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干旱对文冠果耐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2年生文冠果为材料,用15%聚乙二醇及不同浓度NaCl分别模拟旱盐环境,通过测定不同旱盐胁迫条件下文冠果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系统、无机离子浓度和膜系统等方面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文冠果耐盐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单盐胁迫下,文冠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脯氨酸、钠离子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随胁迫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标均呈上升趋势;钾离子含量随胁迫程度加重和胁迫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旱盐交叉胁迫下,文冠果叶片各生理生化指标随盐分浓度变化和随胁迫时间延长同干旱胁迫、单盐胁迫下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在低盐浓度下,除钾离子含量外,经15%聚乙二醇处理的叶片其他指标均低于未经聚乙二醇处理的,当NaCl浓度达到0.45%时,结果与之相反。上述研究表明,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文冠果可通过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来抵御逆境胁迫,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钠离子含量的升高以及钾离子含量的降低不利于其抵御逆境。当盐浓度超过苗木耐受范围或者对其盐胁迫时间过长,它的生理代谢将会失衡,从而引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物质含量的降低;在低盐浓度下,经15%聚乙二醇处理可提高文冠果对盐害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对云南松苗木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云南松苗木质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变化幅度因干旱胁迫程度、渗透调节物质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干旱胁迫天数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丙二醛含量差异显著,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含量差异不显著。渗透物质调节能力表现为可溶性糖脯氨酸,云南松苗木抗旱性相关性次序为丙二醛质膜相对电导率,云南松苗木脯氨酸与质膜相对电导率变化对干旱胁迫处理响应较弱。在干旱胁迫下云南松苗木膜伤害与渗透调节、酶保护同步进行,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叶榄仁幼苗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机理,为盐碱土地改良及耐盐碱小叶榄仁苗木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NaCl胁迫2年生小叶榄仁盆栽实生幼苗,30 d后测定其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生物量(干重和鲜重)及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分析盐胁迫对其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小叶榄仁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叶面积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CK),在0.6%~1.0%盐胁迫下,小叶榄仁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0.8%盐胁迫下达最大值后迅速下降,0.8%是可溶性糖含量累积的临界盐浓度;脯氨酸和MDA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1.0%高盐胁迫下达最大值,且与CK差异显著(P<0.05,下同),0.8%盐胁迫下脯氨酸开始发挥抗盐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小叶榄仁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盐胁迫会引起小叶榄仁幼苗株高、地径、叶面积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下降,0.8%是胁迫小叶榄仁幼苗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发生变化的临界盐浓度;小叶榄仁幼苗能在0.2%~0.4%盐胁迫环境下良好生长,可作为低盐土壤环境改良树种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北沙参对盐胁迫的响应,利用不同比例盐碱土栽培和不同浓度盐水浇灌处理,检测其生物生长量,以及叶片组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胡萝卜素及丙二醛含量等。结果表明,低比例盐碱土和低浓度盐水对北沙参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高比例盐碱土和高浓度盐水明显降低北沙参的生长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且盐分胁迫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盐胁迫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大。当盐碱土比例超过1/2时,北沙参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当盐浓度超过9 g/L时,北沙参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组织丙二醛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刘旭  陈芬  刘博  谭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181-18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盐胁迫对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胁迫下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因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金叶白蜡相对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相对冠幅以及生物量增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表明盐分和水分胁迫影响了金叶白蜡的生长.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质膜透性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大,但MDA含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分及干旱胁迫对皂角幼苗生长和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皂角在土壤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生长性状和叶保水力,旨在为各种土壤条件下栽培皂角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苗木存活率、胁迫症状进行调查,对苗高、生物量、叶片保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皂角的存活率、苗高、生物量及根系比重在干旱、轻度盐分和中度干旱与盐分的交叉胁迫处理下,均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叶保水力在各个胁迫条件下均高于对照。盐旱交叉胁迫下水分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皂角在盐分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菌根化沙枣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生沙枣苗木为供试植物、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培养方法,设置浓度为0、100、200、300 mmol·L-1的NaCl胁迫菌根化沙枣幼苗,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菌根化沙枣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功能叶片生长参数、盐害症状,分析盐胁迫对菌根化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沙枣苗木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不同浓度盐处理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显著提高了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P<0.05).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沙枣苗木的株高、基径增加幅度,分别为11.30%、4.35%.经浓度为100、200、300 mmol·L-1的盐处理,接种沙枣苗木比不接种沙枣苗木的全株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30%、52.22%、104.54%.在盐浓度为300 mmol·L-1时,菌根化沙枣苗木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38.46%、30.90%、130.27%.相同盐浓度胁迫时,接种沙枣苗木叶片脱落率、枯黄率、盐害率,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处理(P<0.05).接种异形根孢囊霉,缓解了盐胁迫对沙枣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植物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对樟子松苗木耐盐性的影响,采用打孔灌根的接种方法对樟子松苗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含盐量(0.1g·kg-1和0.2g·kg-1NaCl)胁迫10d后褐环乳牛肝菌对樟子松苗木的菌根侵染情况以及樟子松苗木针叶电导率、丙二醛、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相同浓度盐胁迫下不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樟子松苗木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选用的不同浓度NaCl胁迫,并未影响樟子松外生菌根的合成。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不同盐浓度处理间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差异不显著,与不接种樟子松苗木盐胁迫的苗高、鲜重、干重差异显著,地径无显著性差异。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针叶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接种苗木,盐胁迫下接种处理与不接种处理间差异显著;盐胁迫下不接种苗木丙二醛含量高于接种苗木92%以上;盐处理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樟子松苗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不接种处理,增幅分别为10.70%~407.69%,84.45%~158%,4.79%~8.57%;盐胁迫增加了苗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增加13.20%~29.53%,可溶性蛋白增加9.64%~13.43%;接种处理降低了苗木脯氨酸含量,降低幅度为18.24%~25.30%。可见,外生菌根菌褐环乳牛肝菌与樟子松形成菌根后提高了樟子松苗木对NaCl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盐分胁迫对观光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1年生观光木幼苗在不同浓度盐分(NaCl)胁迫下所产生的生长和生理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观光木苗高增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盐浓度的增加,苗高增量、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而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大;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均大于对照,且在0.2%处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但均小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盐浓度与苗高增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0.973以上,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与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彩叶苗木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丰富高盐土壤园林植物品种,以1年生天鹅绒紫薇扦插苗为材料,设置6个NaCl浓度盆栽处理,研究NaCl胁迫对天鹅绒紫薇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天鹅绒紫薇的苗高和地径的相对生长量受到明显限制,呈逐步下降趋势;(2)在NaCl浓度为0.10%~0.25%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在NaCl浓度为0.40%~0.70%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丙二醛(MDA)、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Cl浓度胁迫与ASA无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天鹅绒紫薇在低盐量(0.25%)土壤中生长良好,在高盐含量(0.40%)土壤中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年生草本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Fisch.)Koidz.)在盐分和水分共同作用下的生长变化及渗透调节效应,为马蔺的栽培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砂培马蔺幼苗为试材,分别设置5个NaCl浓度(S)(0、0.5%、1.0%、1.5%和2.0%)和3种土壤含水量(W)(田间持水量的100%、65%和45%)交互组合为15个处理。幼苗处理8 d后测定地上部无机离子、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并计算其对渗透势的贡献度。【结果】马蔺在土壤水分充足且盐分较低时生长良好,盐浓度在1.5%—2.0%时,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减小,但在2.0%NaCl处理中,65%土壤含水量下马蔺地上部生物量相比于充足供水提高了14%。土壤含水量为45%时,盐浓度由0.5%增至1.0%后,植株生物量并无减小。在各盐胁迫浓度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植株生长减缓且体内Na+、Cl-以及脯氨酸含量都大幅增高。水分的减少明显提高了无机离子的渗透调节作用,在1.5%NaCl和45%土壤含水量(W45S1.5)下,无机离子对总渗透势的贡献度高达90%,土壤含水量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渗透势贡献度无显著影响。【结论】在高浓度NaCl下,适量的水分供应可以改善植株的生长,且干旱条件下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植株抗性的作用。相比于盐浓度的提高,水分的减少更能提高无机离子对渗透调节作用的贡献度,马蔺的无机物的渗透调节效应远大于有机物的渗透调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a Cl胁迫处理对红花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对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盐浓度在0.6%以上发芽率显著下降;盐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上升;盐浓度在0.2%及以下3种生理指标除相对电导率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白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6个混合盐(等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0(CK)、10(T1)、30(T2)、50(T3)、70(T4)、100(T5) mmol·L-1]对白榆幼苗进行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分析混合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白榆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反应敏感,当盐浓度(10 mmol·L-1)较低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35 d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白榆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及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当混合盐浓度高于50 mmol·L-1时,各处理间降幅趋于稳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根冠比值均大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逐渐增大,而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混合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小值。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白榆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研究结果旨在为白榆在盐碱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盐碱胁迫对罗布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盐分和盐浓度处理下存活率、生物量、叶绿素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盐碱胁迫对罗布麻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罗布麻的耐盐范围和耐盐机理。结果表明,在400 mmol/L单盐(NaCl)胁迫下,罗布麻死亡,其余处理成活率100%,说明单盐毒害对罗布麻的影响大于其他盐碱胁迫。盐胁迫下,罗布麻的生物量降低,低浓度盐促进根系有机物积累,高浓度盐则使有机物向地上部积累。低浓度的不同盐分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高于对照,高浓度则降低;不同盐分、时间、浓度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时间、浓度、盐分处理下,罗布麻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OD活性差异均极显著(P<0.01)。高浓度单盐(NaCl)处理对罗布麻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处理,不同盐分、时间、浓度对罗布麻的盐害机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保水剂与肥料交互作用对石楠抗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以盆栽石楠为材料,研究了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对苗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与肥料对苗木的光合生理有明显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苗木光合速率变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分供应的多少,在水分充足时可以提高施肥效益,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2)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对苗木的生存期和生长量均有显著影响;(3)对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片相对电导率的测定,表明保水剂与肥料的交互效应能提高苗木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减轻苗木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氯化胆碱和氯化钙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选择出在0.8%NaCl溶液下萌发抑制率在50%左右的偃高21、安农0711种子。在此基础上,研究外源氯化胆碱和外源氯化钙对盐胁迫下(0.8%NaCl)偃高21和安农0711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并随盐浓度的增加胁迫加剧,但不同小麦品种耐盐性有一定的差异;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与盐胁迫处理比较,通过不同浓度外源氯化胆碱和氯化钙的介入,不同程度缓解了盐胁迫下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显著增加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根系活力、降低了幼苗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促进了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结论]400 mg/L外源氯化胆碱和0.2%外源氯化钙是在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缓解的最佳浓度,外源氯化胆碱的缓解效应优于外源氯化钙。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充气(CK)、通气(AW)、曝气(VAI)三种氧环境对不同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0、35、70 mmol/L)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究不同根际氧环境下小麦苗期耐盐性,以期为盐碱地小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充气方式均能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随盐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盐胁迫处理下小麦幼苗株高、叶干重、根系干重、根表面积及根长等形态指标均表现为AW>VAI>CK。无盐胁迫时不同充气处理间叶片水分饱和亏和盐度均无显著差异,35、70 mmol/L盐浓度胁迫下,AW处理叶片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含量和盐度均显著低于不充气处理。三种盐浓度下AW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较不充气处理显著降低46.2%、63.3%、50.9%。0、35 mmol/L盐浓度处理下AW和VAI处理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高于不充气处理,70 mmol/L盐浓度处理下AW处理的Fv/Fm较CK和VAI分别显著提高180.1%、118.3%。可见,盐胁迫下,AW、VAI处理营造的根际氧环境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维持较好的叶片水分生理特性,提高叶片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盐生植物盐穗木生理特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盐穗木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以新疆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为研究材料,测量盐穗木植株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30 d后相关的生理指标(水势、O2-、SOD、CAT、MDA、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结果]盐穗木植株经300 mM盐浓度处理,超氧阴离子(O2-)含量、SOD活性及电导率呈现最低值;丙二醛(MDA)含量在300、500 mM盐胁迫下值较低,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且盐穗木植株在该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生物量高.而随着盐浓度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增高,水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新疆盐生植物盐穗木的生长是需盐的,并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交叉胁迫对黄芩生长状况及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下,黄芩株高与地上部分鲜重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7.00%和7.33%;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的主根长与地下部分鲜重与CK差异显著,分别下降了21.59%和21.76%,而主根直径与CK差异不显著;在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差异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51.59%和155.20%;在中度盐和重度干旱交叉胁迫、重度盐和中度干旱交叉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黄芩能通过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其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对黄芩的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