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鲁原单4号早熟玉米夏播的叶片数、积温、生育期和适宜追肥期,结果表明,叶片总数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为17~18片,叶片伸展期所需天数和积温,平均8d与220℃左右,全生育期83~85d,积温2100℃以上。最佳追肥期为叶指35.3,适宜追肥期为叶指17.6~52.9,土壤肥力高或施用基肥的,取适宜范围的上限,土壤肥力低或长势弱的,取适宜范围的下限。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及其叶片发育积温需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d,旗叶的功能期积温 90 0~ 110 0℃ .d,而倒 2、倒 3叶功能期积温略高于旗叶。水、肥缺乏和灌溉咸水均使小麦提前成熟 ,且小麦全生育期和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期的积温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3.
对春玉米的叶片数、积温和适宜追肥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叶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数和积温,全株平均为9.7~11.7d和242.8~271.7℃;最少第1叶为2~7d和35.0~100.3℃,最多11 ~15叶为16~17d和374.4~395.4℃.春玉米应微施种肥,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分别为氮肥总量的5%、30%、65%;攻秆肥的叶龄指数40左右为宜,不早于35不晚于45,攻穗肥的叶龄指数60~70为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科学指导生产提供叶龄指标[1]依据,试验比较了北京地区目前主推的第八代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上一代主栽品种京9428的叶片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轮选987出苗时间均较京9428晚1天,冬前叶龄相近,但京9428叶片生长偏大;1~5叶展开时间轮选987较京9428晚1~2天,轮选987第五叶面积最大,京9428第四叶面积最大。春季两个品种均为春四叶最长,面积最大,但相同叶位,京9428叶子长、面积大,形态学上表现为叶子披散、旺长。从积温来看,轮选987播种至出苗平均需要温度118.1℃·d,冬前每长一片叶需积温90.8℃·d,春季每长一片叶需要积温110.4℃·d;京9428分别需要积温104.9℃·d、86.4℃·d、107.3℃·d。  相似文献   

5.
在宿迁、徐州、淮安观测站人工观测气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5℃左右.在气候变暖和暖冬背景下,淮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常年推迟7~10d,在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前期播种为宜.10月上旬播种,冬前易出现旺长;11月上旬或以后播种,叶龄偏小,不利于形成壮苗.温度越高,生长1张叶片所需要的能量越多,叶片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夏播玉米叶片数、积温及其对生育期的影响。[方法]研究丹玉6号晚熟玉米,不同播种方法、不同播期的叶片总数、叶片伸展期所需天数积温、生育期和适宜追肥期。[结果]麦套玉米,栽培因素使玉米达不到应有的叶片总数,说明环境条件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结论]改革现有的播种方法,改麦田套种玉米为麦收后直播。  相似文献   

7.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半冬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21个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①冬前积温与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冬前积温在72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冬前积温下的播期是生产上的适宜播期。②半冬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而增加,河南冬前积温在450~860℃范围,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62~83℃范围内变化。③根据适宜冬前积温与出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冬前壮苗应处于七叶一心期,这种冬前壮苗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半冬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于2016年在南平市建阳区开展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追肥时间下烟叶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病害情况、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等指标,以期找到适宜的追肥时间,为烟叶生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移栽后35 d追肥有助于促进烟株的节间生长。随着追肥时间推迟,烟株叶片数增加。移栽后30~35 d追肥有助于获得较合适的烟碱含量,提升烟叶品质。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建阳地区优质烟叶生产应选择在移栽后30~35 d追肥,即团棵期前后进行追肥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金帮  孙本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8-3298,3533
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的夏直播和麦田晚套种对玉米叶片数的影响及不同展开叶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玉米,播期越早越有利于产量提高;早熟品种采取晚套种,适宜套种时间为小麦收获时玉米展开叶≤1片时;夏玉米应重施攻秆肥,适宜追肥期为叶龄指数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18个试验点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冬前积温在59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积温下的播期是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适宜播期。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弱春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积温增加,冬前积温350~770℃,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57~84℃。根据适宜冬前积温长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冬前应处于六叶一心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弱春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冬前异常旺长对秋冬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瑜  沈阳  马青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9-12461
[目的]分析冬小麦冬前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大蘖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河南省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6~2007年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田的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并利用Excel2000软件绘制图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月平均气温≥6.5℃时,多年冬前小麦生长高度随气温的上升而明显增高;叶面积指数与≥5℃积温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积温每增加15℃,叶面积指数将提高0.1。[结论]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小麦播期应推迟4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于有效积温的不同氮磷钾处理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的生长动态预测模型及其特征参数,以期为利用有效积温定量模拟夏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廊坊两年大田试验(2019—2020年)基础上,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为氮、磷、钾3个单因素肥效试验,每个因素设4个水平,分别为不施肥、低肥、适量肥和高肥处理。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基于有效积温的动态方程,并利用增长速率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定量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适量施肥处理(N2、P2和K2)夏玉米株高最大值均为最大。过量施用钾肥对夏玉米最大株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株高进入平台期所需积温为952.43—958.83℃·d。适量施肥能有效增加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养分过量或过少均影响叶面积的形成。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进入平台期所需积温为849.18—952.43℃·d。(2)各施肥处理条件下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建立的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方程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49—0.9970和0.9840—0.9939,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生物学意义。基于有效积温的株高拟合方程得出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在0.9961—0.9983;基于有效积温的叶面积指数拟合方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在0.9815—0.9981。(3)各施肥条件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快下降也快的特点,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慢下降也慢的特点。(4)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株高进入快增期积温、进入缓增期积温和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积温分别为394.17、776.63和585.40℃·d,均与N0、P0和K0处理差异显著,株高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4907和0.4302 cm·(℃·d)-1,均与N0、P0和K0处理差异不显著。(5)适量施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进入快增期积温、进入缓增期积温和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积温分别为609.69、855.08和732.38℃·d,叶面积指数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0.0135和0.0118℃·d。【结论】养分供应不足能够增加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进入平台期所需有效积温。基于有效积温的Logistic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氮磷钾处理下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适量施肥条件下方程的拟合度和稳定性优于养分过量或过少的拟合方程。不施肥处理相比适量施肥处理,夏玉米株高和LAI达到关键期所需积温(进入快增期所需积温、进入缓增期所需积温、最大增长速率所需积温)明显增加,关键期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明显减小。本研究为有效积温定量模拟夏玉米生长发育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当归反季育苗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当归为试材,采用设施反季育苗方式,在3种不同温度的设施环境中,研究了温度与当归苗期生长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归3叶期以前幼苗生长缓慢,之后生长明显加快.以3叶期为界,可将苗期划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当日均温稳定在15~18℃时,移栽前(苗龄120 d)15~20℃处理的当归苗从播种到适于移栽的苗龄需≥5℃的有效积温1...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烤烟受害的临界温度指标(13℃),统计了福建省烤烟移栽期2月下旬,3月上旬、中旬3个时间段的负积温和低温日数,并分析了其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福建省烤烟区烤烟移栽期负积温变化趋势与3月上旬几乎一致,呈升—降—升—降的双峰变化规律,2月下旬呈单谷变化趋势,3月下旬以震荡为主,呈现略微升高的趋势;移栽期低温日数呈单峰趋势但后期有所回升,2月下旬呈单峰变化趋势,3月上旬呈双谷变化趋势,3月中旬未见明显变化但略有降低。<13℃旬负积温和旬低温日数在2月下旬、3月上旬及整个移栽期均表现出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当归苗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归出苗后,根干物质和全株干物质随有效积温增加而增长的过程符合Logistic模型曲线,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分别是:1625.8~3012.0℃,668.9~1467.0℃,快速生长期内平均生长率分别是0.1873g.(d.℃.株)-1和0.0190g.(d.℃.株)-1.茎叶干物质随有效积温变化的过程符合Cubic方程曲线,生育期内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值出现在K=1615℃左右.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是为了弄清不同温度、不同僵化天数以及冷藏时间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及寿命的影响.目的在于找出烟蚜茧蜂最适冷藏条件.实验在不同温度(2,3,4,5,6℃)下冷藏不同僵化程度(僵化1,2,3,4,5d)的烟蚜茧蜂僵蚜5,15,25d.结果显示:随冷藏时间的延长烟蚜茧蜂的羽化率逐渐降低.僵化3d的僵蚜更耐冷藏,5℃较适合烟蚜茧蜂低温冷藏.6℃时有部分虫体在冷藏过程中羽化.冷藏期为5,15,25d时,最长可分别存活9.43~9.92,7.97~8.45和5.08~5.85d.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最适宜在僵化3d时,于5℃冷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牙克石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共计50a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牙克石市积温呈升高的趋势,其中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74.6℃/10a,5℃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7.5℃/10a,1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9.4℃/10a。并且积温值、积温日数、积温的初、终日期均呈现出波动上升(或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8.
赵冬艳  谷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0-14941
利用大连市近6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化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大连市农耕期各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大连市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积温日数比稳定通过10℃的上升趋势显著。除第1个30年稳定通过0℃积温呈非常缓慢的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时间阶段通过0和10℃的积温呈递增趋势,且前期递增趋势较弱,后期增强,第3个30年最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日数各阶段均呈递增趋势,后期较前期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