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通过采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2 000、2 500倍液等4种不同浓度林间防治油茶尺蠖幼虫试验,结果表明:2 500、2 000、1 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油茶尺蠖幼虫12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1.73%、90.35%、92.74%、94.78%;防治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升高;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效果良好,可在今后油茶无公害栽培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使用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国槐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和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国槐尺蠖在北京昌平地区每年发生4代,5月中旬为防治第1代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为防治第2代幼虫最佳时期,第3代后世代交替,可根据虫情在2~3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3.
用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防治林间的桉树尺蠖3~4龄幼虫,施药后第5d,轻度、中度和重度发生区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9%、90.76%和90.96%。用2%阿维.苏杀虫剂防治1333 hm2桉林的桉树尺蠖,防治成本支出为18.6万元。  相似文献   

4.
榆尺蠖又称春尺蠖,是榆树的主要害虫。四子王旗榆树种植区由于榆尺蠖的侵害,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从一九八二年起,我们采用苏云金菌粉和化学农药相结合的办法,对榆尺蠖发生林地进行了防治,榆尺蠖死亡率达98%以上,而且两三年内榆尺蠖不再成灾。榆尺蠖在四子王旗一般四月二十日前后孵化,五月五日左右孵化结束。幼虫从孵化到化蛹大约三十天。由于卵的孵化期不一致,我们放过一龄幼虫出现盛期,从二龄幼虫出现盛期起防治,这时一般在五月十日以后。施药方法:将含孢量为100亿/克的苏云金菌粉100倍液和D—M合剂2000倍液制成混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春尺蠖,首先通过对墨玉县春尺蠖发生期进行监测,在掌握春尺蠖的最佳防治时期的基础上,在墨玉县胡杨林内进行了飞机防治试验。经虫情调查,从4月13日开始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14日二龄幼虫占总虫口数的58%,为最佳防治时期;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春尺蠖,虫口减退率最高达到98.4%,平均为93.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高效、快速、稳定、持效期长的生物农药,药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省工、省时、降低用药量、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在国槐尺蠖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久效磷乳油对树干基部注药是防治的最佳期,防治效果达97.8%;在国槐尺蠖的幼虫4龄-5龄时用Bt乳剂(细菌性生物杀虫剂)600倍液-8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杨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制剂,探索不污染环境的、经济、高效、易于操作的杨尺蠖综合治理手段。结果表明,利用1:20的阿维菌素加机油涂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上树,阻杀效果100%,残效期可达60天以上;利用1:20的职权维菌素加机油或柴油涂抹杨尺蠖卵块,分别于第3和第7天全部干瘪;利用阿维菌素、Bt1000倍液喷雾除治各龄幼虫,分别于第2和第5天死亡率达100%;利用绿色威雷Ⅱ号、阿维菌素于老熟幼虫下树入土期喷布地面,防治效果可达76.9%。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在丹凤的发生危害、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不同防治方法、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该虫几种防治方法和防治有效药剂,采用树盘垦复,防效达85%;用40%氧化乐果乳油机动喷烟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 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1~3龄幼虫防效均达93%;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18 kg/hm2敌马烟剂、林丹烟剂防治1~3龄幼虫,防效达9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刺槐眉尺蠖、春尺蠖、桑褶翅尺蠖等3种尺蠖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3种尺蠖均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均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危害高峰期在3~4龄,用人工、化学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后使试验防治区刺槐被害株率由防前100%下降到13%,单株虫口密度由防前214头下降到11头。  相似文献   

10.
杨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ns Erschoff )俗称“吊死鬼儿”,是我国北部地区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它不但危害杨、柳和榆树 ,而且也是果树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杨尺蠖在永清县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严重的春季杨树新叶全部吃光 ,杨树生长停滞 ,甚至引起大面积死亡。为了有效的防治杨尺蠖 ,永清县森防站进行了连续 5年的预测预报 ,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规律及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及防治方法。1 喷洒农药除治初孵幼虫杨尺蠖 3龄幼虫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一般于 4月 10日至 2 0日左右。药剂种类有高效氯氰菊酯15 0 0倍、灭…  相似文献   

11.
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ius Erschoff)在牡丹江地区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16——30厘米土中越冬,翌年早春羽化。其幼虫5龄、1—3龄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关键时机,该虫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常暴食成灾,用21%溴氰菊脂2500倍液,25%杀虫菊脂2000倍波,50%辛硫磷2000倍波,60%甲半磷3000倍液以及80%的敌敌畏加上25%乐果3:1稀释两千倍,防治效果均较好,但80%敌敌畏加25%乐果3:1稀释2000倍防治效果可达99%。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在枣尺蠖危害严重区对枣尺蠖1~3龄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所用药剂为: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及6%六六六与 DDT 混合液100倍液。采用滑管式喷雾器喷雾,每种药剂各处理3株。施药24小时后检查防效,20%速灭杀丁10000倍液和20%速灭杀丁15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六六六  相似文献   

13.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用 1 5 %Nomolt胶悬剂分别对油松毛虫的 5龄末幼虫和 6龄 1~ 2日龄幼虫进行处理 ,发现 5龄末幼虫比 6龄 1~ 2日龄幼虫对Nomolt敏感。 5龄末幼虫经药剂处理后约有 5 2 4%的个体在 2~ 9d (大部分在 2~ 5d内 )中毒死亡 ,47 6 %的个体于施药后的 2~ 3d蜕皮进入下个龄级 ,这两部分幼虫受药后平均存活7 9虫日 /头 ;而药剂处理 6龄 1~ 2日龄幼虫则有 95 3%的个体存活 7d以上 ,平均存活 1 3 5虫日 /头 ,并有少数“超龄期”幼虫发生 ,但受药幼虫最终均 1 0 0 %的死亡 ;对照幼虫平均存活 2 8 6虫日 /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16.
在惠州选取4 个桉树林区,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高度层、不同方位,尺蠖幼虫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尺蠖数量分布最多的为中部,中部尺蠖幼虫占各层尺蠖总量平均达55.97%~65.34%,最高的可占尺蠖幼虫总数的67.74%;同时,在不同方位上,尺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位,其次为东、西两方位,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4.59%、22.56% 24.81%。因此,进行该虫监测与防控时,应合理利用尺蠖种群在不同方位与高度的分布差异,重点防范中部层与南方位枝条并重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17.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惠成  王建中 《林业科学》1992,28(4):317-322
落叶松叶蜂是危害华北落叶松的重要害虫,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预蛹在茧内越冬。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时,用烟雾剂0.75kg/mu防治2—3龄幼虫,效果达70.1—83.2%;25%灭幼脲Ⅲ号20—30g/mu低容量喷雾防治2—3龄幼虫,效果81.1—95.5%;人工搂树盘暴露越冬预蛹,效果95.9%。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和最佳防治龄期,开展了直升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美国白蛾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在120 m L/hm~2和150 m L/hm~2用药剂量下,美国白蛾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施药后2 d分别为96.5%和100%;3龄幼虫施药后4 d分别为97.5%和99.0%;4龄和5龄幼虫施药后6 d分别为77.8%、83.1%和99.8%、77.9%,施药后7 d均达100%;施药后8 d投放5龄幼虫,7 d后虫口减退率仍在80%左右。在90 m L/hm~2用药剂量下,施药后7 d,仅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达到100%,3龄幼虫虫口减退率为68.6%,4龄和5龄幼虫虫口减退率只有40%左右。航空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为120~150 m L/hm~2,持效期可达15 d,最佳防治龄期为2~3龄。  相似文献   

20.
油茶尺蠖是我省油茶主要害虫,除危害油茶外,还危害其它树种。为了探索油茶尺蠖防治新方法,我们在耒阳进行了土法生产的735杆菌生物农药防治油茶尺蠖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