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taeda)和火炬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inus smassoniana)进行对比分析。第15年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立地和抚育条件下,马尾松在生长量方面表现最好,而湿地松在通直度、分枝角度等树形指标方面表现最优。综合各因子,选出了火炬松、湿地松各1个优良家系和3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育种和推广材料。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clm)火炬松(Pinus taeda L)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引种栽培速生用材树种,湿地松苗期生长快,生长高峰值:径生长在5~6年,在年生长周期内,树高有4次生长高峰,春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火炬松苗期生长慢,但从造林第1年开始生长量大于湿地松,5年生时,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均出现高峰;年周期内,树高有5次生长高峰,以夏梢生长量最大,胸径有3次生长高峰。经与主要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温度是影响湿地松、火炬松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湿度是制约湿地松,火炬松发展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北美洲南部。我国广东省台山县,于1930年最早引种,湿地松干形直,松脂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抗风和抗虫能力,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适于低山丘陵生长。火炬松于1933年、1934年分别由广州、闽侯首先引种,适应性较强,比湿地松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inn)原产美国东南部,七十年代初我国南方各省进行引种试验,由于湿地松、火炬松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以及抗松毛虫等特性,所以在我省各地普遍受到欢迎。但随着较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出现,病害也逐渐发生,为了弄清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病害种类及发病情况,自1982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庆元县林场、龙泉县林场、建德县建德林场、临海县林场等20个林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省湿地松、火炬松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具有生长快、干形圆满、材质轻、纹理直、不翘曲等优良特性。1975~1980年我区共引种栽植火炬松、温地松  相似文献   

6.
我场自一九三四年开始从美国佛罗里达引进四种国处松即:长叶松(Pinus palustris),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uns taeda),短叶松(Pinus echinata)。适应性强,生长好,一九五二年开花结果,一九五六年开始培育第二代,第二代的生长比第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自30年代引进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试种以来,表现良好,干形通直,早期生长迅速,对松毛虫的抵抗性强,深为群众喜爱。1973年以后,我国每年都进口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在南方各省广为栽培。1978年,我们首先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和沙县官庄林场的湿地松幼林中发现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具有生长快,干形圆满、通直等特点,是我国引种比较成功的两个国外树种。1981年以来,湖北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调查四川省湿地松、火炬松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在不同气候、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栽植蜜度、不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物学特性,为划分湿地松、火炬松纸浆材与建筑材产区及立地类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林分生长与结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是近十年来我省各地引进国外的两个主要松类树种,但从未对其生长情况及引种效果,进行过认真的总结。现据黔东、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引种试验林连续3~4年的材料,初步提出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引种的可行性。一、引种地情况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推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木材可作建筑、纸浆和纤维工业的原料;湿地松也是一个良好的产脂树种。 浙江省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早期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和生产性推广造林两阶段,造林面积已达7000ha.。为了总结这两个树种在本省引种后的适生表现和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Pinus c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inn)具有速生、丰产、抗瘠薄、抗松毛虫等优良特性,因而深受群众欢迎。但随着较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出现,松赤枯病为害逐渐发生,并有扩展趋势,在某些地区和林场发病已很严重,成为我省发展湿地松、火炬松造林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1981年4月下旬我们到安吉东风林场龙山分场实地进行调查,并对病原作了初步观察与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木材可作建筑、造纸和纤维工业原料,并且湿地松松脂含量高:质量好。两树种于1947年开始在浙江引种,是引种比较成功的速生用材树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国外松又有人叫国外良种松,一般是指我国引种数量较多的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而言(加勒比松喜温,不耐寒,我省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湿地松、火炬松都具有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含脂量高,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很好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据资料介绍,二十三年生湿地松,胸径平均二十三公分,二十七年生湿地松林每亩可产材二十五点三立米,年生长达零点九一立米,二十至三十年就可以采伐利用。火炬松前十年生长迅速,年高生长约一米,径生长一点三公分以上,二十五年生树高二十一米,胸径二十至三十公分。我国引种的湿地松生长也很迅速,比马尾松快百分之五十以上,火炬松生长更快,比马尾松大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inus elliottiiEngelm)原产美国东南部,由于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含量高,已引种到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我国从三十年代开始引种,1947年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相继引种,普遍生长良好。我省从七十年代开始引进试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86年我们调查了两树种的生长情况,经初步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病区调查、室内人工接种和病区自然接种等方法鉴别南方几种松树对褐斑病的抗性表明: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最为抗病,火炬松(Pinus taeda)次之,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八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Pinus caribea var,caribea)最为感病,六十年代引种的古巴加勒比松也较抗病,仅略次于本地的马尾松。湿地松种子未见带菌,与种子混合的针叶上的病菌在室温和5℃条件下均可存活7个月以上,江西的日本黑松(Pinus thumlergii)上的菌株其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湿地松的菌株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火炬松(Pinus taeda)第三代半同胞家系及火加松(火炬松×加勒比松P.taeda×P.caribaea)全同胞家系作为研究对象,参试家系共20个,其中9个为火炬松第三代半同胞家系,11个为火加松全同胞家系,另以来自台山市红岭种子园改良代湿地松(P.elliottii)种子园混合种子为对照(CK1),分析了2 a和5 a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火炬松第三代半同胞家系及火加松全同胞家系的各生长性状与作为对照的湿地松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2)火炬松第三代半同胞家系及火加松全同胞家系各项生长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3)以5 a平均材积为指标,对20个家系进行了优良家系选择,入选家系分别为09-15、09-9、44-12-5和26-Ⅲ-4。  相似文献   

18.
利用4类松树杂种(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在浙北7 a和6类松树杂种(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炬松×本种加勒比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本种加勒比松、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在皖南9 a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标,研究了不同杂种在不同地点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类型在不同地点的生长差异非常显著。在浙北余杭试验点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生长最好,其中材积增长超过对照40%的杂交组合有PTCH20、PTCH12、PTCH41、PTCH17、PTCH61和PTCH16共6个,全部是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占该试验点所有杂交组合的11.11%;在皖南太湖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杂交组合多为湿地松×古巴本种加勒比松,少量为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同时该地区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也有生长较好的杂交组合,该地区优良杂交组合(材积超过对照40%)包括PECC1-37、PECH12-9、PTCH13-24、PECC18-55、PECH42、PECC18-32、PECC10-6共7个,占所有杂交组合的28%,包括3个杂交组合类型(湿地松×本种加勒比松、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该结论和国内外关于杂种松的适应性及生长优势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我国南方不同地区发展速生杂种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闽侯南屿林场火炬松、湿地松及马尾松家系子代测定林连续10 a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火炬松家系不仅在胸径、树高及材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湿地松、马尾松的生长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早期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但是随着树龄增长,马尾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年生时生长量超过火炬松家系平均生长量,10年生时超过火炬松最好家系生长量;湿地松生长趋势与火炬松相似,即前期生长比马尾松快,后期生长落后于马尾松,但湿地松早期生长稍落后于火炬松,后期生长优于火炬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婺城区引种火炬松(PynustaedL.)与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2个树种生长情况调查测定,对火炬松与湿地松在生长情况、抗病虫害和抗雪灾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提出优先发展火炬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