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与要求 1.1都市农业的提出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及农业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广州市的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进行,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率先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效益农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和突破,在全省作了最佳表率。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机》2010,(8):8-11
这些年来,广州市的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进行,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率先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效益农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和突破,在全省作了最佳表率。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大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成为"领头羊",率先在当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农业机械化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大中城市在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与时俱进,大力进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即着力促进农机装备更新,不断增加农机先进科技含量,才能切实加快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以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发展模式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都市农业具有促进城乡交融、强化城市生态系统生活服务功能、创建宜居生态环境、构筑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等独特功效.为城乡一体化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一个展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从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启示及现状出发,阐述了武汉都市农业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阻碍因素;通过吸收国内外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的经验,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思路;提出了多部门协调建立农业财政投入体系、强化产业运营模式4环节、落实土地流转规范化、注重科学技术的输入与输出、加快农业生态旅游板块步伐等措施,来加快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都市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安全,在以广州市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水果、蔬菜、花卉等为特点的现代都市型农业逐步彰显其活力,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设施农业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优势,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与都市农业一起越来越频繁地被提起,规范发展设施农业,将设施农业做强做好,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中之重。为此,在"水稻上台阶、特色创一流"调研活动的基础上,本刊又拓宽对设施农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发展都市农业必须推进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分析都市农业的兴起及其发展特征,指出发展都市农业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提出了7条推进都市农业装备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都市农业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而不断成长的。都市农业是为了调和城镇化所导致的城镇与环境、人类与自然持久的冲突与矛盾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在人口与经济高度密集的都市区域进行带自然之绿色的农作业,满足城镇居民获取新鲜的农产品、享受舒适的绿色环境和体验纯朴的农耕文  相似文献   

10.
都市农庄是工农、城乡融合过程中都市农业发展的一种实体形态。本文通过对无锡都市农庄总体规划思路及内容的探讨。指出我国都市农庄的总体规划应在把握宏观背景的基础上。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有节的进行资源配置、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经营运作等专项内容研究,引导农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周边农户(民)收入。本文探讨的思路内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同类农庄、加快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为例,阐述了城乡统筹发展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各种要素双向流动、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一种社会系统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不仅强调城乡经济一体化,同时要求城乡社会各项事业一体化,包括经济布局、科教文卫事业、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为此,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最终打破中国社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必将迅速提高,并对城区、城郊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简称城市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等3大因素将加快城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为此,分析了城市农业特点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粮油、蔬菜、肉类、瓜果主要产区。全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市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围绕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益开发,更新开发理念,强化政策措施,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建设一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新泰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机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运河 《农机化研究》2012,34(2):246-249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市场机制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共同作用以及政府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经营模式。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不断涌现,促进了农机化的长足发展。为此,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传统农机经营模式在计划经济阶段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合以市场经济为主体条件的农机经营模式—农机服务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观光园在城市公园中悄然兴起,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使园区具备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可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关键点进行研究,从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角度出发,细致分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产业和休憩三项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邓世堂 《湖南农机》2012,39(1):22-23
农机是否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作业,不仅仅与农村的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联系,更多的是联系到了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到了农业机械化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全面得发展.所以,安全生产责任明确;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农机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完善农机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郭婉莹 《农业工程》2018,8(9):130-132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一种融合了生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等内容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促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渠道。该文从政策与理论的健全、产业化发展以及挖掘多功能等角度来提出了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松滋市地处武陵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市。该市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积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新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思路,强化开发管理,为松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现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循环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邱硕  王宇欣 《农业工程》2016,6(5):35-43
运用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建立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沧州市14个县(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有效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并借助ARCGIS10.0平台,测算并分析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处于较良好水平,各县(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效DMU占到60%、88.57%和14.29%,多年平均分别在1.216 2和1.449 1和0.938 3左右。综合技术效率空间变化呈现低效双中心由西部向东南部海兴县、东光县过渡的格局。1995—2014年循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值都>1,年均增长率为12.53%。2005—2014年,技术进步是主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综合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TPF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循环型农业作为今后沧州市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经营,确定最优的农业投入产出比,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