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生防真菌,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和蜱的防治。在侵染宿主的同时,球孢白僵菌分泌大量孢外水解酶,如孢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这些酶类不但能够降解宿主表皮,而且被认为是菌株致病性的关键决定因子。为获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方法,选取实验室分离鉴定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测定菌株的孢外水解酶活性和菌株对小亚璃眼蜱的致死率,并对球孢白僵菌的毒力和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无相关性,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呈现负相关性。本研究为蜱生防高毒力菌株的筛选以及酶活性的初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株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小牛蜱的致病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用于防控微小牛蜱的高毒力菌株,本试验从野外微小牛蜱饱血雌蜱体表分离出一株白僵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确认该分离株为球孢白僵菌.致病力研究表明,当孢子浓度达到108孢子/mL,该菌株对微小牛蜱饱血成蜱的致死率即可达到100%,为微小牛蜱的生物防控试剂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用于生物防治的白僵菌菌株和家蚕来源白僵菌的关系,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白僵菌生防菌株Bb10和收集自广西象州、宜州、环江等蚕区的4株家蚕白僵菌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进行比较。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象州寺村镇的家蚕白僵菌Bb9和广西生防白僵菌Bb10均为卵孢白僵菌;象州中平镇的家蚕白僵菌Bb3和环江家蚕白僵菌Bb12为球孢白僵菌;宜州家蚕白僵菌Bb11为小球孢白僵菌。上述5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量、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对家蚕的毒力存在差异。生长最快的是Bb9菌株和Bb10菌株,且二者的菌落形态均呈棉絮状,但Bb10菌株的分生孢子较Bb9菌株的分生孢子要大很多;产孢量最高的是Bb10菌株和Bb11菌株;Bb3菌株对家蚕的毒力最强,Bb9菌株和Bb10菌株的毒力相对较弱。上述结果暗示广西蚕区白僵病的病原来源非常复杂,部分蚕区的家蚕白僵菌与生防用白僵菌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作为家蚕白僵病的溯源和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白僵菌与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初步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广州市森林保护用生防白僵菌Bb2、华南农业大学保存生防用白僵菌Bb7以及收集自广东省化州蚕种场、化州市笪桥村、翁源县硝村等蚕区的3株家蚕白僵菌分离株(Bb8、Bb13、Bb14),分别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比较,为开展家蚕白僵病的病原溯源和防控研究,以及为评估蚕区使用白僵菌农药对养蚕生产安全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上述5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量、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生长最快的是Bb2菌株,产孢量最高的是Bb8菌株和Bb13菌株;2株僵蚕蛹来源白僵菌Bb8、Bb14的分生孢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球形或近球形,二者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研究结果还显示部分蚕区的家蚕白僵菌与生物防治用白僵菌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学特征相似性,而相同地区的家蚕病原白僵菌也存在差异,这暗示广东蚕区家蚕白僵病的病原来源复杂,对于2株生防用白僵菌菌株Bb2、Bb7是否为家蚕病原白僵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蚕三种白僵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本校的蚕病实验室收集寄生家蚕的白僵菌中,分离出球孢、小球孢和卵孢三种白僵菌.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为球形或卵形,前者孢子较大,且菌落呈平绒状,并逐渐由白变黄;后者孢子较小,菌落后来形成乳粉状孢子层.卵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多亚圆形或椭圆形,且大小开差较大,菌落表面高低不平,白色,后期形成粉状.小球孢白僵菌菌丝体,从病蚕节间膜生出,而球孢和卵孢白僵菌全身布满菌丝层,但以卵孢白僵菌生长速度为快.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病蚕血液中有芽生孢子.且球孢白僵菌特多.而卵孢白僵菌病蚕血液中芽生孢子极少.其中以卵孢白僵菌致病力最强.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较弱.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推广和应用最为成功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多年以来一直利用白僵菌进行玉米螟防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白僵菌ITS序列快速进行种的鉴定,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准确的研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8个白僵菌菌株都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其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7.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研究了高水分苜蓿单独青贮(对照组)和添加蔗糖(蔗糖组)青贮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蔗糖添加剂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好氧细菌数量(P<0.05)。子囊菌门是苜蓿原料和两组青贮中相对丰度最大的真菌门,担子菌门次之;莫氏黑粉菌属和链格孢属是苜蓿原料上的优势真菌属,而白僵菌属是两组青贮中最丰富的属,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蔗糖组中白僵菌属、曲霉属和青霉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24.59%、1.49%和0.22%。南极莫氏黑粉菌和互隔交链孢霉是苜蓿原料上最丰富的真菌种,而球孢白僵菌主导两组青贮中真菌菌群,黄曲霉相对丰度较低。球孢白僵菌和黄曲霉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呈反比,与氨态氮、丁酸和乙酸含量成正比。综上所述,蔗糖添加剂组发酵品质良好,南极莫氏黑粉菌主导苜蓿原料上的真菌菌群,而球孢白僵菌主导高水分青贮中真菌菌群,添加蔗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球孢白僵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8.
为选择出适宜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原蝗虫的最佳病源微生物农药,本文选择了0. 4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SC、2. 5%绿僵菌OL、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治试验,比较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病源微生物农药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速效性好于蝗虫微孢子,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 01%和84. 12%,显著高于蝗虫微孢子的防治效果;而蝗虫微孢子持效性好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药后30d防效为72. 32%,且残存蝗虫感病率30d时达到70. 01%,显著高于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蝗虫感病率。  相似文献   

9.
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绢丝昆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家蚕易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疾病。通过观察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血淋巴黑化程度的变化、家蚕血淋巴蛋白SDS-PAGE分析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的胶内活性染色分析,研究球孢白僵菌感染对家蚕血淋巴黑化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感染会激活家蚕血淋巴的黑化反应,参与对真菌的免疫应答。SDS-PAGE分析显示,接种球孢白僵菌后120 h内家蚕血淋巴蛋白未发生明显的水解。胶内活性染色表明,家蚕血淋巴中存在一种白僵菌诱导型蛋白酶抑制剂SI-3,其抑制活性随着感染进程的推移而略有变化。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病原性真菌与家蚕的互作关系,发现新的抗真菌分子,而且对农林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鸡皮刺螨是中小型蛋鸡场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以往养殖户都采用有机磷农药或其他兽药进行防控,对人畜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验证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患病鸡群分别采用球孢白僵菌和辛硫磷进行杀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 A组(球孢白僵菌组)用药后5 d、10 d、15 d和20 d时螨虫减少率分别为59.6%、74.1%、76.6%和82.7%,B组(辛硫磷组)用药后5 d、10 d、15 d、20 d时螨虫减少率分别为86.8%、85.2%、85.4%和75.1%,两组在用药后10 d、15 d、20 d时螨虫减少对比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具有较好驱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