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②青土湖水域面积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大;③青土湖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④地表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大。综治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青土湖生态变化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民勤青土湖生态恢复的影响和近年来青土湖生态状况,利用民勤县水务局和民勤县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青土湖生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大;青土湖水域面积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大;青土湖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地表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大。综合治理以来,民勤县青土湖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得到一定改善,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和青土湖生态变化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遥感手段对塔里木河干流1990-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过程进行了分析。1990-2016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明显,其次是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基于MODIS MOD13Q1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干流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反演,所得的2000年、2010年、2016年植被覆盖情况与当地实际符合情况较好,在空间上干流区植被覆盖度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在时间上各河段变化为:低覆盖度(20%)的植被面积、沙地面积在塔里木河上游、下游均表现为减少趋势,下游植被覆盖度大于60%的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说明生态输水对下游植被恢复效果明显。1990-2016年塔里木河上、中游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分析表明:草地、林地等向耕地、人工建筑用地转化,高覆盖草地向中、低覆盖草地转化,草地向沙漠转化。人工绿洲呈不断扩张,天然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表现为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9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利用遥感和景观生态的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989~2000年的植被覆盖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下降了4.90%。时间动态度分析表明,农田>低覆盖度植被>水域>高覆盖度植被>流动沙丘>戈壁滩>中覆盖度,其中农田、水域、高覆盖度植被、低覆盖度植被和流动沙丘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覆盖度植被和戈壁滩的面积明显减少;绿洲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人工绿洲景观趋于完整连片;随着人类干预时间的延长,绿洲景观的类型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由于气候变暖、植被破坏、人口增加、地下水过度开采等原因,石羊河流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土地大量沙漠化。为加快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甘肃省武威市规定“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在封山育林区放牧”,并实施了以节水增效为主的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在此背景下,人工栽培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成为石羊河流域平川灌区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1993、2003、2011和2015年的Landsat数据,提取并定量分析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不同年份间的动态。【方法】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运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4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和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与变化强度。【结果】22a来林区低覆盖度植被共有56.94%转出,中低和中覆盖度植被主要向中高覆盖度转移,高覆盖度植被变化强度较弱,各等级正向转移面积共1 477.72km~2,中高和高覆盖度植被面积达到2 225.09km~2;不同时段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且具有各自特点。总的来说,在时间尺度上,区域植被覆盖度增长和衰退的变化强度均减小,维持稳定的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增长区明显破碎化、不变区域稳中扩大、衰退区从干旱河谷逐渐向高寒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结论】由于大面积采伐的停止和各级政府生态保护措施的持续开展,1993-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渐次提升,先快后慢,平均覆盖度增长到67.48%,植被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植被对流域水沙变化有深刻影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期黄河水沙锐减现象也日益明显。然而,以往植被覆盖变化对地表产沙影响研究多在小试验区或流域尺度上开展,以不同地貌分区为单元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方法】文章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198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通过分析黄土高原重点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植被变化背景下不同地貌分区侵蚀产沙风险变化,以期为将来黄河水沙治理工作提供参考。【结果】黄土高原重点研究区全区植被盖度均值呈增加趋势,由1980年的34.99%提升至2016年的63.64%,且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增加的速度更为显著,2010—2016年间增速相对于2000—2010年间较缓。研究期间产沙高风险区面积比例显著减小,产沙高风险和易产沙区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和西北部,不产沙区和产沙微弱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不同地貌分区的植被状况均持续好转。【结论】沙丘、风蚀沙化丘陵、平原、片沙黄土丘陵地貌区是未来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关注的区域,植被改善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以天山中部北麓为研究区,利用空间分辨率250 m、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MODIS13QI),计算2000-2017年期间研究区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盖度。【方法】通过运用差值分析法研究近18年中国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变化趋势定量评价模型对年度和季度植被覆盖面积进行评价。【结果】天山中部北麓植被覆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由北部-中部-南部逐渐增加;植被生长空间变化强烈程度表现为由夏季-秋季-春季逐渐降低;年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中,退化程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年度退化区占全区面积的0.27%;-0.1~0.1的稳定区为:春季秋季夏季、年度稳定区面积占全区的84.46%;大于0.1改善区为:夏季秋季春季、年度的改善区面积占全区的15.27%。无显者的变化呈现为:春天夏天秋季、年度无显者植被面积为64.39%;明显增加趋势:夏季秋季春季、年度明显增加面积占全区的29.13%。【结论】通过定量评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情况,定义了R值及其对应的植被变化程度,季度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强到弱呈现为:春季秋季夏季;探究研究区年度、季度的植被动态变化,为天山中部北麓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所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国务院、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温家宝总理再次批示:"认真总结近期治理经验,切实巩固已取得的治理成果。"这就更加坚定了武威人民加快治理石羊河流域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说明民勤绿洲通过治理可以实现生态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勤绿洲水资源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  相似文献   

13.
在水资源条件限制下的民勤绿洲生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元  李秀丽 《甘肃农业》2006,60(5):121-122
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对水资源的上控下挖,地下水位呈著下降,绿洲面积迅速退缩。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难民逐年增多。如若再不治理,势必会使民勤东北、西北的中国第三、第四大沙漠“握手”,直接威胁到武威市,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截断,肆虐的黄沙将穿越甘肃,直奔黄河,兰州市以及华北地区生态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自2001年以来先后6次对民勤的生态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可见民勤生态问题重要性。本文以到民勤县实地调查为依托,引用问卷调查结果,试图从新角度或新理念来诠释民勤县人地关系,并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可行性措施来解决民勤县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勤绿洲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在西北乃至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绿洲内沙漠化和盐渍化现象严重,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多年来,民勤人民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就民勤县生态演变及治理协同共生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三个不同时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迁移模型对1990~2010年间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四种植被覆盖类型中,极地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而低植被覆盖区和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发展趋;(2)1990~2010年间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恢复趋势,其中西北部以及南部植被改善较为明显,而北部和西南部以及开都河下游中部植被有所退化;(3)1990~2010年间高植被覆盖类型和低植被覆盖类型重心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08、2016年3个时相的Landsat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了三期的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2000-2008年植被覆盖度有小幅度上升;而2008-2016年则表现出植被覆盖度极明显增加,这一变化与2008年启动的青海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精河绿洲为研究区,1997、2007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气象和水文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和时间序列追踪,探寻精河绿洲近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表明:1)1997—2016年,精河绿洲土地覆被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低覆被度植被、其他覆盖向耕地的转化;耕地向高覆盖度植被的转化;中覆盖植被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呈现出越来越减少趋势,水体总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2)1997、2007和2016年土地覆盖类型中的其他覆盖、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和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12.17%、5.30%和2.49%。高-中-低覆盖度植被,以及湿地呈减少趋势,其中低覆盖度植被减少速度最快,减幅达13.23%,中覆盖度植被前10年呈增加趋势,而后10年呈减少趋势。3)精河绿洲土地覆盖变化受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限制了山区和平原区之间的低覆盖度植被的生存,人文因素则是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的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是武威盆地的主要天然屏障。近半个世纪来,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退化的共同作用下,石羊河下游水质变差、流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制约石羊河下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发掘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认为民勤生态环境治理应以治水为主:(1)结合中国现有政策,加快发展建设石羊河中游地区节水型农业,以保证下游充足的水量;(2)严格控制打井开采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3)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以保证河流流量及河道畅通。希望通过以上方案力争使民勤绿洲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福建长汀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分析当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是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手段。以Landsat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提取福建省长汀红壤区2000-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值,并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法分别对植被覆盖度、植被恢复等级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5 a长汀红壤区NDVI呈明显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2132.90 km2,面积比例提高68.86%,植被变化以恢复和完全恢复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88.07%。经过多年的治理,长汀红壤区植被覆盖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占长汀土地总面积0.42%的区域属植被严重退化区,主要分布于汀江两岸,建议在该流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措施,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基于6期30 m分辨率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长汀县2000—2016年间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同时,基于DEM数据提取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分析地形因子对长汀县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6年间,长汀县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度均值由68.59%增至78.86%,年均增加0.64%.不同等级覆盖度植被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极高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2016年极高等级植被面积占长汀县总面积达74.38%.整体而言,长汀县植被覆盖度以改善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的73.76%,但仍有约26.23%区域植被覆盖度呈退化趋势.高程、坡度对长汀县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影响.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坡向对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小.不同高程和坡度的植被覆盖度增加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低海拔和平缓坡地区植被增加趋势明显,而各坡向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所述,2000—2016年间长汀县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地形因子对长汀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