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是治理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首选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者可达10米,常见者2米左右。沙棘属有5个种8个亚种。我国沙棘资源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的430多个县,其中2/3为天然林,1/3为人工林。沙棘是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2.
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这一属植物共有15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只有4个亚种被研究和开发。本文综述了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沙棘属的种类及地理分布沙棘系胡颓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本属共有4种9亚种,其中沙棘(H.rham-noides)分为9个亚种,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亚洲主要分布于西北利亚及贝加尔湖地区,中国黄土高原,中亚,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山地区;欧洲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北岸地区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其中我国有4种5亚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及华北诸省(区),详见表1。据现有资料记载,陕西仅有一亚种——中闰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sis),主产本省北部。由表1看出,我国西南(或横断山)及  相似文献   

4.
沙棘是胡颓子科(EI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的带刺落叶灌木或乔木。由于它的果实能制药、酿酒,做果子露、果酱、果泥,种子和叶可榨取高级保健油脂,其经济价值很高,已经成为繁荣我国城乡经济的“摇钱树”。我国的沙棘有4种和5个亚种。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的杜鹃花家族共有近1000个成员,中国有570余种(不包括亚种和变种),而在云南就发现了320余种、亚种和变种,占世界总数的32%,占中国总数的56%。因此。云南是中国杜鹃花的分布和分化中心,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杜鹃最为集中的地区,有“杜鹃王国”的美誉。到云南,可以细品到杜鹃花盛开时的姹紫嫣红和千姿百态;登上云南的高山,能够体会到杜鹃花海的辉煌壮观。  相似文献   

6.
李坤  都桂芳 《沙棘》1994,7(3):1-3
综合前人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沙棘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地理及细胞学等方面分析,提出了该属的起源中心应分为原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并认为原生中心在中国,次生中心为中亚和高加索.在4种9亚种的沙棘属植物中,原生种是中国沙棘(subsp sinensisRousi).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同工酶技术结合传统分类,使沙棘种和亚种不仅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方面,而且从基因的表达上给予正确的分类。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分属不同的种,而云南沙棘、青海沙棘、内蒙沙棘和建平沙棘则属同一种,但分属不同的亚种,即Subsp.yunnanensisRousi和Subsp、sinensis Rousi(青海沙棘,建平沙棘,内蒙沙棘属这一亚种),它们都是近缘种,它们的亲缘关系依次疏远,呈从西南到西北的地理递变。其中肋果沙棘是递变的中间过程,是沙棘从西南到西北的替代表观。这和传统的从生物学特性分类是吻合的,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大果沙棘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沙棘属 (Hippophae L inn.) ,为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原产我国及欧洲 ,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 ,以前苏联、蒙古、中国分布最多。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为主要布区 ,其中以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新疆等省区最多 ,主要有中国沙棘亚种 (通常称为中国沙棘 ) ,还有少量的柳叶沙棘、西藏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等亚种。大果沙棘是从沙棘栽培品种筛选培育出来的果大、无刺或少刺的沙棘。1 栽培意义沙棘是一种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9.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四川大学张泽荣教授将我国沙棘属植物分为4个种5个变种.廉永善等将我国的沙棘属植物分成两个组6个种12个亚种.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沙棘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为营养价值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国内外学者对沙棘进行了命题广泛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徐永昶  山崎哲 《沙棘》1994,7(2):27-30
1991~1992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枝接不同试验处理,以接口以下覆土的成活率最高,为65.7%,有的重复达到了75.7%,室内嫁接后栽植的也有相当高的成活率。不仅亚种内和亚种间的枝接都得到了较高的成活率,种间枝接(西藏沙棘/中国沙棘、肋果沙棘/中国沙棘)也获得成活。同时,也初步摸清了中国沙棘枝接接穗的发芽、展叶和抽茎的时间及其与成活的关系,以及中亚沙棘、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的1年生枝接苗新梢长的生长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能源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干旱地区缺柴少烧问题十分严重。自从1985年水电部作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决定以来,全国沙棘造林面积以年均loo万亩的速度发展。本文从能源林的角度对沙棘薪柴价值作一探讨。1沙棘作为干旱地区能源树种的可行性1.1生物产量高我国境内天然分布的沙棘属植物有5种4亚种.目前用于造林的主要为中国沙棘(Hil,pol,haerham。。l。Llnn.ssp.sn;。is。R0usi)。中国沙棘多呈灌木状.在天然分布区以单优势群落存在居多。在分布区中心之一的子午…  相似文献   

12.
固原市分布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2个种(亚种)。主要栽培品种有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及杂文沙棘3类,目前已有较大栽培面积,资源较丰富。固原市沙棘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分类培育经营、合理布局;加强优良品种的扩繁及推广;作好低产沙棘林分的改造;引进、普及新的栽培管理方法;防止灾害,特别是甘肃鼢鼠及野免危害;重视加工利用的投入与研究,提高资源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3.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发表的沙棘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着重阐述了中国原产的沙棘的种和亚种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沟地上生土长着大量沙棘,1986年沙棘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共有沙棘林]万余hm2,蕴藏果实资源7900t。这些沙棘均属无良组鼠李沙棘种下中亚沙棘亚种(HippophaerhamnoidesLinnsubspturkestanicaRousi),资源虽然丰富,但林地大多分布偏远,由于立地类型不一,加上种群内不断地自然杂交和自然选择,沙棘果实的形态类型变得多种多样。天然林林相不整齐、密度大、良莠不齐。随着人们近年来对沙棘这一具有很强生态适应性和很高生态、经济效益树种在国民经济、环境改造、水土保持等方面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当地资源中选育出…  相似文献   

15.
位于文县的白水江保护区是植物的王国,北亚热带北缘的湿润气候和侵蚀的高中山地貌结合,为植物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发现的高等植物2160种、19个亚种、239个变种,隶属于197个科。仅种子植物有136科813属1810种,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汇聚了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以及青藏高原三大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我国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多种代表类型,既是甘肃省种子植物最丰富,最集中,原始状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又是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67种,其中国…  相似文献   

16.
沙棘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集中分布在阴山山脉以南的凉城、清水河、和林、卓资、丰镇五县,兴和县、前旗、中旗、四子王旗也有零散分布。据1 985年调查,全盟重点产地五个县沙棘总面积二十四万余亩,其中天然林二十一万余亩。属于中国沙棘(亚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沙棘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防护林科技》1995,(4):55-55,63
新疆沙棘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1沙棘资源情况我区沙棘资源较为丰富,总面积达3万hm ̄2。新疆有2个沙棘亚种,即: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分布范围较广,南北疆均有分布,一般生长在低山河谷地带,河漫滩和山前洪积冲积扇的河流两岸阶地,在田园渠边...  相似文献   

18.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小灌木,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神奇植物。沙棘浑身是宝,果实里可提取果汁(可做饮料、干粉冲剂)、果油、黄酮、色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保健品以及药品。种子里可提取沙棘籽油。籽油内含有160多种活性物’质。它们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都有很好的疗效。 河南省镇平县黑龙集乡迅达林药果苗良种推广部推广的沙棘新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耐旱性更好。根系比俄罗斯、蒙古大果沙棘、中国沙棘发达的多,其果油含量高于中国沙棘1倍,不饱合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遗传分化,明确二者分布区的地理边界,并评估其遗传多样性情况。[方法 ]利用18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32个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种群进行遗传变异检测,结合形态学和地理分布,利用系统发育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鉴定种群分组情况,计算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开展分子方差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近交系数(FIS))。[结果 ]中国沙棘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云南沙棘,中国沙棘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低于云南沙棘。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遗传变异所占比例中国沙棘(25.5%)低于云南沙棘(36.7%),表明来自不同地理种群的中国沙棘分化程度低、遗传变异更多的来源于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中国沙棘个体主要聚为一大支,而云南沙棘存在多个差异较大的分支,中国沙棘和四川地区的云南沙棘关系很近。遗传结构分析将所有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个体分为2组,2亚种间邻近种群存在杂交,尤其是位于四川北部的红原、松潘种群。[结论 ]中国沙棘相较于云南沙棘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种群间分化;推测2亚种的分布边界位于四川北部的红原县、松潘县地区一带。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的沙棘资源及开发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类群分布及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资源,提出了设想和看法。一、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沙棘在全世界有5种8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及亚洲的亚热带高山区。多生长在河谷灌丛、河滩沙砾地及林缘。我国有5种4亚种,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甘肃省现在已知有3种2亚种。 (一)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