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山区公路易遭水毁这一突出问题,从汛前检查、全面养护、工程防治等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水毁防治措施及综合治理办法。总结本地区在防治公路水毁方面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了桥梁水毁、涵洞水毁、公路水毁的原因,例如对桥梁水毁有以下几点:1.忽视河道加固;2.基础埋置深度浅;3.忽视河道障碍物的清理;4.忽视调治构造物的设置;为此在设计、施工、养护方面应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对策。要加强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桥涵的位置选择,对资料及标准的采用一定要因地制宜;建造前要考虑洪水的冲击力等。  相似文献   

3.
结合本地区2010年遭受的7.24特大水毁及灾后重建过程,分析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造成林区道路水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水毁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林区公路技术标准低、抵御洪水冲刷能力差,每遇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往往发生不同程度水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林区公路水毁进行防治,是公路养护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我省林区公路水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较有针对性的水毁防治措施,为我省林区公路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敏锋 《森林工程》2001,17(1):49-51,54
通过对东茶线水毁的成功治理,提出了治理林业公路沿溪水毁多发段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设计、施工、养护和天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林区公路桥涵水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水毁桥涵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崔巍  王莉  赵德龙 《森林工程》2001,17(3):47-48
本结合黑龙江省公路发生水毁灾害的情况,提出根治和预防水毁的措施,力争在设计洪水时安全可靠,在历史性特大洪水条件下,保证公路不发生或很少发生水毁问题,达到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笔者认为导致省内50%以上的林区公路不能全年畅通的主要因素是水毁灾害,该文分析了导致公路水毁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出整治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兴安盟地区公路水毁极为严重,路基桥涵被冲毁多处,损失十万元,给客货运输和城乡人民往来带来很大困难,有认真研究如何防治公路水毁之必要。公路桥涵水毁的主要原因是桥涵淤塞或孔径小,渲泻量不够,经不住洪水冲击。  相似文献   

11.
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防汛子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  袁晓明  郑丽华 《森林工程》2001,17(2):44-45,47
本文针对在市区永久堤坝险工弱段处构筑子堤以及其它能源、通讯、铁路等重要部位的应急防汛问题,提出一种新方案;意在补充、取代采用编织袋堆积、砖砌、石填构筑临时性防汛子堤和抢险的传统防汛措施。与传统的防汛子堤相比,新设计的子堤具有更好的抗渗透、耐冲刷、御风浪等性能;同时拼装迅速、输运快捷,应急性强,而且具有可重复使用,平汛两用的优点。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表明,该技术可以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98洪灾”中看出50a来,长江的治理在策略上是有失误的。首先是长江治理战略思想上的失误,缺乏治理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的系统思想。其次是具体措施上的失误,见水不见山,重水轻山;见水库不见湖泊,重修水库,轻保湖泊、库容;见堤坝不见河道,重筑堤堵水,轻疏导排障;投资重水利,轻林业。治江策略,首先要具有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系统思想。对策略措施是“留”、“蓄”、“导”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各种不合理的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极限 ,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及福建闽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 ,反映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性和迫切性。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重要的屏障和保护作用。笔者就如何加强林业的防灾减灾作用 ,从政策保障机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区公路桥梁的损害主要是洪水冲毁,而且比例越来越大。针对水毁现象,通过部分流域桥梁损毁状况调查,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消长量的大小与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危害程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我国西南特大旱灾,充分证明了"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在于兴林",通过阐述森林资源的消长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分析我国森林资源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与价值,得出:"必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黑河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旱灾、低温冻害及冰雹。通过对黑河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这些自然灾害在1960~2009年半个世纪时间内有次数逐渐增多、影响加重的趋势。旱灾、水灾的这种趋势最明显,而低温冻害、冰雹的次数呈震荡式增高。在了解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将灾害预防救助的重点放在水、旱灾害的预防,尤其应该加大力度预防旱灾,同时也要注意极端天气增多引发的低温冻害及冰雹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通过沙地不同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认为农田综合开发、洪淤造田是沙漠化土地改土培肥的最好措施之一.在沙地人工植被建立后,土壤生物结皮是主要的养分富集中心,并因植物品种的差异其厚度不同,但生物结皮形成缓慢.同时强调了沙漠化土地开发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在前、适度、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凝土面层早期破坏主要以水害为主,尤其在高寒地区,本文重点阐述沥青路面病害主要形式及防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