市抛秧种稻协作组主持在南郊农场召开了全市抛秧示范现场会,来自  相似文献   

15.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依安县试验种植了地膜覆盖甜菜1809.8亩,结果平均亩产1600多公斤,比同条件下的直播甜菜增产42.4%,含糖提高0.38度,亩产糖增加45.9%。分析其增产原因有:①覆膜可提高土壤温度,因此可比直播的提前6天出苗,可延长生育期12夭,增加积温120℃,日照增加50.3小时;②由于地膜覆盖可提墒、保水,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为甜菜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生长势强,平均株高较直播增加10厘米,叶片数较直播平均  相似文献   

17.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18.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20.
大荔县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86年全县23.9万亩棉花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量67公斤,比上一年增产33.7%,亩增皮棉16.9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增产24.1%。全县27个植棉乡镇中,有8个乡亩产超过75公斤,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