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1~1990年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和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相当狭窄,塘四平头、获嘉白马牙和美国血缘种质的播种面积占主要玉米杂交种的83.8%.黄早四、Mo17、自330和获白四大自交系1万hm2以上,占杂交种面积的50%左右。选系的方式以二环系为主。河北省生产用玉米杂交种主要来自周围相邻省份。1990年河北省自育杂交种播种面积只占16.9%,自选自交系为12.0%.单交种更加普及,三交和双交种则大大减少。期间,全省玉米籽粒产量的育种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3.
对1985年-1999年山东省主要玉米杂种和自交系遗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山东省的玉米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的利用趋向集中,其中鲁玉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烟单14号、掖单12号、沈单7号等7个杂交种利用占67.32%,黄早4、M017、107、478、E28、340、8112等7个自交系利用占72.04%。亲本自交系的来源也趋向集中,主要是塘四平头系统、Reid系统,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本文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东省1983、1992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分析表明:目前山东省年种植百万亩以上的杂交种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2.10%,占主导地位。1983年种植超过百万亩的有8个品种,1992年有9个品种,它们分由8和11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其中由国内系×国内系组配的杂交种面积由1983年的59.32%上升到1992年的79.63%,由黄早4、Mo17、E28、107和8112五大骨干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9%,由此看出,山东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年全国种植10万公顷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有25个,占杂交种总面积的83.9%。丹玉13等六大品种面积占杂交种总面积45%左右。玉米杂交种亲本系的利用仍十分集中。Mo17、黄早四、28、自300大自交系的相对利用面积,分别占1O万公顷以上杂交种种植面积的23.75%、11.51%、9.80%、9.69%。在1O万公顷以上的杂交种中,相对应用面积超过20万公顷以上的自交系仅17个,所占比重却达90.62%,种质基础十分狭窄。生产上利用的自交系有四大来源,即:塘山四平头系统、兰卡斯特系统、瑞德黄马牙系统、旅大红骨系统,所占比重为80.93%,仅19.07%与四大系统无关。金皇后、获嘉白马齿两大系统已近消失。近几年有一批新自交系,如478、丹340、U8112、5003、515等发展较快。1992年玉米新自交系主要来源是:单交种、三交种、综合种或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6.
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95~ 1999年山西省大面积生产所用的杂交种、1994~ 1996年审 (认 )定的玉米品种和1994~ 1997年参加区域试验的玉米新组合的资料 ,着手分析山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表明山西省玉米育种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贵州玉米种质改良及杂交种的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的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73.3万hm^2左右,由于生态复杂多样,旱坡地所占比例大,土壤肥力低和耕作栽培粗放,单产水平较低。贵州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地方种质、外来温带种质和热带、亚热带种质在贵州利用较多。贵州利用这些种质已育出了一大批杂交种在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黑龙江省1982~1994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表明,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以上的杂交种共计51个,涉及64个自交系。应用最多的为M017、甸骨11A、东46,分别组配了8,8,3个杂交种,面积约占自交系总面积的26.5%,说明黑龙江省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比较狭窄。选系的方式以二环系和改良系为主,外引系和一环系直接组配的杂交种逐渐减少。骨干系按其血缘关系大致可分为美国Lancaster血缘(约占23.42%);大黄血缘(约占10.99%);桦甸红骨子血缘(约占10.62%);铁岭黄马牙血缘(约占10.65%);美国M14血缘(约占13.06%);冬黄血缘(约占3.18%);前苏联血缘(约占7.12%)等7大基本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1.
Lancaster Surecrop (LSC) germplasm in inbreds of the Lancaster heterotic group in China wa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two inbreds Mo17 and Oh43. Furthermore, the source of LSC germplasm was severely restricted in two inbreds, C103 and Oh40B. The contents of LSC germplasm are 50% or less in inbreds of the group, with the existence of more than 20 non-LSC germplasms that results in th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group. Most inbreds of Mo17 subgroup contain 25 % - 50 % LSC, 12.5 % - 25 % Reid Yellow Dent (RYD)and 12.5% - 25% Iowa Goldmine germplasms in the ratio of 2:1:1, and most inbreds of Zi330 subgroup contain 12.5%-25% LSC, 6.25%- 12.5% RYD, 6.25%- 12.5% Minnesota # 13 and 25%- 50% Creole germplasms in the ratio of 2:1:1: 4. All the facts indicated that the germplasm base of the Lancaster heterotic group has stupendously changed and evolved away from actual LSC germplasm.  相似文献   

12.
通过24年持续选育研究,先后组配出各类群体,并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改良,从“辽综”群体选育出一批推广及区试品种的亲本系中的效应与在较广泛遗传基础上,改良和保存了我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体种质之一“的旅大红骨”;在北方品种“哈大顶”种质中改良育出大穗型“辽巨”群体,并从中育出成为国家发明奖品种“辽原1号”亲本和具有多基因高赖氨酸珍贵性状的自交系“辽巨311”;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近20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育种应用的主要种质集中在黄早4改良、瑞德改良、兰卡斯特、旅大红骨、P78599等类群上;选育的自交系主要以二环系为主;杂优模式以黄早4×瑞德、黄早4×兰卡斯特、瑞德×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P78599×其它为主要杂优模式。指出吉林省目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应当加强种质交流合作,施行循环育种策略,不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就国内种质系的选育对武109自交系用含唐四系、旅系种质的自交系进行了改良研究和自交选系。结果表明,选育的自交系8126一般配合力高,在5.77万株/hm2下测配新组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结实性好,高产稳产,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5-9707
[目的]对所选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进行评价.[方法]对10个自选玉米自交系(TNA0901、TNA0902、TNA0903、TNA0904、TNB0801 、TNB0802、TNB0803、TNB0804、TNB0805和TNB0806)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4个单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TNA0904、TNB0806和TNB0805的一般配合力(GSA)效应值大部分为正向值,其综合性状较好,可用于选育强优组合;TNB0806×TNA0903、TNB0805×TNA0903和TNB0804×TNA0903组合的子粒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以进一步试验鉴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所选自交系的利用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杂种优势效应对中国玉米育种的贡献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选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3种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亲本产量、密度和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亲本和品种产量随年代推进逐渐提高;早期品种高密条件下产量下降,当前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逐渐提高;杂种优势指数随年代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当前推广的品种杂种优势较低。杂种优势随年代变化并没有显著提高,亲本产量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当前中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15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杂交组合穗位叶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自交系间及其杂交组合间的光合速率各异;玉米穗位叶光合速率的大小与单株产量无关;自交系光合速率的GCA与其表型值无关,杂交组合光合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组合光合速率的SCA效应值;玉米穗位叶光合速率的遗传力较低,光合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且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粒重等15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内不同自交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1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ZK01-1>ZK01-2>郑58>9058>248>ZK01-3>齐319:P2组亲本配合力总效应大小顺序为昌7-2>ZK02-2>ZK02-1>LX9801>永35-2>H21>ZK02-4>ZK02-3>黄早4.郑58改良系ZK01-1、ZK01-2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昌7-2改良系ZK02-2、ZK02-1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行粒数和粒长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育种中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